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可在远古时期,这里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
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一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族黄歇的封地。
三国时,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当时的吴郡(今苏州)太守赵居贞上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即今上海松江区)。
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海的名称。这应是上海最早的名称。
到了宋朝,这里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了国内外贸易的集散地。南宋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
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称上海浦,一条称下海浦。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
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设上海县。
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中央直辖市。
上海的简称“沪”和“申”也是有来历的。 先说“沪”。
“沪”原是一种捕鱼工具,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民将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露出。
鱼随潮而来,退潮时便被沪拦住。古时称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
而当时上海所在淞江口处正是喇叭形的海湾。所以,人们便将到处插有“沪”的、又被称作“渎”的淞江口一带称为“沪渎”,这一带正是上海所在地。
所以,“沪”也成了上海的代称。 说起上海“申”的简称,它与战国时期受封于这里的楚国贵族黄歇有关。
黄歇是战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春申君。他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名。
当时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进行开浚,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
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
所以,上海“申”之简称,是对黄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纪念。 以上上海的别称大家都熟悉,上海还有一个别称叫“海上”却鲜为人知。
其实上海“海上”这个别称在清末、民国初期时还很流行。尤其是文人骚客,在他们的著作中、雅号中常常用到这个称号。
如《申报》主笔蔡尔康就自号“海上蔡子”,另一位《申报》主笔黄式权则自号“海上梦畹生”。素有“上海通”之称的著名学者孙玉声的别号就叫“海上漱石生”。
当时上海有一个由近百名著名画家组成的书画家团体,很有点名气,这个团体的名字就叫“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很显然,这里的“海上”就是上海。
当时上海还有许多以“海上”命名的杂志和著作,如《海上画林》、《海上花列传》等。至今,上海还有一本杂志叫《海上文坛》。
人们还称上海画派为“海上画派”。 关于上海“海上”这个别称,早在明代的《弘治县志》上就有记载:“上海县称上洋、海上。”
至于上海为什么有“海上”这个别称,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上海这个地方本是一片汪洋大海,上海这个城市就是建在海上的,故有此称。 上海县区名称的来历 上海市辖县区名称大都有一番来历,有的还有动人的传说和故事。
上海的崇明县,五代时为崇明镇,元朝时升为崇明州,明初改州为县,一直沿用至今。崇明县之名源于崇明岛。
而崇明岛曾被人称作“祟明岛”,这来源于一个传说。相传,东晋末年,孙恩农民起义失败后,起义军的几排竹筏飘浮到了靠近东海的长江口,在江边的泥沙中搁浅。
这些竹筏拦住了滚滚长江带来的泥沙,逐渐形成了一个沙嘴。这片沙嘴尚没完全露出江面,随着江水海潮的涨落,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人们说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显显”,于是便给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后来,这片沙嘴泥沙越积越多,变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成了一个小岛,再也不受潮涨潮落的影响了。
此时,当地的群众见此岛屹立在汹涌澎湃的江水海潮中,气势壮观,天水相际,已不再将其视为怪异,并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于是人们便把“祟明”改称为“崇明”了。
此名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后来建镇、州、县时都使用了此名。 上海的奉贤区,其名是“崇奉贤人”之意。
此名源于孔子的弟子子游。子游名言偃,吴(今常熟)人,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他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中惟一的南方人,人称“南方夫子”。相传,他曾来奉贤讲过学,后人为纪念这位贤人,曾在城中城隍庙旁为他建了言子祠,后来建县时,便用了“奉贤”之名。
金山区源名于海中大小金山,明朝以前,这里称小官镇。明朝时为防倭寇骚扰,开始在这里筑建卫城,因卫城与海中的大小金山相对,故取名“金山卫”。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在这里设县时,便取用了“金山”之名。金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宝山区,得名于一座人造山。唐朝时,在这里堆土筑成一山。
这里人们认为,这是得神灵相助而起的山,对其十分崇敬,到了明朝,又在此山上修建了航海标志,对航海贸易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认为这些好处都源于此山,故称其为“宝山”。
清朝雍正年间在此设县,便用了“宝山。
上海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元朝以前,上海为沿海的一个渔港和商贸集镇。宋代设有华亭县,元代始有上海县,明朝时已颇为繁荣。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外贸中心,1930年代是远东最大的都会以及商业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后,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制造业中心。借助1990年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保持了持续繁荣并快速发展,现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和亚,洲第一大城市(不与东,京都市圈比较)。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中间,地处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最北部为处于长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岛。上海是移民城市,常住人口逾2300万,其中流动人口近40%。江南的吴越传统与移民带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先秦至元代,上海渐成为粮、盐产地。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1843年开埠后,移民从各地涌入,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海名称的由来,常见说法认为最早始于宋朝,源于一条名为上海浦的吴淞江支流。浦,原为吴语中小河的意思。江东地区命名河流有一个习惯,通常将靠近源头的支流谓之里或上,靠近下游河口地区的称为外或者下,吴淞江的南北岸的两条支流因而被命名为上海浦与下海浦。后由于酒业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收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词因而逐渐扩大影响。
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认为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因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种则说“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为上海。
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约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陆地,东部地区则为近2000年陆续形成,早期有马家浜、嵩泽、良渚、马桥文化的踪迹。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和滨海一带即有渔民聚集。唐天宝十年,设立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此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华亭县于上海浦(松江的一条支流)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升格为府,并于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至元二十九年,元政府析华亭县部分,设立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有独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筑起上海城墙。至明代时,松江府大致相当于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宝山区、崇明县),经济已较为发达,时称“松江税赋甲天下”。清袭明制,上海县归属江南省松江府。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体,根植于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而海派的来源,有说法指于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海上画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后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卖画为生,海上画派之名渐广为人知。
魏晋时期,华亭人陆机、陆云曾为当时一代文豪。而自1919年后,由于租界独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众多名人,上海很快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基地,聚集了左联、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郁达夫、王造时、丁玲、张爱玲等名家也在上海从事创作,并产生了《子夜》等以上海为背景的著名作品。
上海境内最早的人类文明遗迹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元朝以前,上海为沿海的一个渔港和商贸集镇。宋代设有华亭县,元代始有上海县,明朝时已颇为繁荣。
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外贸中心,1930年代是远东最大的都会以及商业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后,上海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制造业中心。
借助1990年起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保持了持续繁荣并快速发展,现致力于建设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和亚,洲第一大城市(不与东,京都市圈比较)。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中间,地处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向东海,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部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最北部为处于长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岛。上海是移民城市,常住人口逾2300万,其中流动人口近40%。
江南的吴越传统与移民带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先秦至元代,上海渐成为粮、盐产地。
明代起,上海发展为重要的棉纺织基地。1843年开埠后,移民从各地涌入,上海凭借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环境迅速崛起,对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工,商,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中外观瞻之所系”。
中,华,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上海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重要的工,商,业与制,造,业基地。
1990年起施行的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使得上,海,经,济,快,速,发,展,并于2005年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上海名称的由来,常见说法认为最早始于宋朝,源于一条名为上海浦的吴淞江支流。
浦,原为吴语中小河的意思。江东地区命名河流有一个习惯,通常将靠近源头的支流谓之里或上,靠近下游河口地区的称为外或者下,吴淞江的南北岸的两条支流因而被命名为上海浦与下海浦。
后由于酒业发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设置酒务以征收酒税,称为上海务,上海一词因而逐渐扩大影响。在《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认为还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因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种则说“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为上海。
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约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陆地,东部地区则为近2000年陆续形成,早期有马家浜、嵩泽、良渚、马桥文化的踪迹。
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和滨海一带即有渔民聚集。唐天宝十年,设立华亭县,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此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华亭县于上海浦(松江的一条支流)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十四年,华亭县升格为府,并于翌年更名松江府,辖华亭县。
至元二十九年,元政府析华亭县部分,设立上海县,隶属松江府,标志着上海有独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筑起上海城墙。
至明代时,松江府大致相当于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宝山区、崇明县),经济已较为发达,时称“松江税赋甲天下”。清袭明制,上海县归属江南省松江府。
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体,根植于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并且融入了开埠以后来自西方欧美地区的各国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独特文化。
而海派的来源,有说法指于清末民初的海上画派有关。海上画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
后随着上海商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卖画为生,海上画派之名渐广为人知。魏晋时期,华亭人陆机、陆云曾为当时一代文豪。
而自1919年后,由于租界独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众多名人,上海很快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基地,聚集了左联、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郁达夫、王造时、丁玲、张爱玲等名家也在上海从事创作,并产生了《子夜》等以上海为背景的著名作品。
北宋之前还没有上海这个地名的记载,那时上海地区还只有一些小渔村。
两千多年前的人们把吴淞江的上游称为“上海浦”,下游称“下海浦”,其中“下海浦”随着岁月流逝,至今只有虹口区提篮桥附近昆明路海门路口还有一座“下海庙”旧址。“上海浦”却沿用下来,后来省去了“浦”,留下“上海”。
有传说称战国春申君黄歇曾开凿黄浦江,就把黄浦江称为“黄歇浦”、“歇浦”或“春申江”,进而把上海称为“申”。其实战国春申君的时代黄浦江还只有源头,海岸尚在自北向南的嘉定、南翔、诸翟、闵行、马桥、柘林一带,那时的陆地边缘叫“冈身”。冈身东面,现在黄浦江流过的大部分地区还在海里。只是在南宋开始才有关于黄浦江的记载。然而这“申”的别称竟也沿袭下来。
最早的“上海人”定居在哪里?上海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古“冈身”以西青浦县崧泽的马家浜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经年代测定距今五千九百年左右,证明那时人类已在崧泽一带从事生产活动了。所以崧泽人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早的上海人。
自古江苏南部太湖一带有三江五湖之称。五湖是分布在太湖周围的小湖泊,而上海地区有松江、东江、娄江,时称“三江”,三江东流入海,上海地区正处于三江海陆交界之地,所以又叫“三江口”。
晋代上海地区居民打鱼时用竹栅插在入海口的河床里,用绳结成网络扣住竹栅向两岸拉开,涨潮时放倒,退潮时竖起挡住随潮而入的鱼群,以此捕鱼,这种工具叫“沪”(这里只能用简体字)。后来松江下游便称“沪渎”,而“渎”是指流入大海的水。
上面是民间沿袭下来的上海地区的地名。官方的呢,秦朝在嘉定、昆山、太仓一带设立liu(第二声,“缪”字的丝字旁换成田字旁)县,这个liu字的意思是火耕水耨,用火烧光地面上的野草杂树,再蓄水把草根浸烂肥田,然后播种。秦还在青浦、松江一带设立由拳县,在金山、奉贤一带设立海盐县。liu县、由拳、海盐三县当时隶属于会稽郡。至王莽时代,改liu县为娄县,改海盐为展武,仍属会稽郡。三国时上海地区属吴,孙权改由拳为嘉兴县,并在青浦青龙镇建造战舰、训练水师,据说其船队曾抵台湾。孙权还将上海地区作为封邑赐给烧连营破荆州的华亭侯陆逊和尚书令顾雍。
两晋时上海地区属吴郡,南朝时属信义县,隋朝属昆山县。唐朝天宝十年在上海地区设立了一个完整的县--华亭县。直至北宋,升格为“上海镇”,从此正式使用“上海”这个地名。南宋设嘉定县。元朝设置上海县,归松江府管辖。明朝设青浦县,清朝增设宝山、南汇、金山、奉贤及川沙五县。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大关,管理征税事务,开放上海的海禁。这时上海的人口是二十万。
鸦片战争爆发,南京条约签订后,1842年,上海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一起列为通商口岸。从此,外国侵略者在上海辟租界,占海关,驻扎军队,设立捕房,取得领事裁判权。在特权保护下倾销商品,开设银行、洋行、工厂,经营各种公共事业,并以上海为据点沿长江深入内地。在这个过程中,上海逐渐由一个东南重镇变成一个工商业畸形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城市。
到1948年,上海人口增至520万。两极分化极端严重,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贫民窟。
我有一本亚光舆地学社1950年9月第9版的《袖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精图普及本》,对上海是如此介绍的:“上海简称曰沪,别名申江,位长江下游,当黄浦江与吴凇江之合流点,现设为直辖市,人口五百三十五万余人。握中外贸易之总枢,经我国收回之旧公共租界及旧法租界,为全市精华所萃;次为南市与闸北。但自一二八与八一三两次变乱后,南市、闸北均大半毁于炮火,昔日繁荣,又须重建。工业发达,新式工厂,无不具备,繁盛冠于全国。”
解放后,1960年重新划分了上海市,市区十一区,郊区十县,总面积6185平方公里。到2000年统计时,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围海造田,上海总面积已是6340.5平方公里,人口比49年翻了一番多,1304.4万了。(
那么上海那么多人口增长从哪里来?各位不妨看看深圳。1953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村镇叫深圳墟。53年宝安县迁到深圳墟。79年成立深圳市,成为广东省直辖市之一,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我手边有本中国旅游出版社的《深圳》(奇怪的是它不标出版年月,从内容看是1987年的吧),称1985年时深圳20万常住人口,17万暂住人口。现在呢?
一个城市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后,各地的人就会怀抱着各种理想和抱负蜂拥而至,一旦站稳了脚跟便会定居下来。只是在深圳这个过程短,在上海这个过程长罢了。
各地的人各自带来了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也就是各地的文化,在上海汇聚,又与大规模输入的西方文化融会,“海派”文化由此衍生
第一: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第二: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此外,还因为申江而得名
第三: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应该是这样了!还有些我不知道!
商业区黄浦: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商城卢湾:淮海路静安:静安寺一带闸北:火车站一带虹口:四川北路杨浦:五角场长宁:中山公园一带徐汇:徐家汇浦东:八佰伴一带(陆家嘴一般定性为金融贸易业的集中地,而非零售商业区)郊区各镇(目前建制镇,不包括已改制为街道的镇)徐汇:华泾镇长宁:新泾镇普陀:真如、长征、桃浦闸北:彭浦镇杨浦:五角场闵行:莘庄镇、七宝镇、颛桥镇、华漕镇、虹桥镇、梅陇镇、吴泾镇、马桥镇、浦江镇。
宝山: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嘉定:南翔镇、安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黄渡镇、江桥镇浦东:川沙新镇、高桥镇、北蔡镇、合庆镇、唐镇、曹路镇、金桥镇、高行镇、高东镇、张江镇、三林镇金山: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松江: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小昆山镇青浦:朱家角镇、练塘镇、金泽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南汇:惠南镇、周浦镇、新场镇、大团镇、芦潮港镇、康桥镇、航头镇、六灶镇、祝桥镇、泥城镇、宣桥镇、书院镇、万祥镇、老港镇奉贤:南桥镇、奉城镇、庄行镇、金汇镇、四团镇、青村镇、柘林镇、海湾镇崇明: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