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佛教面壁典故(达摩祖师面壁十年的故事)

佛教面壁典故(达摩祖师面壁十年的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9 08:35 浏览:3 次

1.达摩祖师面壁十年的故事

有关达摩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一苇渡江”“九年面壁”“立雪断臂”“只履西归”。

九年面壁

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漂洋过海到中国,途经广州、南京,然后北渡长江来到少林寺。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三米,长度约有两丈。方方的洞门,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

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自己修性坐禅的地方。达摩在这个石洞中,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紧闭,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肩膀上筑起了巢穴来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就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恶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疲倦恢复后仍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规律是”上班坐禅,困倦打禅,饥饿吃饭。“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公元527年 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十年),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达摩面壁的传说。

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然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的形象,衣裳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

达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并于北魏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2.达摩面壁的故事

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长度约有2丈。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

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竞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了。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杂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

"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仍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行经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这样,入定,开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公元527年到536年,整整面壁了九年(或云十年)。后来就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达摩在石洞里面壁九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竞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犹存。

达摩面壁九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寺僧们将影石开击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启迹"。

清道光年间,萧元吉在少林寺看罢达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随挥笔写了一首《面壁石赞》。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

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

石何石?面壁石。

人何人?面壁佛。

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

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石肖全形。

少林万古统宗门。

清立《面壁石》诗云:

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

千年神气生,何用著丹青。

3.面壁是什么意思

词目:面壁

释义:

1、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2、脸对着墙,指对事物不介意或无所用心。

3、旧时一种体罚,脸对着墙站着。

典故:

据《景德传灯录》等书记载,南朝梁武帝时,天竺国的高僧达摩从海外来到中国。他先来到梁都金陵,和梁武帝萧衍讨论佛教哲理,发现萧衍并不能领会玄机妙理。于是,达摩便渡江北上,来到嵩山少林寺修行。在嵩山,他整整用了九年时间,终日面对着石壁静坐。相传他的身影印入石壁中,如果谁想把它从石壁上擦掉,它反而显得更清晰,人们因此都说他的精诚可以贯穿金石。达摩通常被视为达摩祖师、达摩老祖,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佛教禅宗的“初祖”。

佛教面壁典故

相关推荐:
  • 稠(集腋成裘典故)
  • 篱冬什么典故(立冬什么是意思)
  • 合昇(合纵连横的典故)
  • 生日都典故(生日礼物的来由,如典故)
  • 喇叭典故(小喇叭和大喇叭的故事)
上一篇:全国安全水利知识竞赛(水利安全生产知识问答哪里有) 下一篇:最新2017年情人节经典短信祝福语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拍马屁经典故事(求有关拍马屁的故事)
匠心典故(独具匠心的典故)
李白经典故事(李白的经典小故事?)
下列选项中按照典故(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wallshaveears典故(wallshaveears.猜一猜这是什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6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