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公元15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人。
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吕布因其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
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 吕布曾奉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在其麾下任骑都尉、主簿。
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勾结,把持朝政。董卓入京,暗中收买吕布,令其诱杀丁原。
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将,封都亭侯。 董卓脾气暴臊,与吕布的“父子情谊”其实甚为薄弱。
189年,在司徒王允的挑拨下,吕布诛杀董卓。王允在事成后封吕布为将军,假节钺,仪比三司,进封温侯,故吕布又称“吕温候”。
史书记载吕布与董卓婢女有染,其名不详——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及后更成为吕布之妻。 董卓死后6个月,旧部攻入京城。
吕布携妻仓皇出逃。吕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军阀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等。
与当时的另一大军阀曹操多次作战,由于吕布的骁勇善战,数次打败曹操。汉建安三年,曹操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小沛,由于吕布刚腹自用,不听谋士陈宫的建议,导致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下。
临行刑前,吕布请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刘备却提醒曹操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还是将吕布处死。
民间流传吕布的故事有:“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白门楼”等。 三国名人当中,吕布肯定不是最坏的,但却肯定是最叫人不 放心的。
《三国志·吕布传》评曰:“吕布 有枭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而不夷灭也”。 在当时那个翻云覆雨的乱世,审时度势、改投明主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瑕疵,张辽、马超、甘宁、太史慈都曾投效过好几位主公,世人却并不因此而笑他们不义;但吕布的特殊性在于,第一,他变节易虑的频率未免太过急促,第二,他变节后出尔反尔的手段未免太过狠毒。
综计吕布短促的一生,他起码投靠过七位主人:丁原、董卓、王允、袁术、袁绍、张杨、刘备。他和这七位主子的关系大体上都经过了三个阶段:起初是一见倾心、如胶似漆;不久便嫌隙从生、各怀鬼胎;最终是反目成仇甚至相互火拼。
吕布的第一位主子是并州刺史丁原。正是这个丁原,将他从一介布衣提拔成了并州主簿,对他”大加亲待”,可说是恩义非浅。
然而 在董卓标出了更高的价钱后,吕布立时亲斩丁原的首级献给了董卓。 董卓对吕布十分爱信,二人曾经誓为父子,狼狈为奸,一齐做了不少的坏事。
然而在听了王允的挑唆之后,轻狡反复的吕布立时有了异心。《三国志·董卓传》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董卓进了朝门,李肃率人上前阻拦,董卓惊呼“布何在?”(吕布快来)。
吕布答“有诏”,便亲自下手诛杀了董卓。主簿田景前趋卓尸,吕布又亲手将其杀死,共杀三人,众莫敢动。
吕布随即调动人马,杀尽了董卓的三族,其中也包括董卓那九十岁的老娘。 董卓作恶多端,自是百死莫赎;但吕布如此“大义灭亲”(其实是大利灭亲),又未免太无香火之情。
纵然董卓该杀,也何必非要由自己下手;既杀首恶董卓,又何必非要将其满门良贱,不分老幼,一个都不能少地全数杀光呢?这样的爱憎分明,实在叫人不寒而栗。 吕布于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手刃董卓,六月初一,即撇下王允,带着董卓的人头,逃出长安,败走关东。
他先是去投袁术,不久又北归袁绍。两人共事没几天,袁绍便想杀了他以绝后患。
吕布闻讯,急忙改投河内张杨。兴平元年(193年),他与陈宫合谋,袭夺曹操的兖州。
曹操回师,击破吕军。吕布只得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去投徐州。
徐州刘备见他穷蹙来归,于心不忍,于是将他权且收留。不想没过多久,他便趁刘备出兵讨伐袁术之机袭夺了刘备的徐州。
当时占据淮南的袁术,给他送米二十万斛,约他一起夹击刘备。吕布收下粮米,却又以辕门射戟逼退了袁术的三万大军。
既然如此,他就该好好地拉拢刘备。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又逼得刘备投奔了曹操。
袁术这时仍想和他搞好关系,派专使前来给儿子提亲。答应不答应还在两可,吕布却竟然愚蠢地把袁术的使者打入囚车,送往了许都。
曹操一见,当然立刻把袁使枭首,断绝了他和袁术日后合作的可能。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大军来打徐州。
吕布虽极力向各方求救,却几乎没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援。这年的十一月,众叛亲离的吕布在白门楼被曹军生擒。
直到这时,吕布竟仍然幻想能死里逃生。 曹吕二人相见,吕布开口献媚“明公何瘦”(您老可瘦多了)。
曹操答:我之所以瘦,全是因为不能早早将你击破。吕布急忙表白“明公所忧不过布耳,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天下不足定也”。献媚之态,溢于言表,然而曹操岂是肯轻易饶人的主儿,就算没有刘备在一旁忽悠,吕布的性命也是绝难保全。
一世枭雄终于落了个被缢杀的下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名将之中,单论武勇,无一人能和他吕布抗衡。
可是如此一位天下无双的悍将,在做人的原则 方面竟是那样的幼稚愚蠢,空有盖世武艺,怎奈毫无信义,一生朝秦暮楚,最后众叛。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人),并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待异人继位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
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著。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徙木立信: 商鞅当时为了顺利推行新法,在城南门放了一根三丈的木头,说,有人把它搬到北门就可以得百金的赏赐。
起初大家都不相信,有一个人做了,结果得到百金,新法也就得到拥护,顺利得以推行,使得秦国很快强大起来。 .。
与吕蒙正有关的典故: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兴平元年(194年),吕蒙年仅十四五岁,私自随姐夫邓当作战。后为邓当发现,大惊,厉声喝叱也无法阻止。
战后归来,邓当将此事告知吕母。吕母很生气的要处罚他,吕蒙说:“这贫贱的日子难生活下去,说不定获得功劳,就能取得富贵。再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怜惜而饶恕了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难以成事。现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小的时候是一个不爱读书、不肯用功的人。长大后,虽然有一身武艺,但却没有多少学识。当鲁肃刚开始见到吕蒙时,觉得他就是一个莽夫,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很瞧不起他。
有一天,吴王孙权很是看不过去了,就对吕蒙说道:“吕蒙啊,你现在身据要职,掌握重权,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没有学识是不行的,你应当广泛地学点知识充实你的头脑,开阔你的视野,把一些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用兵打仗上去,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难道你的事务比我要处理的还要多么?我都要掌管天下子民,每天处理很多奏章,但是我常常感到知识的不足,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读书。日积月累,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你好好想想吧。”
吕蒙觉得孙权说得很对,于是开始学习。
有一天,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遇到了吕蒙,吕蒙便与他研讨论起天下大事来。刚开始鲁肃想敷衍他两句,但说着说着,他惊奇地发现吕蒙谈吐不凡,对当局形势的分析也非常有见解,就诧异的说:“吴将军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吕蒙笑道:“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
扩展资料:
吕蒙生平:
吕蒙,东吴四英将中排第三。
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盗贼一战中崭露头角。
吕蒙早年没上过什么学,是个大老粗。但他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他请教过战术。孙权很欣赏吕蒙的作战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代鲁肃之职,成为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随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作为主将,吕蒙四面围住麦城,活捉了关羽。
219年,吕蒙病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吕蒙
百度百科·刮目相待
【典故】 传说在蓬莱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再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
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义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不禁一楞,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
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
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楞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还是鬼?」吕洞宾更觉诧异,问:「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呢?」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吓死我了!」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
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 "苟杳" 和 "狗咬" 同音,传来传去便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狗咬吕洞宾的典故由来~~
在蓬莱传说八仙里有个吕洞宾,他原是读书人,但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中举,从此以后,他就再不读书,而依靠祖辈留下的家产,会客访友,游山玩水,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他父母双亡,家境十分贫寒。
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
并请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读书,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
一天,吕洞宾家里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读书用功,便对吕洞宾说:
“吕先生,我想把愚妹许配给苟杳,你看如何?”
吕洞宾怕耽误了苟杳的前程,连忙推托,但苟杳得知后便动心了,就对吕洞宾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吕洞宾说:
“林家小姐貌美贤惠,贤弟既然主义已定,我也不拦阻了,不过成亲之后,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
苟杳一听不禁一愣,但思前想后,还是咬牙答应了。
苟杳成亲这天,吕洞宾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面见人,干脆躲到一边不见面。
晚上,洞房里新娘子头盖红纱,倚床而坐。
这时,吕洞宾闯进屋来,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还是不上床,只好自己和衣睡下。
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一连三夜都是这样,可苦坏了林小姐。
苟杳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刚进洞房,见娘子正伤心落泪,连忙上前赔礼,林小姐只管低头哭着说:
“郎君,为何三夜竟不上床同眠,只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
这一问,问的苟杳目瞪口呆,半天,他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是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用此法来激励我。
哥哥用心,可谓太狠心啊!
林小姐被苟杳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待苟杳说明经过,夫妻两个才双双欢喜起来,齐声说道:
“吕兄此恩,我们将来一定报答他!”
几年后,苟杳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夫妻俩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一晃八年过去了,这年夏天,吕家不慎失了大火,偌大一份家产,化成一堆灰烬。
吕洞宾只好用残留的破瓦烂砖搭了一间茅草屋,和妻小在里面躲风避雨,日子十分艰难。
夫妻俩商量,决定去找苟杳帮忙。
吕洞宾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苟杳府上,苟杳对吕洞宾家遭大火的事非常同情,并热情招待他,可就是不提帮忙的事情,一连住了 一个多月,一分钱也没有给吕洞宾,吕洞宾以为他忘恩负义,一气回了家。
吕洞宾回家一看,原来家里盖了新房,很是奇怪。他刚要迈进家门,却见大门两旁贴着白纸,知道家中死了人,他大吃一惊,慌忙走进屋内,见屋内挺着一口棺材,妻子批麻戴孝,正在嚎啕大哭,吕洞宾愣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
娘子回头一看,惊恐万状,颤颤抖抖地叫道:
“你,你是人还是鬼?”
吕洞宾更觉诧异,问:
“娘子,何出此言,我好好地回来了,如何是鬼?”
娘子端详了好久,才认出真是吕洞宾说:
“吓死我了!”
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就有一帮人来帮他盖房子,盖完房子就走了。
前天中午,又有一大帮人抬着一口棺材进来了,他们说吕洞宾在苟杳家病死了。
吕洞宾一听,知道是苟杳玩的把戏。
他走近棺材,气得操起一把大斧把棺材劈开两半,只见里面全是金银珠宝,上面还有一封信,写道:
“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看完信后如梦初醒,他苦笑了一声:
“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苦啊!”
从此,吕苟两家倍加亲热,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狗)杳(咬) 吕洞宾的由来.”
梁武帝很欣赏吕僧珍的才干。有一次,吕僧珍请求梁武帝让他回乡扫墓。梁武帝不但同意,而且任命他任南兖州刺史的官职,让他光耀一下门庭。
吕僧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连他的兄弟也只能在外堂,不准进入客厅。一些近亲,以为有了吕僧珍这样的靠山,可以不再做买卖,到州里来见他,以谋取一官半职。吕僧珍耐公说服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
吕僧珍住宅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平时出入的人很多。有人建议他要那个属下到别处去办公,把官舍留下来住。吕僧珍严词拒绝、表示决不能把官舍作为私人的住宅。
吕僧珍这种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受到了人们的称颂。有位名叫宋季雅的官员告老还乡到南兖州后,特地把吕僧珍私宅邻家的一幢房屋买下来居住。一天,吕僧珍问他买这幢房子花了多少钱,宋季雅回答说:“共花了一千一百万。”
吕僧珍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要一千一百万,怎么会这么贵?”宋季雅笑着回答说:“其中一百万是买房屋,一千万是买邻居。
吕僧珍听后想了一会儿才明白,跟着笑了起来。
出处《南史·吕僧珍传》
成语示例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孰若安居之乐? 宋·辛弃疾《新居上梁》
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据说历史上确有吕洞宾这个人,关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民间俗语还有一个久远的故事。
传说吕洞宾是个挺有钱的商人,但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穷苦人做一些好事,因此四乡八邻都比较敬重他。?有一年冬天,吕洞宾外出时碰到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人,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
吕洞宾见后起了恻隐之则,便上前询问青年人为什么在露天挨冻。青年人告诉他自己名叫苟咬,本是个读书人,只因为前不久家里突遭一场官司,父亲蒙冤被打死,母亲气死,家里的一些房地财产全部被没收走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流浪在外,整日挨冻受饿,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了。
吕洞宾看这个叫苟咬的年轻人斯斯文文,象个读书人,就说让苟咬跟他到自己家里去,管吃管住,供他读书。这苟咬听了大喜,当即跪谢恩人,跟吕洞宾走了。
宾把苟咬接到家里以后,不要他做任何事,只要他每日潜心书,以图皇榜高中,将来有个好前程,左邻右舍看了都说吕洞宾待苟咬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女。这苟咬也真争气,埋头苦读,整日大门不出,学问也是日渐长进,这样不觉过了一年,眼看就要临近赶考了。
这一天,吕洞宾家来了一个客人,姓林,是吕洞宾的老朋友,很久没来他家了。吕洞宾自然是热情款待客人,好酒好肉都摆上。
姓林的朋友见到苟咬后,因为不认识,所以向吕洞宾打听。吕洞宾便将苟咬的情况一一说给他听。
林姓朋友听后对苟咬的家境遭遇和发愤攻读学问既同情又赞赏,加上看苟咬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材,料想将来必有出息,心里便喜欢上了他。便找吕洞宾商量,说愿意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不知可否答应吕洞宾心里想让苟咬读书,现在考试在即,谈婚论嫁怕苟咬分心,着实不想答应。
但不好驳朋友的面子,只得推诿说要问苟咬本人。姓林的朋友觅婿心切,当即拉着吕洞宾找到苟咬,当面问他是否愿意。
苟咬一听有这等好呈,哪有不愿意之理,便满口答应。吕洞宾这下无话可说了,又不能反悔。
眼看考试就差两个月了,万一苟咬因贪恋床第之欢,误了前程,岂不是前功尽弃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想办法阻止苟咬成婚。?于是吕洞宾把苟咬叫到一边,说成婚可以,但必须答应自己的一个条件,就是新婚的头三天苟咬不准进洞房,而要乘烛读书至天亮,而自己则顶替苟咬守在洞房监督。
原想用这条件让苟咬放弃成婚念头,谁想苟咬成婚心切,居然也答应了。吕洞宾只能答应在赶考前让苟咬成婚了。
婚事办得非常热闹,排场很大。待新郎新娘拜过天地之后,吕洞宾张罗着送走了客人,便把苟咬叫到书房去读书,自己则进了洞房,坐在桌前,看起书来。
新娘子隔着红头巾本来就看不清新郎的面容,进了洞房后坐在床上,想等着新郎来掀开红头巾一起安歇,共享新婚之乐。谁知眼前这“新郎”竟不近前,自己是个女性又不好意思主动去拉,于是,这新婚之夜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过的。?到了第四天晚上,吕洞宾对苟咬说:“你可以进洞房了,但切莫因贪床第之欢而误了读书前程。”
苟咬答应后,随即入洞房与新婚妻子团聚。而新娘正为这几天来的事百思不得其解,见了这位年青英俊的青年与这几天晚上自己隐隐约约看到的“新郎”不是同一个人,非常惊奇,苟咬便将事情的前因的后因讲了一遍,新娘也将这三天晚上的事说了出来,两人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吕洞宾是一片苦心,真的盼望苟咬能考试一举成名。
当下两人非常感动,苟咬发誓要抓紧时光攻读,考个好功名,妻子也表示要全力支持丈夫考试。转眼赶考的日子就到了。
苟咬不负众望,考了个殿试第三名。没多久就接到委任状,被派往外地做官。
行前,苟咬要吕洞宾跟他一起去,也好享享福。吕洞宾说:“我有家业财产,一生无忧,你刚上任,还是要先干自己的事业,我不会跟你去。
苟咬见劝不动吕洞宾,只得自己带着妻子去上任。临别时再三交待,有什么急难事一定要来找我。
两家人挥泪而别。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
苟咬走后一年多,吕洞宾家里突发一场大火,把家里的所有财产全部烧了个精光。一家人先是靠亲友接济度日,到后来亲友们也不愿搭理他了,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
这天,吕洞宾的妻子跟他商量,说我们以前资助苟咬读书,让他功成名就,升官发达,现在我们遇了难,不如去找他借点钱来起本做生意。吕洞宾衔是不肯去,怕人家笑话,但顶不住生活压力,只得勉为其难去找苟咬借钱。
走了十几天的路程,终天找到了苟咬家。见恩人到来,苟咬很是高兴,忙设宴款待。
席间,吕洞宾把自家这两年的变故说了给他听,并委婉地提出要借点钱做本钱,为家里建房和生意本钱。苟咬听了,不说借也不说不借,只是招待他喝酒吃肉,到处游玩,天天如此。
这样的日子过了有两个月,吕洞宾想着家里妻儿老小无吃无住,心急如焚,再也歇不住了,于是有一日他来个不辞而别,自己回家。一路上,吕洞宾想想自己曾经那么慷慨地救助苟咬,而现在苟咬则无情无义,不肯帮他,心里止不住很气愤,路上逢人便讲苟咬的事,听的人无不指责苟咬无情无义,不报答好心人。
待回到家里,吕洞宾惊奇地发现:自家原来被烧毁的房屋土地上竟然盖起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