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卧冰求鲤救母的故事感天动地、家喻户晓、影响深远,千百年来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被列入二十四孝之一,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王祥卧冰求鲤的传说发生在遂平县和兴镇王庄村。王庄村是一个不足百户的村子。万泉河紧靠村西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在村南调转一路向东流去。在村西头万泉河上建有一座石桥,石桥东岸20米处,就是传说王祥卧冰求鲤的地方,现立有“王祥卧冰处”字样石碑。据当地人讲,冬天不论万泉河上冰有多厚,但这个地方从来都不会结冰。
村子的南边,现存有王祥坟和王祥庙各一座。据1996年《遂平县志》记载,王祥坟在和兴镇刘店村东北,冢高数米,晋代东部被挖过,其余完好。如今,王祥坟已没有过去高大,四周被王祥后人用砖围砌成墙,并立功德碑六块。
王祥庙坐北朝南,四和院式仿古建筑,分为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供奉着近5米高的王祥雕像一座,正中悬挂金字横匾,两边供奉历代王氏祖先牌位,四周墙壁上绘画、书写着王祥的丰功伟绩。大殿正门两侧立石碑四块,东边有晋代石碑一块,上面雕刻着王祥的全身像、一条鱼、一只鹤,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一块为民国时期重修王祥庙石碑,碑文上载:“祥晋人也……”“祥”就是指当时任晋朝司马大将军、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该石碑记载了王祥后人为感念先人,重修庙宇的功绩。西边两块为现代功德石碑,记述了为弘扬孝道文化,重修王祥庙捐资情况。
据王祥后人王庄村民王文广介绍,后来又找到石碑两块,一块为二龙戏珠碑,上书“皇帝万岁”字样,另一块为民国重修王祥庙石碑。
清代版《遂平县志》、1996年版《遂平县志》及《遂平王氏族谱》对晋朝初年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出生在今遂平县和兴镇王庄均有记载。1958年,几次拆庙办学造成王祥庙成为一片废墟。1998年5月,该村群众捐资捐物修建一座简易庙宇。2006年10月,王文广垫资50万元重新修建庙宇大殿及相关塑像。2008年,王文广又垫资30万元,对庙宇东西配殿进行了修建。2009年6月,省、市、县投资30万元修筑了107国道至该村公路3000米。
近年来,省、市、县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力度。1998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遗址被遂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该项目被遂平县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3月,王祥卧冰求鲤传说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伍孚,字德瑜,东汉吴房人(今遂平县),官越骑校尉。
魏承恩,字敬亭,1866年生于遂平县阳丰乡郭庄,系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科的拔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维新变法后,朝廷废科学,兴新学,魏承恩身体力行,带头募资金,筹措校址,于光绪三十四年(l908年)创办了遂平县官立初等工业学堂,并任校长。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中国豫剧作家。
被后人称作“现代豫剧之父”。 魏紫熙(1915—2002)男,原名显文,1915年1月生于河南遂平,是江苏省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身津贴的画家之一。
柴成文(1915—2011),河南省遂平县人,1915年出生,历任总参谋部二部副部长,国防部外事局局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田震环(1924—),河南省遂平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
194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任冀南军区分区侦察参谋,冀鲁豫军区分区作战股股长。
李文广(1928—2003),槐树乡李兴楼村人,1974年1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1月赴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驻马店地区成立以来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张大新(1949—),系遂平县文城乡人。
九三学社社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南大学河南地方戏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古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开封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董永生于公元前14年农历二月初三,父亲董秀,会打铁铸造、木工制作,住在武陟大董。
大董村被沁河冲毁后,迁到小董村。在很小的时候,其母亲不愿受恶人欺压自尽而死。
其父一根扁担,挑着董永和行李,逃难到山西高平,打铁为生,董秀手艺好,为人忠厚,很受当地人欢迎。 在高平住了几年,还给董永找了后娘,母子感情也亲如骨肉。
后来到长安居住。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长安动荡不安,其父又生了病,萌生归意。
其父携带妻儿回到武陟小董村,一年以后病故。当时董永才十二岁,心里非常悲痛。
村里人见他们家太穷,愿意出力帮他把父亲软埋了,但年幼的董永非常孝顺,说父亲当了一辈子木匠、铁匠,死了连口棺材都没有,做儿子的宁可自己当“磨道驴”,也要自己给父亲买棺木下葬,奉养继母。 从小董村往东有个付村,付村有个财主,人称付员外,在小董集镇上有商号。
经商号老板说合,付员外买棺材帮董永埋葬了父亲,董永便到付家终身为奴,当推磨工。当时付员外家的石狮、石马和董永用过的石磨、石碾至今还在。
从此,每天天不亮,董永就起身往付村打工,晚上提着饭罐回家照顾继母,时间久了,在田间走出一条小路。 种田人虽爱惜土地,但因为董永在行孝,很受感动,就把董永走的小路保留下来。
就连小路上的小草也被感动了,早上向东倒,晚上向西倒,不绊董永的脚。董永卖身葬父,自己当“磨道驴”,还早起晚归照料继母的故事越传越远,感动了朝廷,感动了上天,并感动了王母娘娘的一个女儿七仙女,七仙女在下凡村的落仙台处下凡后,便在董永回家的路上呼风唤雨,与董永在槐荫寺的一棵大槐树下相遇,七姐说无家可归,要与董永成亲。
董永说自己卖身为奴,娶不起媳妇。又说没有人证、物证不敢相攀。
七姐说愿意跟他受贫寒,便以槐树为媒,土地为证。董永不信,除非土地爷现身作证,老槐树开口说话。
于是老槐树开口说他们是前生姻缘,给他俩当媒人,董永和七姐便在槐树下成亲。 七姐要为董永赎身,付员外百般刁难,让七姐在三日之内织出黄绫百匹,给的却是乱丝。
七姐焚香,求助于众姐妹,一夜之间织好了一百匹花团锦簇的黄绫,换得董永的自由,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幸福日子。刚够百日,玉帝发现七姐下凡,差天兵天将把她追回天庭。
七姐临别已有身孕,约定一年之后在他们相逢之地送还他们的孩子。第二年董永抱回了自己的儿子,无法圆满的故事终于有个比较圆满的结局,这个故事由于在2000多年的岁月里盛载了太多太多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所以魅力无穷,长盛不衰,永远都是那么深入人心。
在小董村往东三四里,也就是董永与七仙女成亲的槐荫寺旁,60多岁的赵发平也饶有兴趣的说起了流传于本地的方言俚语,父训子,会说:“想娶天仙哩,先看看自己的德行!”谈婚论嫁,姐妹们在一起说心里话,会说:“嫁就嫁个董永,聪明能干又不刁滑,才叫称心如意。 ”青年男女私定终身,会要求意中人:“走,到董永墓磕个头,到槐荫寺拉拉手,天上人间,今生来世都不兴变心!”1957年电影《天仙配》刚刚上映,武陟凡有董永、七仙女遗迹之处,烧香的人遍地都是,局面几乎失去控制,董永、七仙女的故事在武陟人心中扎根之深,是其它地方不能比拟的。
在历史上,武陟道观佛寺,唱经担的、踩高跷的、跑旱船的,开口便是“正月里来正月正,七仙女下凡配董永。王母娘娘生了气,玉皇大帝发雷霆”。
船工号子、硪工号子,七仙女的故事更是协力提神的好材料,到元明时代,说书的民间艺人能说整本的“槐荫记”,产生了说唱小说“七世姻缘”,有了杂剧“黄绫记”,说付员外将七仙女织的黄绫献给皇上,想求一官半职,光武帝明察秋毫,封董永为进宝状元。 武陟地方戏二夹弦唱的“织黄绫”与“黄绫记”大同小异。
解放后,黄梅戏改编“天仙配”,最后由桑弧以七仙女与董永忠贞不二的爱情为核心,完成了戏剧和电影的创作,取得了成功。而桑弧正是武陟人,少年时逃到江南。
桑弧撰文说“天仙配”用的是武陟的传说,武陟的景物,正好说明天仙配的源头在武陟。 两千年来,小董村始终有两个庙会,一个是董永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三),一个是皇封日(农历十一月初十)。
皇封日有两个说法,一是汉光武帝封董永为孝廉,一说是封董永为进宝状元。 以天上仙女和穷困潦倒、朴实无华的董永成亲,开创了古典的浪漫主义先河,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同时也是爱情悲剧的典范,成为了悲剧中审美的样板和标本。群众用七仙女这样美丽的传说,抒发了内心的呼唤,发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对爱情的渴望,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不是一个孝字能够涵盖的,这个美丽的传说将流传千秋万代 。
汉山原为喊山。
相传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堵于喊山一百道山岔中,王莽率兵搜遍了九十九道山岔,没有发现被大雾笼罩的那道山岔。刘秀死里逃生,登基后感念喊山的救驾之功,便御封喊山为汉山。
汉山自然风景如画,植被保护完好,山高峰奇,云海缥缈,悬崖多姿,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汉山上的宫殿、寺庙等宗教建筑有30多处。
唐时的汉山儒、佛、道三教并立,素有“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之美誉。景区内的老鸦岔脑峰海拔2413.8米,为河南省最高峰。
近年来,故县镇将汉山旅游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项目,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对汉山文化反复考察论证,并搜集、整理出版了《汉山传说》等书籍,通过制作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弘扬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修通了汉山道路。
修武市——秦置,取“武王伐纣、修兵演武于此”之意。
偃师市——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
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
遂平县——因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将李硕平吴元济之乱,收复吴房,敕改吴房县为遂平县。
介休市——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死于此而得名。
孝妇河——因发源于北齐孝妇颜文姜的家乡(今淄博市博山区)而得名。
桃源县——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而得名。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北纬32°59'~33°18',东经113°37'~114°10'之间。东与上蔡、汝南为邻,北与西平接壤,西与舞钢市、泌阳毗连,南与驿城区、确山县交界。截至2013年,遂平县总面积1080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辖11个乡镇,3个街道,2个景区,207个行政村。遂平县有京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七蚁公路等省道穿境而过,城乡公路四通八达。遂平县风光秀丽,境内拥有国家4A级景区嵖岈山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首批文明景区、伏牛山生态旅游精品景区等诸多旅游资源,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遂平县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诞生地。
遂平县历史渊源流长,西周为房子国;春秋改吴房;汉置吴房、灈阳二县;北魏改遂宁县;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定吴元济叛乱,唐宪宗敕改县名为遂平至今; 1948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遂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后,遂平县隶属河南省信阳专区。
1958年11月13日,毛泽东主席曾亲临遂平视察,在遂平历史上留下了难忘一页。1965年增设驻马店专区,遂平县由信阳专区划出,改属河南省驻马店专区;1975年8月,驻马店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汝河上游板桥水库垮坝,造成“75·8”洪水灾害。
2000年8月驻马店撤区设市,遂平县隶属驻马店市。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