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地区清初为蒙旗杜尔伯特的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
1898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1904年开始放荒招垦,村屯渐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安达任民镇设置了安达抚民府,1913年改为安达县。伪满时萨尔图被改为兴仁镇。
1946年又恢复萨尔图名字。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萨尔图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1955年合并为红色草原牧场。
1955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1959年9月26日,在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把这个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后来在大庆油田上崛起的新兴石油城亦被命名为大庆市。 大庆市始称安达市。
1960年5月26日,安达县撤销,设置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
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恢复安达县,设立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1950年 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 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58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 “反右倾”斗争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76年 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
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并于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铁路进藏:西藏铁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历史一大步2004年第28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中国GDP:13年跨越10个万亿元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008:成功举办奥运。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1923年出生于甘肃玉门亦金村。6岁时因家贫,用棍子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8岁时给有钱人家放羊。
1938年他进玉门石油公司当徒工、干活时被砸伤了腿,被厂主赶出大门,伤好后才顶了别人的名字混了个差使。当时,玉门油矿的美国技帅垄断了采油技术,王进喜在矿里干了十几年没有上过一次钻台,没有摸过一次石油钻机的刹把。
他作为一个干杂活的穷工人,多少年里连铺盖卷也没混上,盖的是破羊皮,铺的是稻草。 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共产党。
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在1958年,他领导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OOO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那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以禁运方式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而我们的国产石油量又很少,中国政府每年人得不拿出极其有限的外汇从苏联进口油料。50年代末经济进入困难时期,中苏关系已开始紧张。
1959年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北京街头的公共汽车因缺油背着煤气包,作为采油工人的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时因在黑龙江发现了大庆油田,中央决定抽调力量展开石油大会战。
王进喜从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到当地的马家窑,于1960年4月14日经苦干五夜五夜后,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
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重晶石粉,他当机立断用水泥代替。当时由于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
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
经过三个多小时,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工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就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字传遍了油田,并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响彻了全中国。
1964年,王进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国人大会议,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65年他任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1966年领导钻井队创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1969年4月在党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身份当选中央委员。1970年4月,王进喜在玉门参加石油现场会回到大庆之后,经医生检查确诊是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时年47岁。
1959年,正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我国第一个大油田开始开发,因此取名“大庆”。
大庆油田的开发成功,结束了中国依靠“洋油”的历史。大庆成为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的榜样。
全国学大庆,大庆人就学“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建设祖国的坚强决心。
王进喜(1923——1970年),甘肃玉门人。玉门是中国第一个石油矿,王进喜15岁就到矿上当学徒。
共和国成立时,他已经是一个有十年工龄的“老工人”了。1959年,他上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
当时因为缺油,首都的公共汽车上顶着个大煤气包。王进喜觉得这个“大包袱”好像压在自己身上一样,憋得几天睡不好觉。
开发大庆油田会战一开始,他就带着一二○五钻井队直奔大庆。 油田初创,工人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吃住都很困难。
可是王进喜头一句话就问:“井位设在哪里?”恨不得马上抱出个大金娃娃。钻机来了,没有吊车,他带着钻井队的30几个棒小伙绳拉杠撬,硬是把这60多吨的大家伙矗立在荒原上。
开钻没有水,他率队端,把200多吨鸡唬惯舅甙矫轨蝎憨莽水灌下去,使大庆的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高高的油柱。 王进喜就是这样,为了早出油,多出油,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苦活,难活,危险活,他头一个上。打第二口井时,他的腿上有伤,成天拄着双拐到井台上指挥。
突然发生了井喷,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冲天而起,如不赶快压井,就要井毁人亡,几十米高的井架也将陷入地下。“快往泥浆池里掺水泥!”王进喜一边大喊一边不顾一切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代替搅拌机。
三个多小时过去了,井喷终于被制服,王进喜连爬出泥浆池的力气也没有了,伤腿被碱性很重的泥浆腐蚀得脱去一层皮。“你们王队长真是个铁人!”站在一边观看的老乡不禁发出赞叹。
从此,“铁人”的称号传遍全国。 1966年,王进喜率领他的钻井队,就用那些40年代的“老爷”钻机,创出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最高记录,显示了中国工人的志气和能力。
王进喜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去世,终年47岁。
王进喜 ,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
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群英会,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人们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烧的煤气。”这话像锥子一样刺痛了他。
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们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
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
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
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钻机到了,吊车不够用,几十吨的设备怎么从车上卸下来?王进喜说:“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着寒风矗立荒原。
这就是会战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运钻机”。要开钻了,可水管还没有接通。
王进喜振臂一呼,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脸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经过艰苦奋战,仅用5天零4小时就钻完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
在重重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他的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一天,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粉,王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池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就甩掉拐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井喷终于被制服,可是王进喜累得站不起来了。
房东大娘心疼地说:“王队长,你可真是铁人啊!”“铁人”的名字就是这样传开的。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
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
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60华诞的时刻,大庆油田也整整走过50年历程。 50年前,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向世界宣告了大庆油田的诞生。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没有任何经验、没有现成技术和国外“卡”脖子的情况下,大庆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到3年拿下大油田,书写了传奇。 50年过去了,大庆人继续演绎着自主创新的故事,累计生产原油20亿吨,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创造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正是由于大庆油田持续自主创新,才带来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攀升,铸就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50年自主创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辉煌 今年6月26日,令大庆人无比振奋,更令大庆油田科技工作者不能忘怀。这一天,总书记考察大庆油田。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实验室,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提出的‘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很有气魄。希望同志们继续弘扬这种精神,瞄准更高目标,攻克更多难关,使大庆油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是大庆精神的又一真实写照。正是依靠“三超”精神,大庆人一次次挑战极限,一路路夺关闯隘,一年年收获精彩。 自主创新,让大庆油田生机无限,让大庆人永远向前,让中国石油工业更加辉煌。 50年前,面对国外地质专家的“中国陆相贫油论”,大庆人坚持实践、勇于探索,用行动向世界表明,陆相盆地不仅可以生油,还找到了大油田。 然而,油田开发困难重重。一些外国专家说:“大庆油田原油凝固点高、含蜡高,又黏又稠,除非搬到印度尼西亚才能开采。”而当时平均年龄仅为20岁的科研人员,敢想敢做,绝地求生,经过2000万次对比,弄清楚大庆油田分4大系统48个小层的非均质面貌。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大庆油田第一个开发方案——萨尔图油田146平方公里面积开发方案。 “146方案”是大庆油田科技工作者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编制的我国第一个油田开发方案。 上个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研发“六分四清”综合调整技术,解决了单层突进和含水上升速度快的问题,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成批涌现出来;70年代,创新形成“分层调整开采”技术和“层系细分开发调整”技术,实现油田快速上产。 经过近20年开发,大庆油田摸索出开发表外储层技术,突破了低贫油层开采禁区,相当于为大庆油田增加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 “稳油控水”技术是大庆人的自主创新。这一技术让原油5000万吨稳产连续27年,打破国外同类油田最长稳产12年纪录。“大庆油田高含水稳油控水系统工程”捧回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50年,大庆油田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万余项,其中国家级120多项、省部级640多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主导技术,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共同载入我国科技发展史册。 50年自主创新的累累硕果,支撑起大庆,发展着大庆 大庆油田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每一页都留下科技创新的足迹,记载着科技工作者执著自主创新的探索。 50年来,大庆油田始终将科技进步放在企业发展主导地位,在长期开发实践中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的科技创新体系,始终坚持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这不但对我国石油工业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在世界石油科技领域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面对辉煌的业绩,我们敬仰大庆人。 这些年,大庆人在采收率上下足工夫,创造出一个个让共和国惊喜的辉煌。 “大庆油田经历自喷开采、注水开采、聚合物开采三个阶段,现在水驱仍是主力”。这里所说的聚合物开采被说成是三次采油。“三采”让大庆人又“挖”出上亿吨大油田。 能将采收率提高到50%的聚合物驱油技术整整花费大庆油田30年时间。聚驱技术1964年投入研制,20世纪70年代进行室内试验,80年代完成矿场试验,90年代进行工业化试验,1996年才投入工业化应用。 目前,大庆油田水驱技术、聚驱技术、三元复合驱技术,已形成系列化、配套化、集成化,走在国内外同行前列。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6年突破1000万吨,相当于找到一个储量上亿吨的新油田。 “大庆油田的采油技术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与中央媒体采访团成员谈起大庆油田的开采技术,大庆油田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王永春很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