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 【ze】 泽 damp; lustre; pond; pool; 泽 (1)泽zé (2)(形声。
从水。睾(yì)声。
本义::光泽,润泽) (3)同本义 [lustre] 泽,光润也。――《说文》 共饭不泽手。
――《礼记·曲礼》 泽剑首。――《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
――《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
――《离骚》 热多则淖泽。――《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
――《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
――宋·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王安石《太古》 (4)又如:泽雨(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润泽光滑的器皿);色泽(颜色和光泽) (5)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 [marsh]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
――《释名》 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
――《风俗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川壅为泽。
――《左传·宣公十二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山泽不避。
――《史记·货殖列传》 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某泽中。
――《汉书·李广苏建传》 (6)又如:泽陂(池沼);泽皋(沼泽);泽淖(泥潭);泽农(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泽薮(大泽);川泽 (7)恩泽,恩惠 [beneficence;favor]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史记·西门豹传》 (8)又如:泽民(施恩惠于民);泽物(施恩于人,做好事);泽枯,泽骨(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泽霈(恩惠普施);泽润(恩泽普施) (9)仁慈的行动 [benefit]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
――《书·多士》 (10)雨和露 [rain and dew] 两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11)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
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12)土壤中的水分 [moisture]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13)津液、唾液或汗水 [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
――叶圣陶《小铜匠》 (14)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 [oil]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15)又如:芳泽;香泽 (16)汗衣;内衣 [undershirt; underclothes]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17)禄位;遗风 [custom left by a preceding generation]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孟子》 (18)又如:手泽 泽国zéguó (1)[a 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
――唐·杜牧《题白云楼》 (2)[inundated area]∶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泽兰zélán [boneset] 泽兰属草本植物的一种,特点是具有对生的贯穿叶和白色、排列成伞房状的头状花序,过去用作家常药品 泽泻zéxiè [oriental water plantain]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开白色小花。生长在沼泽中。
根可以入药,是利尿剂 泽1 (泽)zé ㄗㄜˊ (1)水积聚的地方:大~。湖~。
润~(潮湿)。沼~。
(2)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3)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4)洗濯。 (5)汗衣,内衣。
郑码:VXBI,U:6CFD,GBK:D4F3 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damp;lustre;pond;pool; 泽2 (泽)shì ㄕˋ 古同“释”,解散。 郑码:VXBI,U:6CFD,GBK:D4F3 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damp;lustre;pond;pool;。
〈名〉
1、古代的太湖也被称为“泽。
2、水深的湖沼或水草丛杂的湖沼下有水曰泽,言润泽也。——《释名》
3. 恩泽,恩惠。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西门豹传》
4.. 仁慈的行动。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书·多士》
5. 雨和露。
两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土壤中的水分。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7. 汗衣,内衣。
书法泽字(5张)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8. 禄位,遗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9.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10.土壤中的水分【moisture】。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11.津液、唾液或汗水【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叶圣陶《小铜匠》
12.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oil】。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又如:芳泽;香泽
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有唐以来,就有三位皇族任泽州刺史,分别是密王李元晓、韩王李元嘉、宁王李成器,还有开国元勋长孙敬德。李隆基曾在此写下《早登太行山言志》一诗。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写下《等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此写下了《到泽州》。
有凤来栖的传说
传说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凤凰见于高都。神鸟凤凰降临高都的传说,反映了当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传古时晋城市区北约10公里处有一王姓人家,其子善射,被众人举为王,其练武台称为王台(今为矿务局王台铺矿)。一日,王子见一只色彩艳丽的大鸟从空中飞过,便紧紧追赶。追至一河边,王子照着大鸟的翅膀拉弓搭箭,但射中的却是一位姑娘的手臂。王子将姑娘扶回家疗伤治疾,后结为夫妇。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忽一日,电闪雷鸣,天兵骤至。原来这姑娘是瑶池的金凤凰下界,见天兵到来, 姑娘又变作凤凰带着王子西飞。中箭后,落在二人初次相会的小河边。见雷电将劈向王子,金凤凰便抖动翅膀,盖住了王子。只见金凤凰的身子变得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覆盖了小河两岸,化作了山脉、河流。从此,晋城大地就有了凤凰山,有了丹河、沁河。“王台铺”、“凤凰山”等皆因此而得名。
--百度百科
1、唐太宗李世民堪称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皇位以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他曾问魏征,皇帝如何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而不昏庸。魏征的回答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是一位敢于说话而且善于说话的大臣。有一年,宰相向太宗建议:不满十八岁的青年男子,只要身形高大、体格强壮,都可以应征入伍。唐太宗批准了这个建议,但奏章却多次被魏征驳回。唐太宗非常生气,于是召集众臣,准备当面训斥魏征。
谁知魏征毫无惧色,并说道:“如果把湖水淘干,可以把鱼逮得一干二净,可是明年就没有鱼了;如果把森林烧光,林中的野兽就无处藏身,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现在把不够十八岁的强壮男子都收入军队,不留任何余地,那么以后的租调杂徭将从哪里去征取呢?”说得唐太宗恍然大悟,于是接受魏征的意见并重奖了他。魏征先后500 余次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均得到采纳。
2、晋文公亲率军队同楚军大战于城濮。这次战争,晋国大胜,晋文公从此奠定了霸主的地位。当时,晋军的兵力,不如楚军。晋文公问狐偃道:“敌众我寡,将怎样才得取胜呢?”狐偃答道:“礼不厌美,战不厌诈,您用‘诈’好了。”
文公把狐偃的计策告诉雍季,征求他的意见。雍季起初不赞成,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后来只得同意。他说:抽干了池塘里的水而捉鱼,哪里还会捉不到?可是明年这里就没有鱼可捉了;烧光了丛林中的草木而打猎,哪里还会打不到?
可是明年这里就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计策也是如此,虽则现在偶然用一次是会成功的,可是下次再用就不行了,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晋文公这次采纳了狐偃的欺诈计策,果然得了大胜。回国以后,论功行赏,雍季却在狐偃之上。有人感觉奇怪,以为文公赏错了。文公说:“雍季所说的话,百世之利啊,而狐偃所说的话不过解决一时之急,哪能以一时之急而先于百世之利呢?”
3、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
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扩展资料:
出处:
竭泽而渔
出自《吕氏春秋·义赏》,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译文:使河流干涸而捕鱼,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难道会没有收获吗? 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用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如今有用,以后却不会再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之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竭泽而渔
典故应该是指韩愈反佛
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
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众多河流水系冲积填造而成。在华北平原形成的亿万年时间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平原湖泊,大陆泽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史志上称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波澜壮阔。
约在一亿三千多年前的一次地壳活动中,华北平原地区断裂下陷,变成了与海洋连接的浩瀚大海,滔滔海水一直游荡在太行山麓。分布在华北西部和北部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涌入大海,经过漫长的岁月,填造了华北大平原。但是,平原上残留下了尚未填平的洼地,形成了大陆泽和宁晋泊这样的一些湖泊。
在宋代以前,大陆泽和宁晋泊还是一个泊淀,称大陆泽。战国时期,因地处钜鹿城,又名钜鹿泽。晋代因隆尧东部设置广阿城,改称广阿泽。南北朝时期又称大陆陂。大陆泽是夏禹引导黄河所经之地,据《史记》记载:禹“道河积水,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北过降水(即漳河)至于大陆,北扑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直到春秋中期,黄河仍按禹导河故道过大陆泽,然后向北入海。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六零二年),黄河东徒,去而不返。黄河东徒后,发源于太行山麓的浸、澌、蓼等水注入泽内,北魏以后,太行山诸水为改道流经泽西的漳水挟而北去。大陆泽水源短缺,湖泊面积缩小,在唐代仅剩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北流”于邢州决口,大陆泽被大量泥沙灌入,湖底抬高,积水向北部相对低洼处排泄,汇入宁晋县的泜泽,使后者扩展成宁晋泊。到明代中期,泽内中段脱水,分成“南泊”和“北泊”。“南泊”仍叫大陆泽,“北泊”仍叫“宁晋泊”,两泊中间有新澧河相通。两泊分隔后,“南泊”有李阳河、马河、牛尾河、沙河、七里河、北洛河等注入;“北泊”先后有滹沱河、冶河、洨河、沙河、槐河、汦河、泺河、澧河、滏阳河、清河等归汇,素有“九河下稍宁晋泊”之称。明清两代,水利不兴,河流阻塞,长期为患,两泊渐渐变为沼泽,并在上世纪初最后干涸。
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陈胜也在征发之列,被任命屯长。
他和其他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大泽乡起义当行至大泽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
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决定谋划起义。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
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干一番大事业? ”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人已经苦于秦朝统治很久了,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贤能,却被二世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
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 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wàng)”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
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 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在寺庙旁点燃篝火装作鬼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wàng)”!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
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然后一起支持陈胜揭竿而起。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众多河流水系冲积填造而成。在华北平原形成的亿万年时间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平原湖泊,大陆泽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史志上称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波澜壮阔。
约在一亿三千多年前的一次地壳活动中,华北平原地区断裂下陷,变成了与海洋连接的浩瀚大海,滔滔海水一直游荡在太行山麓。分布在华北西部和北部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涌入大海,经过漫长的岁月,填造了华北大平原。但是,平原上残留下了尚未填平的洼地,形成了大陆泽和宁晋泊这样的一些湖泊。
在宋代以前,大陆泽和宁晋泊还是一个泊淀,称大陆泽。战国时期,因地处钜鹿城,又名钜鹿泽。晋代因隆尧东部设置广阿城,改称广阿泽。南北朝时期又称大陆陂。大陆泽是夏禹引导黄河所经之地,据《史记》记载:禹“道河积水,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北过降水(即漳河)至于大陆,北扑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直到春秋中期,黄河仍按禹导河故道过大陆泽,然后向北入海。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六零二年),黄河东徒,去而不返。黄河东徒后,发源于太行山麓的浸、澌、蓼等水注入泽内,北魏以后,太行山诸水为改道流经泽西的漳水挟而北去。大陆泽水源短缺,湖泊面积缩小,在唐代仅剩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北流”于邢州决口,大陆泽被大量泥沙灌入,湖底抬高,积水向北部相对低洼处排泄,汇入宁晋县的泜泽,使后者扩展成宁晋泊。到明代中期,泽内中段脱水,分成“南泊”和“北泊”。“南泊”仍叫大陆泽,“北泊”仍叫“宁晋泊”,两泊中间有新澧河相通。两泊分隔后,“南泊”有李阳河、马河、牛尾河、沙河、七里河、北洛河等注入;“北泊”先后有滹沱河、冶河、洨河、沙河、槐河、汦河、泺河、澧河、滏阳河、清河等归汇,素有“九河下稍宁晋泊”之称。明清两代,水利不兴,河流阻塞,长期为患,两泊渐渐变为沼泽,并在上世纪初最后干涸。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