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 #cè【释义】 ①册子、本子:名册|手册|纪念册。
②量词:这套书一共六册。===================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册 (象形。
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
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同本义 册,符命也。
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
古文又从竹。――《说文》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策史乃册祝。
――《书·金滕》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王命作册。
――《书·洛诰》有册有典。――《书·多士》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特指皇帝的诏书 册 cè①装订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词。本:三~书。
【册封】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册立时的仪式和制度。以册书、册命的形式颁布册立、封赠、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赠者面前宣读,然后连同印玺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册 #cè
【释义】 ①册子、本子:名册|手册|纪念册。②量词:这套书一共六册。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册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与甲骨文相似,象简册形。本义:书简。古代文书用竹简。编简名为册,后凡簿籍均可称“册”)
同本义
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者。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古文又从竹。――《说文》
经传多以策为之,字俗作策
史乃册祝。――《书·金滕》
公归,乃纳册于金滕之匮中。
王命作册。――《书·洛诰》
有册有典。――《书·多士》
又如:名册;画册;纪念册;册书(史籍,史书)
古时称编串好的许多竹简,现在指装订好的纸本子
特指皇帝的诏书
册 cè
①装订好的本子:手~、名~。
②量词。本:三~书。
【册封】中国古代帝王用于封爵、册立时的仪式和制度。以册书、册命的形式颁布册立、封赠、任命等事宜,在被封赠者面前宣读,然后连同印玺等物一起交予受封者。
求助得到的回答 册 “册”: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
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
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
“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
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z/q825038541.htm /view/241133.htm?fr=ala0 /s?wd=%B2%E1 典 典 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 【典】典常。
是记述的古代帝王法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典 #diǎn 【释义】 ①标准;法则:典范|典型|典章。
②被当作依据的书籍:词典|经典|引经据典。③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典故|用典。
④用实物作典押来借钱:典押|典当。⑤郑重举行的仪式:典礼|开国大典|庆典。
⑥姓。 【典范】 #diǎnfàn 可以作为学习、仿效的标准而起示范作用的人或事件。
〖例句〗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典型】 #diǎnxíng ①具有代表性的。
②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或事件。 〖例句〗写作文时,典型事例能使我们的观点鲜活起来。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
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
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
――《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 典 diǎn ①标准;法则:~范、~型。
②典范性的书籍:~籍、词~。 ③郑重的仪式:~礼。
④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故、用~。 ⑤抵押(旧时一方将土地或房屋押给另一方,换取一定款项,不计利息,议定还款期限,到时赎回)。
⑥姓。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人物或事件。
【典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书里的故事或词句。 【典籍】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
也泛指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典礼】隆重举行的仪式。
【典型】 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②具有代表性的:他的看法很~,值得重视。
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手法表现人的社会特征的艺术形象。它既表现了人的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典型化】指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方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理解,把日常现象集中起来,进行深入的开掘和精细的提炼 ,创造出既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又能反映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本质的艺术形象。
【典型环境】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决定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它能概括地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趋势。
【典型性】指作家、艺术家塑造艺术形象所达到的概括化和个性化统一的程度。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生动,而所揭示的社会本质越深刻,即个性与共性越统一,典型性 就越高。
也指一般讲话、论著对事物所作的既有高度概括力、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评述。 【典雅】文章内容有根基,文词优美不粗俗。
【典章】法令制度。 典tiǎn 1.见"颀典"。
/s?wd=%B5%E4 删 会意。从刀从册。
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
本义:削除 【释义】去掉多余或不恰当的字句:删除|删节|删改。 【删除】 shānchú 去掉。
〖例句〗老师批改作文时,帮我删除了多余的文字。 【删改】 shāngǎi 删削并改动。
〖例句〗这篇文章经多次删改才定稿。 【删节】 shānjié 删去文章中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
〖例句〗该文在转载时,编者做了一些删节。 ========更多的信息 削除;勾划掉 删,剟也。
――《说文》 删,除也。――《三苍》 删,定也。
――《声类》 删,刊也。――《汉书•刑法志》注 删,削也。
――《汉书•丙吉传》注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view/621676.htm?fr=ala0 /s?bs=%B5%E4%B5%C4%C0%B4%C0%FA&f=8&wd=%C9%BE%B5%C4%C0%B4%C0%FA (参照参照)。
“册”: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这种竹片或木片,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记载一件事,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删
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削除
孩提: 2~3岁的儿童。
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
《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 《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山外一水 补注。
韦编三绝的典故: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
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扩展资料: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
又称《易大传》,韦是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是断的意思。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
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论语·述而》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韦编三绝
陈毅的家里有很多藏书,这为陈毅幼年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陈毅到了八九岁时,就开始大量阅读自己家里收藏的各种书籍,他读书简直到了入迷的程度。
一次,陈毅正在看书,母亲交给他一个篮子,让他去复兴场街上买绿豆。路上,他一边走,一边看书,到了街上,买完豆子,又看着书往回走。回到家,母亲问他是怎么搞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他光顾看书,连买的是什么豆子都不知道。
还有一次,陈毅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中秋节。他一连走了几十里路,到了亲戚家后,发现一本自己很想看的书,他不顾疲劳立刻躲到书房里读了起来。吃饭的时候到了,主人请他到桌上吃饭,他不肯,主人只好把糍粑和一小盘红糖端到书房的桌上。桌上还摆着些笔墨纸砚和书籍,砚台里的墨汁还没有全干。陈毅一边读书,一边吃糍粑蘸“糖”,谁知他一遍又一遍地把糍粑蘸上砚台里墨汁往嘴里送,弄得满嘴都墨,他还一点儿也没觉察到。不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过一碗面条来到房间里,见此情景,大吃一惊,随后又哈哈大笑起来,赶忙叫他洗漱干净。事后,大人们不免有点恼怒,陈毅却笑笑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