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
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
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我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
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相如。
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
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相如。
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
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
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
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住宿。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
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
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
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双方使用了100多万人的兵力。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讨伐蒋,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争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军队处处被动挨打,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蒋的胜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结束。
1944年11月27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奉命出动B-29轰炸机,轰炸贵州边境南丹.六甲地区的日军。可是,机场指挥所却将“六甲”错译成“六寨”。于是,57架挂满炸弹的B-29带着错误的命令出击,飞向位于广西边境的六寨镇,把无数颗重磅炸弹丢了下去。结果,设在该镇的张发奎第四战区指挥所被炸毁,战区司令部和附近部队的1名中将.2名少将.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以下的军官,800多名士兵,连同聚集在该镇的5000多名难民,都成了这场错误轰炸的冤死鬼,一字之差,竟酿出了一场不该发生的大悲剧。
一字之差,哭坏全家
从前,有一户人家,父子俩在外做生意,婆媳俩在家里种地。父子俩忙不过来,就雇了一个帮手。一天,老父写了封信寄到家里。婆媳俩都zd不识字,就请人念信。那人看了信,说:“生意不错,只是死了一个人。”婆媳一听,就痛哭起来。 同村专一个人正准备外出,听到哭声,就问一个小孩是怎么回事。小孩信口答道:“他们家死了一个人。”后来,这个人碰巧遇到了做生意的父子俩,连忙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家!你家死了一个人。”父子俩一听,泪如雨下,立即连夜往回赶。 回到家里,四个属人一照面,都感到莫名其妙。互相询问了事情的原由,才知道是因信中写错了一个字引起的。信中把“雇了一个人”写成了“故了一个人”。
一字不差
一字不差 yī zì bù chā
成语解释 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也指一个字也不错。
常用程度 常用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主谓式
语法用法 作定语、状语;多用于背诵、抄袭等。
产生年代 近代
典故出处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成语示例 凌叔华《古韵》:“二十岁时就能~地把整本《论语》背下来。”
近 义 词 一字不易 一字不爽
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南部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原大战,双方使用了100多万人的兵力。
战前,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讨伐蒋,商定率军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然后集中兵力一举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阳”。
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公里。这样一来,就使冯玉祥的军队误入泌阳,因而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战机,让蒋军争得了主动权。
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军队处处被动挨打,最后导致中原大战以蒋的胜利、冯玉祥和阎锡山的联军失败而告结束。 1944年11月27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奉命出动B-29轰炸机,轰炸贵州边境南丹.六甲地区的日军。
可是,机场指挥所却将“六甲”错译成“六寨”。于是,57架挂满炸弹的B-29带着错误的命令出击,飞向位于广西边境的六寨镇,把无数颗重磅炸弹丢了下去。
结果,设在该镇的张发奎第四战区指挥所被炸毁,战区司令部和附近部队的1名中将.2名少将.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以下的军官,800多名士兵,连同聚集在该镇的5000多名难民,都成了这场错误轰炸的冤死鬼,一字之差,竟酿出了一场不该发生的大悲剧。
出处:>
典故:
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见到了国君齐宣王。
齐宣王看到侍从牵着一只牛,准备杀了祭祀。那头牛害怕得浑身发抖,他看了心中不忍就下令释了那头牛,用一只羊去代替。孟子赞扬了齐宣王,说这是一种仁心。并且告诉齐宣王说,大王已经以仁心来对待百姓,那就是“王道仁政”了。
“这怎么能跟王道仁政联系起来呢?跟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寡人无法理解。”宣王说。孟子打比方道:“有人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东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够看清楚鸟羽末端新长出的绒毛,却看不到一大车大柴,大王相信吗?”“不相信。”齐宣王说。
是啊!拿不动羽毛,是因为完全没有用力;看不到大车大柴,是因为闭上眼不去看。大王不能把王道仁政施行于百姓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这是大王不去做,不是不能做。”“不去做和不能做有什么区别呢?”齐宣王问。
抱起泰山去跳越北海,那是不能做;看到老人走路不便而不愿折根树枝给她当拐杖,那就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大王不实行王道仁政,就属于不为老年人折枝一类。”
孟子再次运用比方分清了“不做”和“不能”的道理后,就进一步阐述说:“把对禽兽的仁慈推广为对百姓的仁慈,大王怎么不能做到呢?要知道推广仁心就能够保有国家;不推广仁心就连妻子儿女都难保。”
“那么,怎样推广呢?”
孟子诚恳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怎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夫子解释一下。”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这不就是仁心的推广吗?”齐宣王听了,不觉点头信服。
=================================================
简释:
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人定胜天
本来的意思是 :人定兮胜天, 即 人心安定比什么都重要,或人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人类体现出的凝聚力和力量能够战胜自然界给人类造成的种种不便。
可长期以来被人们理解成 人类一定能战胜天。
于是58年大跃进就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不顾客观规律的闹剧,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长期以来 被人曲解成“无毒不丈夫”,造成很多心狠手辣的人为自己的残暴开脱的借口,成了鼓励人们心狠的格言,后果不可谓不严重。
以上属于理解问题。
下面讲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 虽无从考证 但 是有可能发生的。
韩复榘 虽通文墨 但笔误也有可能发生。(我们也不例外)
民国时期,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他一个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无业,到济南找到他,想谋个工作养家糊口,他满口答应,立即写手令,连同其叔的登记表装入封袋,命人送交秘书长速办。秘书长拆封一看,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将老头抓捕关押在军法处。一个多月后,韩召开军政会议,坐在主席台上东张西望,问秘书长:“**老太爷怎么没来参加会议?”秘书长说:“老太爷关押在军法处还没放出来哩。”“混蛋!”韩复榘大发雷霆:“谁把老太爷抓起来的?”秘书长随即取出韩的手令,韩一看写的是“抓军法处”,便理直气壮地说:“我这不明明写的‘派军法处’,让他当秘书的吗?你们为什么抓他?”秘书长小声说:“‘派’字是三点水旁,您这写的是提手旁,写成‘抓’了。”韩复榘眼一瞪说:“干什么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请老太爷来开会!”韩老头被放出来后闻知此事,一肚子鸟气,一句话不说,提笔写了一首诗:
一纸公文“派”作“抓”,小爷无故坐军法。
若教留在济南府,“手令”来时定吓煞。
写好后往韩复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