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梵语pravrajya ,音译波吠昵耶;指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
又因出家是远离世俗之尘,也称「出尘」。 出家须剃需落发,并穿著坏色的衣服,所以出家又称剃发、剃染、剃发染衣、落染等。
在七众弟子中,除优婆萨、优婆夷二众属在家外,另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自古即行于印度,早在吠陀时代就有舍世出家以求解脱者,而后婆罗门教徒承其风尚,亦入山林闲寂之处专心修道;佛教则以佛陀出家学道为其滥觞。
在许多经典中对出家有各种说明∶中阿含卷三十六《何苦经》说,出家、在家各有自在与不自在之苦乐,如在家以金银、畜牧等不增长之不自在苦,出家以随贪嗔痴自在任运苦。 《摩诃僧只律》内列举二十六种不被允许出家,如太小、太老、负债主、外道等。
《大宝积经》说出家、在家之得失,如在家尘污多,出家妙好;在家具缚,出家无碍;在家摄恶,出家摄善;在家怯弱,出家无怯;在家顺流,出家逆流。 大乘佛教以发菩提心及修利他行为出家要谛,声闻僧单以剃发得戒为出家之本义。
维摩诘经云∶『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大庄严法门经云∶『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
非以自身守护律仪名为出家;若能广起四无量心,安置众生,是名出家。』 凡欲出家者,必先生起善法之心,而后从师剃需落发,披著袈裟,受持戒法。
出家又分身出家心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俱出家三种。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萨僧属身心俱出家;大乘之菩萨居士,如维摩诘、贤护则属心出家身不出家者。
一,出离生死的家。(这是真出家) 二,出离三界的家。
三,世俗的出家,也就是去做和尚。
韩湘子本是唐朝韩愈的侄子,自幼父 母双亡-由韩愈夫妇抚养长大。
他生性放 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一年,吕 洞宾荐到韩愈府上,自称“宫无上”(即 吕)。
韩愈见他博学多才,就让他教韩湘子 读书。吕洞宾白天教韩湘子读书,晚上教 他道教法术。
时间一长,韩愈知道了,一 气之下赶走了宫无上先生,还把韩湘子斥 责了一顿。但是韩湘子已经迷上了修炼之 术,他留下一封信,悄悄离家出走了。
韩湘子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 无。他到终南山找到吕洞宾,继续学习道 术,成为八仙之一。
后人用“韩湘子出家 去不回”表示离家出走后,就不再回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