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为人的特点就是十分爱惜人才,他渴望人才,想统一国家大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人感到人生无常,心情苦闷,但作者在这种悲伤的世风中,能积极地看待人生。人生就同清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自己功业未成,心中忧虑,不得不借酒消愁。但作者并没有停在吃酒消愁的情绪中,他思贤若渴,求贤不得,日思夜慕。在明明月夜,诗人举目望银色的月亮,驰骋想象,心中思念着人才,故友亲朋,远道而来,大家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使人精神开朗。诗人又从想象中回到现实中来,“鸟鹊南飞”,四处奔走的贤才名士,哪里才是你们的用武之地呢?作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希望天下的人才能归自己所用,共创王业,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那是怎样的胸襟,怎样的气度呢?
能成为高山者,那是容万物的。不必说石头沙砾,不必说花草树木,也不必说虫蝇鸟兽。风来了,我欢迎,雨来了,我迎接,凡是投奔我的,统统来者不拒。最最凶恶的豺狼,最最温顺的小草,都是我的嘉宾,我的贵客,我的子民,我的上帝。所以,我能够巍峨挺拔。能成为大海者,那是纳百川的。龟鳖鼋鼍来了,荇藻浮萍来了,贝壳珠母来了,甚至于最为人所不齿的污泥浊水,沉船腐尸,我都张开双臂,敞开胸怀,一揽我怀。我之所以深不见底,乃是因为我能纳万物。
于是想起了诗作者曹操,想起了三国。读三国,我们十分钦佩三国君主信人用人的雅量。史仲文先生说,曹操、刘备、孙权,个个为知才爱才之士,孙权是知人善任,曹操是唯才是举,刘备是爱才如命,此言甚为独到。孙权连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位杰出人物,这四人,出身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与孙家关系不同,但都能委以重任,各展其才。用周瑜时资格嫩威信不足,鲁肃在东吴知音不多发展不顺,吕蒙乃行伍出身一介武夫,陆逊年轻不服于旧将,但孙权都能信任他们,从而使江东数十年间,可以无忧矣。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品节,以往行状有无过失,是否合乎旧有传统标准,只要有才,就予录用,降将可以,仇敌亦行。因此,他手下谋士最多,猛将也最多。荀彧、荀攸、张辽、张合、徐晃、许褚,原本都非他之属下,在别处无所作为,到他这,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刘备对待人才是知人之深,爱才之切。他爱才,是真爱,以情为主,见了才就有些走不动路,非把人才请到自己这里,才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是思贤若渴,爱才如命。最最典型的当是三顾茅庐的故事,妇孺皆知,不必细说。
三位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襟和雅量,他们信人用人的方法,现代的领导和企业的管理者可资借鉴。
由工作,我又想起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觉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照样适用于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虽然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这群与类是由共性组合起来的,毕竟还有个性差异,如果没有如山如海般的雅量,也不可能愉快生活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各有长短,不必向你看齐,也不必向别人看齐,你只要选择适用你的就好,不适合你的,你不学,也不应该要求别人以你为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和谐共处最妙,横加干涉最糟。你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用宽容的心态看待别人身上的弱点和与你相异处,无论是相容还是互补,都不妨碍你的生活,只会增加人生的厚度,不会降低生活质量。不然,你一意孤行,以你的要求去要求跟你相关的任何人,除了给自己增添烦恼外,还会增加别人的心理负担,必定有利无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关键在于“不厌”,就是不满足,不挑挑拣拣,来者不拒,有包容心,有宽待量。所以,山也高了,海也深了。你不必担心山塌海陷,山上的海里的种种生物,自会自动调节。
如今讲和谐社会,和谐生活。我认为,具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襟和气度,是建立任何一种和谐的基础,离开了这种气度,永远不和谐,即使表面“和”了内里也绝不会“谐”。
这是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全文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LZ你问的是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山不会讨厌自己变得更高,水也不会厌恶自己更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曹操希望天下有识之士来归顺的情怀。意思是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
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死后,又佐成王摄政。
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
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
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
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
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
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归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