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匹千里马老了,拉着盐车来到太行山。它吃力地伸着蹄子,弯着膝盖向前走,尾巴下垂,脚掌也烂了,涎水洒在地上,浑身汗水直流,拉到半山坡便走不动了,驾着车辕不能继续上山。
正巧伯乐遇到了,他赶忙下了车,抚着这匹马心疼地哭起来,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它身上。
这时,千里马低着头喷着鼻子,仰起头长鸣了一阵,宏亮的声音直达天际,好像是从钟磐之类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感到伯乐是它的知己呀!
寓意:千里马最难遇的是伯乐,人才最难遇的是知音。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一、“浩然驴”指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的典故,并且常在驴背上寻找作诗的灵感。“浩然驴” 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后又称为“踏雪寻梅”。
二、典故来源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意思是我作诗的灵感来自于灞桥风雪中的驴背上。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这也是踏雪寻梅的典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扩展资料
孟浩然转喉触讳的典故
转喉触讳,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孟浩然,他的诗被王维看好,例如他一首诗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维经常吟咏,还情不自禁按着节拍赞好。
王维待诏于皇朝,一天,招孟浩然来商谈风雅吟咏,忽然遇上唐玄宗来王维处所,孟浩然惊愕得藏伏于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有朋友在这儿,便奏闻玄宗,玄宗高兴地说:“我平时已听说过这个人,何惧而匿?”因此,孟浩然便被召见。
玄宗问他:“你带得诗来吗?”浩然答道:“我偶然来,未能带上。”玄宗说:“那你就吟咏一首。”孟浩然拜谢后,便念起诗作《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蔽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就是归隐之作《岁暮归南山》。玄宗听了叹息说:“我未曾弃置人才,只是你个人不来求进,奈何反有这样的诗作!”因此让人放他回南山。一生不得仕进。
从此孟浩然一生只能纵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踏雪寻梅 (汉语成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
【原文】伯乐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此《周书》所谓“下言而上用”者,惑也。
【译文】伯乐教自己所憎恨的人去鉴定千里马,教自己所喜爱的人去鉴定普通的劣马。千里马很长时间才有一个,所以鉴定的利益来得慢;普通的劣马每天都有买卖,鉴定的利益来得快。这是《周书》所说的“卑下的言论而有上等的用途”,人们常被迷惑。
【说明】如果韩非不加上评语,我们就真的以为伯乐是傻子了。其实伯乐是个非常聪明的人,鉴定驽马时间长了,数量多了,当然也就能知道什么不是驽马,而不是驽马,当然也就是好马了。而鉴定千里马呢?十天半月难得碰上一个,甚至十年八年也难得碰上一个,学习时间也就相应地少了许多,更不要说利益了。由此看来,教自己所憎恨的人非常高深的学问、教自己所喜爱的人普通日用的学问,确实是一种好办法。所以我们看问题千万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要仔细思考才能弄懂其中的奥妙。
1.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谋反,恐怕群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计谋进行试验,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把鹿说成是马。”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2.伯乐相马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3.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齐威王轻蔑地说:
“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齐威王站起来说: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当然是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下的一切,从名义上说,都归属皇帝所有。清朝的乾隆皇帝拥有的财富,据说占到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除去帝王,最富有的人当属少数几个历史上有名的权宦、巨贪、富商。2001年,《亚洲华尔街日报》做过一个统计评选:在过去一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
其中目前仍然在世的,包括身家过360亿美元的汶莱苏丹陛下哈志哈山纳柏嘉,以及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入选的50人中,有6名是中国人,出现时间前后横跨800年,他们分别为成吉思汗、忽必烈、和绅、太监刘瑾、清商人伍秉鉴、宋子文。
《亚洲华尔街日报》还说,如果按征服土地来计算,在职业一栏是“征服者”,财富来源一栏是“掠夺”的成吉思汗可称“天下最富”。当时,蒙古人打下了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明武宗年间太监刘瑾被处死后,人们从他家中搜出黄金3360公斤、白银725万公斤。明末国库仅得200万公斤白银。
清朝的和绅被查出贪污白银达2.2亿两。20世纪30年代,宋子文在美学成回国后,迅即被任命为财政部长,由于其妹宋美龄嫁于蒋介石,宋子文更得到重用,且成为当时中国与美国交涉的主要渠道人物。
有说在40年代,宋子文可能已是全球首富了。伍秉鉴是十三行的买办,他继承了当时只得少数人获准经营的丝绸和瓷器生意,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他是首富。
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更令人吃惊,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约50亿元),成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建在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伍家很快没落。有人提名和珅,认为和珅也是历史巨富之一。
和珅确实是贪污之王,但是他贪了多少,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一般人都对“八亿两”白银和“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说耳熟能详,那么他真的贪污了数亿两白银之多吗?结论是否定的。
和珅的家产肯定据称有数亿两白银之多。这个数目之大,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当时乾隆第十一子永瑆富甲京城,赛过众王府,家财也不过八十万两,已经引起永瑆的恐慌,生怕因过富引起皇兄猜疑;而和珅的家财竟然千倍于此,更有传言说“相当于朝廷二十年(亦有十年、十二年等说法)收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和珅有没有可能积聚起这么多财产。
和珅出生于中上等的武官之家,并非祖传的殷实巨富,没有什么雄厚的积蓄;且他为官20余年,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公。即使这20余年一直做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等公这样的高官,那么他每年的薪俸也就2000两左右,从乾隆41年(1776)发迹到嘉庆四年(1799)被赐死的23年时间里,累计薪俸也只有四五万两白银,除去他一家人的开销,剩余不会太多。
当然,他是个贪污老手,招权纳贿、贪污中饱的各种财源,积蓄不会少;但是,照常理来看,无论如何一个人的收入也不可能会等于全国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帝国)。因为当时社会生产力只能发展到那个水平。
封建国家从广大劳动人民身上所榨取的剩余劳动不可能再增加百分之五十到一倍这个限度。况且当时不是和珅一个人在贪,整个清皇朝上上下下贪污成风,无官不贪,如果依照他敛财的这个比例的话,那广大人民早已无法再维持生产了,社会将立即崩溃。
实际上当时的清皇朝的危机还没有严重到这个地步,只是由盛转衰的开始,而不是社会的总崩溃。此外,流传甚广的《和珅犯罪全案档》(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八亿两”的传说即来源于此)实际上是一个很成问题的东西。
其中破绽百出,字体、用词、称谓以及财产数量等彼此间差异极大。 1 从形式上来看,它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其他档案不同。
其内容既包括嘉庆皇帝的上谕,也包括《御览抄产单》;既有和珅的20罪状,又有他和他小老婆的诗文,可谓名副其实的大杂烩。有些嘉庆的上谕在其他档案和官书中根本找不到,不知源于哪里。
总之,它更像是一份民间传抄的逸事杂录。2《全案》不是原档。
在全案档中凡遇“宁”字均却末笔,可见它是在避道光皇帝的讳,说明它直至道光年间才出现。3《全案》所记载审办、查抄和珅家产、园寓人员与《实录》及档案所记载审办抄和珅家产、园寓人员名单分工均不相符。
4在《全案》中出现了什么八可能涉及到有害信息关键字,不允许发布.、十一可能涉及到有害信息关键字,不允许发布.、七额驸、绵二爷、王中堂之类的称呼,大谬,与一般的官书档案全不相同。5《全案》所录嘉庆上谕多和《实录》的同一上谕相比差异很大,错字丢字改字和添字比比皆是,很不严肃。
错别字俯仰皆是,如把靖写成竣,把咎写成疚,把苫写成若,朋党写成明党等等。6《全案》所记载《御览抄产单》与原始档案所载的数字不合,首先是房屋数量不合,其次,是《全案》所载和珅在京家赀数目与正式的档案数目不合。
《全案》所引用嘉庆帝上谕说:和申家产中106项中的25项,折合白银“二万三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所藏金银玉石古玩等物约值万万两之多。可是着至关重要的两。
伯乐a good judge of talent [释 义]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古代春秋战国时期人。现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人。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 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干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
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
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糊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伯乐(约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省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
伯乐后来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军事的需要,马的作用已十分凸显。
当时人们已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养马、相马遂成为一门重要学问。孙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选择了相马作为自己终生不渝的事业。
孙阳从事相马这一职业时,还没有相马学的经验著作可资借鉴,只能靠比较摸索、深思探究去发现规律。孙阳学习相马非常勤奋,《吕氏春秋·精通》说:“孙阳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诚乎马也。”
少有大志的孙阳,认识到在地面狭小的郜国难以有所作为,就离开了故土。历经诸国,最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
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多养马。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故对养育马匹、选择良马非常重视。
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被秦穆公封为“伯乐将军”,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伯乐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做好相马、荐马工作外,还为秦国举荐了九方皋这样的能人贤士,传为历史佳话。
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长期的潜心研究,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他搜求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书中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
后虽失传,但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
《相马经》帛书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残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补,有三百字无法处理),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所以一些内容,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延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
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故训三部分。经文部分,用韵文写。
“伯乐识马”也作“伯乐相马”,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有鉴别千里马的特殊技能。孙阳善于根据马的外貌特征鉴别马的素质优劣。
凡是经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曾经有人在街上卖马,等了三天也没人过问,后被孙阳相中而使这匹马身价十倍,由此可见他的相马才能。
后来人们就用天上掌马星伯乐的名字来称呼他。唐朝韩愈《杂说》中曾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说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用“伯乐识马”这个成语来比喻有真知灼见的人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