人(rén)的含义: 名词,1.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高级动物。
2. 别人,他人。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名如其人等。
一、“ 人”字是从甲骨文(象形)演变而来。 二、女娲造人(典故):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农历正月初七,又称为“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三、详细解释: 人rén ㄖㄣˊ(1) 象形。
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
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2) 同本义 [human being;person;man;woman;human ]。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说文》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记·礼》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 清· 洪亮吉《治平篇》(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a person engaged in a particular activity]。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魏。
——《韩非子·十过》(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人马腾踏死者四、五万。
公(袁可立)心疑之。——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6) 人材;杰出人物 [talent]。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7) 指人手,干事的人 [manpower]。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8) 别人,他人 [other people]。
与人罕言语。—— 明·魏禧《大铁椎传》(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common people]。吴广素爱人。
——《史记·陈涉世家》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清·林觉民《与妻书》(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man]。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adult;grown-up]。以一人生三计之。
—— 清·洪亮吉《治平篇》(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15)人事,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reason]。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世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16) 尘世;人世 [this world]。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17) 人的身体 [body]。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18) 指人情事理 [reason]。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19) 男女性交[sexual intercouse]。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20) 伴侣 [company]。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21) 果仁。
后作“仁” [kernel]。核者,人也。
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22) 通“仁”。
仁爱[charity]。谓之好人。
——《管子·侈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
——《吕氏春秋·举难》 四、“人”字一撇一捺的象征意义: 电视剧《我爱我家》中有一句经典歌词: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人”字这两笔,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
这两笔有一笔没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 一笔写成长,一笔写衰老。
人生就是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思想和肌体。新的不断滋生,旧的不断淘汰。
人只有不断接受、吸纳新生事。
捺[nà]:笔画的一种,与“撇”相对,组成“人”字。
主要分为平捺、斜捺和反捺。捺读音:[nà]基本字义:1. 用手按,抑制:按~。
~手印。2.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详细字义:一,做〈动〉词1. (形声。从手,奈声。
本义:用手重按)2. 同本义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游仙窟》3. 又如: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
形容禾穗丰硕)4. 抑制。例: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5. 搁置;扣压 例: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
——《儒林外史》二,做〈名〉词1.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磔”。
例: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书法离钩·八磔》。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
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成语名称:春秋笔法 成语发音:chūn qiū bǐ fá 成语释义: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成语示例: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
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是说,北海有一只大鱼名字叫“鲲”,这种鱼非常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然后鲲每年会在北海与南海之间迁徙。迁徙过程中鲲会化成一只大鸟叫做“鹏”,鹏特别大“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而当鹏从水中起飞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很壮观的景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就是说,鹏展翅飞翔的话,翅膀会拍动三千里的水面,然后盘旋而上,飞上九万里的高空。
其他用典示例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唐 钱可复 《莺出谷》诗:“抟风翻翰疾,向日弄吭频。”
月半坡,出自“月亮出来照半坡”——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1、《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由尹宜公创作于1947年。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感情真挚、内在,音区较高,音域较宽,表现出少女的活力与纯情,是一首经典的民歌作品,黄虹、朱逢博、龚琳娜、谭晶等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该歌曲。其中朱逢博演唱的《小河淌水》,以轻松、优美、抒情、浪漫为特点,甜甜的滋味让人倾倒,陶醉在诗一般情景境中,浮想联翩。
2、《小河淌水》歌词:
哎~~~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哥啊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
清悠悠
----
哎~~~
月亮出来照半坡
照半坡
望见月亮想起我阿哥
一阵清风吹上坡
吹上坡
哥啊哥啊哥啊
你可听见阿妹
叫阿哥
3、《小河淌水》的创作背景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肥沃的民歌土壤,另一个是在第二条战线斗争中形成的音乐激情。旋律和结构是一首曲的骨架,风格、主题和感情是一首歌的灵魂。考察《小河淌水》与弥渡民间流传着的很多山歌、调子的曲调和唱词,我们可以看出,《放羊调》、《月亮出来亮汪汪》、《田埂调》、《月亮出来照山岩》、彝族《过山调》、《密祉山歌》等民歌与《小河淌水》在调式、旋律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是一脉相通的。
注:尹宜公(1924年10月21日~2005年12月13日),曾用名:赵华、赵定华,云南弥渡县人,编审。1944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春整理改编填词的《小河淌水》享誉全球。1986年离休,2005年12月13日在昆明病逝。
『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却不好写。
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想写好越不易;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这两笔,内涵丰富,哲理深邃,想写好更难!这两笔有一笔没有写好,便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生。一笔写出生时那哇哇哭声,一笔写临终时那欣慰的笑容。
人生在人世不过短短数十载。生时,自我的哭声是向他人证明了我们生的艰辛,他人的笑是迎接我们生命的到来。
死时,自我的笑是表白了平生了无憾事。他人的哭,说明我们一生为他人奉献过、付出过,从而赢得了他人的不舍。
一笔写成长、一笔写衰老。人生就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思想和身体。
新的不断滋生,旧的不断淘汰。人只有不断接受,吸纳新生事物,才能推陈出新,健康成长。
一笔写前进、一笔写后退。人生如登山,一步一步往山顶上攀登,到了山顶,又一步一步往下退。
下山往往比上山还要难。百折不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固然可敬;而到了顶峰,不恋高位,激流勇退,能上能下,宠辱不惊的人,更难能可贵。
一笔写快乐、一笔写烦恼。快乐和烦恼是人生腾飞的两翼,相伴而生,形影相随。
快乐和烦恼、幸福与痛苦、高兴与忧伤,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激励而前进的。经过烦恼、痛苦和忧伤的洗礼,才感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快乐和烦恼是奔向人生目标的一对车轮,「 哪里有快乐,哪里就有烦恼。
」。一笔写顺境、一笔写逆境。
顺境是浪潮起时的喧哗,逆境是浪潮落时的叹息。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甚至逆境多于顺境。
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沉沦和绝望。逆境虽能影响但不会控制你的命运,只有你对生存和生活的态度及表现,才能决定你的成功和失败。
一笔写付出、一笔写收获。人总是活在得失之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就要拥有那种『得不以喜,失不以忧』的胸怀,想想生命的可贵,你就会明白人生最美的是奋斗的过程,计较得失只会自寻烦恼。一笔写向上、一笔写向下。
向上是提升,向下是沈沦;只有不断的学习精进,才会提升人生自我价值,否则不进则退,向下沈沦落入罪恶渊首,不可不明事理时时警惕自我。一笔写道德、一笔写才能。
有的人仍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已人死了,但他还在活着;指的就是人之德。德和才是『人』字的一撇一捺,没有〝德〞这一撇,不成其人;没有〝才〞那一捺,人难自立。
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
放弃自己的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为别人的喜恶而活,就沦落为奴才。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只期盼人人为我,不愿意我为人人,坐享其成就堕落为寄生虫。
人的双肩,就是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而走完人生旅程。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夫妻如同左右手,左手提东西累了,不用开口,右手就会接过来;右手受了伤,也不用呼喊和请求,左手就会伸过去,相濡以沫,你扶我牵,互帮互助;夫妻又如一双筷子,什么时候都要齐心同力,酸甜苦辣,一起品尝,栉风沐雨,共度人生。夫妻正如『人』字一撇一捺,俩人合力,才能顶天立地,无愧人生。
一笔写朋友、一笔写对手。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生存。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是你在愁风苦雨中行走时,飘过来的一把伞;朋友是你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时,递过来的一支火把;朋友是你在坎坷旅途中跌倒时,扶你一把的那个人。
人的成长还离不开对手,有个对手不落后。对手,是成功者的陪练,体育场上的最高记录,往往就是在与对手较劲时创下的。
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前半生长根、发芽、开花;后半生结果、收获、储藏。有的人前半生穷困潦倒,后半生飞黄腾达;有的人前半生求索无路,后半生功成名就;有的人前半生灿烂辉煌,后半生暗淡无光;有的人前半生桂冠显要,后半生晚节不保。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决定其“身后名”的人生历程,往往是最后几步。无论过去多成功,多灿烂,都不能代表未来。
只有不停地耕耘,不停地砥砺,不停地鞭策,不停地学习,才能把『人』字的后一笔,写得更加壮丽。一笔写『真我』、一笔写『假我』 ,『人』字两笔,一阴一阳,一撇为真我之灵性,一捺为假我之色身,人生转眼已白头,朋友我们这一生究竟是为『真我』,还是『假我』而活呢?。
“扪虱而谈”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典故: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西南)人,侨居魏郡(今河北临漳县西北)。他家里很穷,年少时靠卖簸箕为生。他曾经到洛阳去卖簸箕。有一次,有个人要买他的簸箕,出很高的价钱,但是说没有带钱在身上,要王猛跟他去家里取。王猛觉得很划得来,就跟着他走。走了很久,忽然来到一座深山,看见一位老翁,头发胡须都白了,盘坐在胡床上。左右站着十来个人。那带王猛来的人叫王猛拜见老翁,说:“这就是无念大师。”原来这就是嵩山。无念是一位道行高深的隐者,他很欣赏王猛具有良好的素质,于是派人引他入山,收为徒弟。王猛从师学习,尤爱读《阴符经》,通晓姜太公兵法。长大成人以后,王猛告别师傅,四处游历,来到邺都(今河北临漳县)。但是两晋时代是重门阀世袭的时代,出身名门贵族的子弟,尽管肚子里一肚子的草,也能做官,而且做高官;出身贫寒的士族,尽管一肚子学问,还是被人瞧不起,他们被阻断了仕进之路。王猛在邺都,就受到那些纨哑子弟的歧视,因此愤而隐居于华山,一面修炼自己,一面等待时机。
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温率兵北伐,进军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王猛听说,穿着粗麻布做的短衣,去见桓温。桓温初至关中,想了解关中人士的动向,于是接见了王猛。王猛毫无拘束之态,坐在客座上高谈阔论,一面手里在短褐中掏来掏去,半天,两个手指捏住一个什么东西,在光亮下照了照,是只虱子,一下丢进口中,还嚼了一嚼。这一切,桓温都看在眼里,心想:名士怪癖!在魏晋时代,许多名士都有各种各样的怪癖,不以为奇。到底有没有真本事?桓温想试验一下他,于是问王猛说:“我奉晋天子之命,率10万精锐之师,征讨叛逆的秦王,这是替百姓驱除残贼,可是三秦的豪杰之士,却很少有人来拜见我,这是什么原因呢?”
王猛狡黠地笑了笑,回答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可是离长安已近在咫尺,却停扎于灞上,不渡过灞水继续前进,你猜百姓们怎么看?”桓温不解地问:“百姓们怎么看?”王猛说:“百姓们心想:这位将军到底是为国家之公呢,还是为一己之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