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曹冲把办法说了。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洗砚池的典故和“书圣”王羲之有关。
洗砚池又名“砚池”、“墨池”、“鹅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砚池街20号,也就是王羲之故居里。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曾作诗道:“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翻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扩展资料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羲之
箕山,在嵩山的南边约20公里处,是嵩山的姊妹山,与嵩山相对应,海拔高度约600~800米,属中低山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据《嵩山志》载,上古高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尧的老师。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他不受尧的禅让,隐居箕山。后尧又让他做九州长,他很厌烦,便去颍水边洗耳。许由死后,葬在箕山,现在箕山上有许由冢、许由庙,尧封许由为箕山公神,在槐里村旁边,有一三人合抱粗的古槐,相传为许由亲手栽植。
战国的庄子的《逍遥游》中和晋代皇甫谧著《高士传》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许由,是个隐士,“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多正派的一个人啊,不好的地方不坐,
稀奇古怪的食物不吃。经考察合格,尧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一听这话,转身就跑,以风一般的速度跑到“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就在今天嵩山南边。尧一看,怎么着?嫌官太大责任重,不敢干啊?于是到箕山拜请许由,请他出任九州长,许由一听,又撒腿就跑。尧心说麻烦了,这次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但很快就在河边找到了许由:正在河边使劲洗耳朵呢?尧走过去说:“别洗了,都快洗掉皮了,这种洗法还不把耳朵洗聋了啊?是不是蜈蚣钻到耳朵里了?”许由说:“刚才你说的话我不想听,但在我捂耳朵之前你已经说出来了,你的嘴比鱼鹰还快。没办法,我只好用水把那些不想听的话给洗掉。我坚持的原则是:洗自己的耳朵,让别人当老大去吧!你赶紧走吧,要不赶不上二路汽车了。”接着又说:“匹夫结志,固如磐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贪天下也。”
尧说:“你洗了这么半天,还是记得我刚才说要让天下给你的话,没洗掉啊,你还是抓紧时间慢慢洗吧。”
尧走了,许由还在那里洗耳朵。这时,和许由一起隐居的巢父正好牵着一头牛到这里饮水,他看到许由在洗耳朵,就问为什么。许由说:“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一听,赫然变色:“你要是在深山老林、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隐居,谁能找到你?我看你是在这做秀、是为了出名!”为了不让许由洗耳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为了纪念许由和巢父,在河南汝州西关南建有许由庙,在许由庙旁凿一水井,命名为“巢父井”,将那条河命名为“洗耳河”。
王羲之洗砚池的故事:王羲之从七岁开始练书法,王羲之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池,,他每次练完书法都会在此洗毛笔,过了二十年,天天如此,他把门前原本清澈的水池都洗成了黑色,之后人们便把那水池成为“墨池”了。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行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主要原因由于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扩展资料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是王旷的第二个儿子。
王羲之16岁时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
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
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王羲之
箕山洗耳:
上古时侯,尧帝听周围的人说许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尧派使者来到了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来,没想到,许由却说:“我才不会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许由觉得使者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马上跑到山下颍水边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边,给牛饮水,见到许由便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说:“因为听到了不干净的话,所以我必须把我的耳朵洗干净!”巢父向许由撇了撇嘴,说:“都是你在外面老爱显示自己,那么招摇!现在麻烦来了吧,你还洗耳朵干什么?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别弄脏了我家牛的嘴!”说完,看都不看许由一眼,牵着牛就走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