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士争功
邓艾入蜀大胜,兴奋难当,对蜀国降君降臣大封官爵,自作主张,不再向司马昭报批。 钟会阴谋叛变,他先与监军卫瓘联名密报邓艾有叛变的迹象,又截留邓艾与司马昭的书信,模仿他们的字迹。以邓艾的名义,用桀骜不驯、自夸自负的口气写信给司马昭;又以司马昭的名义,用凌厉苛责的口气写信给邓艾。于是,邓艾心不自安。曹魏帝国下诏逮捕邓艾,钟会派卫瓘逮捕邓艾,准备借刀杀人,然后再杀卫瓘叛变。 司马昭派贾充作先头部队进军汉中,自己率军10万据长安,做好观虎斗的架势。 钟会得知消息,急举事,因为他认为司马昭已经怀疑他了。姜维图谋复国,向钟会建议将各军将领召集,软禁密室之中,然后坑杀,钟会从之。 但是事情有变化,钟会爱将丘建,原属胡烈部队,他怜悯胡年老,派亲兵送饭与胡烈,并告知钟会准备坑杀彼等,胡烈乃写密信求丘建亲兵送与城外的儿子胡渊。 胡渊获悉后,愤慨万分,派人通告各营各军。黄昏时分,胡渊领本营兵马大举出动,其余各营也不约而同,浩浩荡荡杀将入城。 钟会与姜维正商议,忽闻外面喊杀之声大作,急派人打探,原来是兵变。姜维主张先杀密室主将。于是,钟会命勇士坑杀密室将领。但,密室之门被关死,各将领死力顶住,钟、姜二人强攻不入。城外军兵已潮水涌来。 姜维领钟之亲兵几十人,亲自格杀对方五六人,自己亦被杀,钟会随即也倒在乱刀之下。 密室之内的将领听到喊杀声,亦从内杀出。这群无主的军兵将领相互砍杀,屠城三日,直到监军卫瓘出面调停,才安定下来。 这三日,蜀国的降将几乎被杀尽。 邓艾由此获释,卫瓘知道大惊,因为当初是他和钟会合谋陷害邓艾的,现在邓艾获释,第一个攻击的对象肯定是他,所以,他马上派一部将田续,率兵追杀邓艾父子。 田续,是邓艾在攻打绵竹诸葛瞻时,畏敌不前,差点被邓艾处死的将军。他被邓艾罚打五十军棍,一直怀恨在心。 所以,卫瓘对他说:你可以一报前仇了。田续马上驱兵而去。邓艾父子刚获自由身,正庆幸逃过大难,欢欣南下。突然田续杀到,父子二人即刻被乱刀斩死! 可悲!可叹! 二士争功,变成二士俱亡! PS; 灭蜀是灭了,但曹魏也因此损失了不少名将。 其实,故事还没有结束。 在邓艾军中服役的庞会,他入成都之后,将关羽的后人全部杀死,一报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杀父庞德之仇。 在钟会军中服役的许仪,是曹操征战时期大将许褚的儿子,却被钟会以修路不好为名杀了。 姜维被杀之后,蜀将张翼以及姜维妻子全部被杀,刘禅的太子亦死于难。 刘禅,则被押送洛阳,过他乐不思蜀的生活去了。 二士争功到此结束。
“二”即“二百五”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二”即“二百五”
典故:
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
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二月二,龙抬头。
这个“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组成了一个完整龙形的“苍龙七宿”。每年二月春风吹过之后,黄昏时分,代表龙角的“角宿”从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显现;之后升起代表龙颈的“亢宿”。
直到接近子夜,代表龙胸和前爪的“氐宿”也出现了。这便是“龙抬头”。就好比从“潜龙勿用”转换到“见龙在田”,它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开始。
和所有的节日一样,人们会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从事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来纳吉迎祥。而对应着龙抬头,在二月二之日,俗民行剃头之事,并称之为“剃龙头”。
“二月二”就这样在民俗生活的自觉选择中,成为了一个剃头的吉日。对现代社会来说,成年人剃头已非禁忌,但剃头时间的特殊性并未完全消失。如果考察整个新旧年更替期间的民间习俗,我们会发现关于“剃头”,有着一个张弛错落的内在节奏。
二月二龙抬头,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民谚,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传至今的一
为什么要“二月二”龙才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
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
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
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二十八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
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二十八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七个宿。
对这二十八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
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
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
“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敌百。
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敌百。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 别无二致 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略知一二 指稍微知道一些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
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
不捕获年长的人。 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
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丁一确二 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
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
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二惠竞爽 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
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
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二竖为虐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
比喻疾病缠身。 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 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二一添作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
比喻双方平分。 寡二少双 寡:少。
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贵贱无二 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 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毫无二致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
指完全一样。 划一不二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
形容做事刻板。 家无二主 指一家之内,不可以有两个主人,否则会发生争吵,不得安静。
接二连三 接连不断。 金钗十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
后指人姬妾多。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
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
形容君命有绝对的权威性。 两面二舌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七十二行 泛指各行各业。 器二不匮 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三平二满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
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
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说一不二 说怎么样就怎么样。
形容说话算数。 识二五而不知十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数一数二 不算第一也算第二。形容突出。
十二金牌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比喻紧急的命令。
誓死不二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
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天无二日 日:太阳,比喻君王。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
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闻一知二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
形容善于类推。 心无二用 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一差二错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一客不烦二主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言无二价 货物的价钱说一不二。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
指死去活来。 一退六二五 原是珠算斤两法口诀。
比喻推卸干净。 一不做,二不休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
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一身而二任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一干二净 形容十分彻底,一点儿也不剩。 一雷二闪 形容躲避迅速。
一清二白 比喻清楚、明白。 一石二鸟 扔一颗石子打到两只鸟。
比喻做一件事情得到两样好处。 一来二去 指一回又一回,经过一段时间。
表示逐渐的意思。 有一无二 指事物独特,极难得。
有死无二 表示意志坚定,虽死不变。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丈二和尚 (歇后语)摸不着头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曾无与二 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一心无二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种事情,没有杂念。
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才贯二酉 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
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朝三暮二 比喻主意多变。
尺二秀才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尺二冤家 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