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阳梁山脚下的村庄里,流传着这样几句话:“香山寺,金钟响;梦遗沟,出皇娘。”
香山寺在韩城境内,原先叫北角寺。后来又一位叫香山的美貌姑娘,放着富家子弟不嫁,却愿意到北角寺出家当尼姑。
这北角寺里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和尚,就她一名尼姑,少不了有些风言风语传出,接着就有些闲着无事、专爱捕风捉影的当官的为了把头上的纱帽换大些,天眼加粗的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昏庸的皇帝佬儿偏听偏信,又懒得做什么调查,便下了一道圣旨,让军队把这北角寺用火烧光。
可怜这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和尚全在火中丧生,寺院也被烧成一片瓦烁。奇怪的是,这香山姑娘却端坐火中,毫发未损。
只见她笑盈盈的一挥手,一座新寺院平地而起,比原先的北角寺更大,气势更恢弘,一片金碧辉煌,站在梁上东峰上就能远远看到。人们这才知道香山姑娘并非凡人,从此这北角寺就改名叫香山寺了。
香山寺的钟声顺沟谷传来,与梁上寿圣寺的钟声遥相呼应,更增加了梁山的幽静神秘。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合阳之名,缘自魏文侯十七年(公元前429年)于洽水北岸(今洽川镇莘里村)筑城,取名“合阳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合阳土地上繁衍生息;部落时代为有莘氏部族聚居之地。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莘国,并入晋国,称“莘地”、“梁”或“羁马”。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室后,莘地属魏“西河之地”。魏文侯十七年(前429年)于黄河西岸合水(亦称洽水,清初断流)北岸筑城,取名“合阳城”,西河之地始称合阳。秦惠文八年(前330年)魏献西河之地于秦,秦置“合阳邑”,上属内史郡。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西楚霸王项羽划秦腹地为塞、雍、翟三国,号称“三秦”,合阳属塞国。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灭塞,合阳归汉,属河上郡。九年(前198年)改属内史郡。景帝二年(前155年)改“合”为“合”,始设“合阳县”,属内史郡。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属左冯翊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并合阳入夏阳县(今韩城市)。明帝永平二年(59年)复设合阳县,且将汜爱县(今澄城县)并入,上属左冯翊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西晋愍帝建兴三年(3150)年,合阳属冯翊郡。十六国时,合阳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等国占领,县置流废。南北朝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析合阳,于东北部设宫城县(治所在今东宫城村),于南部设五泉县(治所在今良石村)。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又于中部设合阳县,三县皆属华山郡。西魏文帝大统六年(540),调整合阳县属武帝郡,宫城县、五泉县属澄城郡。北周明帝二年(558),并宫城县及五泉县的乳罗山地区入合阳县,上属澄城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合阳属同州。十六年( 596),县治由黄河西岸迁至县中部(今县城),改同州为冯翊郡,合阳属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合阳复属同州。三年(620),析合阳东部黄河沿岸一带设“河西县”,两县皆属同州。八年(625 ),合阳县属西韩州,至太宗贞观八年(634)复属同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合阳、河西两县属冯翊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同州之称,合阳、河西两县属之。乾元三年(760),改河西县为夏阳县。五代初期,合阳、夏阳两县属河中府,后同属同州。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撤夏阳并入合阳县。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划属桢州。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复属同州。明代,仍属同州。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同州改府,合阳为其辖。1913年,合阳县隶属关中道。 1933年,直属陕西省。1938年,析西北山地红石崖一带归黄龙垦区;后属黄龙县。次年,划合阳县归属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所辖。 1948年3月26日,合阳解放,划为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所属县。同年12月,合阳县人民政府成立,改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所辖。 1950年隶属陕西省渭南专区。1956年10月至1958年12月直属陕西省管辖。1958年12月,合阳县并入韩城县,1961年8月22日恢复合阳县建制,隶属渭南专区。 1964年9月国务院更改生僻地名,改“合”为“合”,称合阳县。1968年,渭南专区改称渭南地区,合阳县仍属之。 1995年,渭南地区撤地建市,合阳县属之。
合阳历史上的名人 伊 尹(约公元前16世纪) 伊尹,又名伊挚,夏末有莘国(今合阳县)人,商代大政治家。
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毫(今河南商丘)共谋大业。
伊尹精于烹饪,常以调味之理喻王事,成汤视为知音,委以国政。伊尹辅佐成汤灭除夏桀,建立商朝,被尊为“阿衡”,亦即宰相。
商汤去世,又先后辅助外丙、仲壬二王当政。仲壬死后,其侄太甲继位,破坏商汤法制,怠乱国政,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商汤葬地,在今河南偃师西南)。
两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迎其复登王位。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后》等书。
临告退,又写成《咸有一德》。年百岁而卒。
辅政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今百良乡尹庄为伊尹出生地,莘村为伊尹耕作处。
三汲、阿场、陌东、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遗迹多处。莘村南旧秦庄,有伊尹墓,旧有墓田数十顷;墓前有御道,相传为前代命官省察道。
太 姒 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东王乡莘里村)之女,生卒年无考。《诗经·大雅·大明》载:“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矣,文王嘉止,在邦有子,见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生动记叙了周文王亲娶太姒的情景。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
生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文王业绩,重用姜子牙及周公旦,富国强兵,协调诸侯,伐灭商纣,建立周朝。 曹 全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生卒年不详,东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升任右扶风槐里令。
胞弟夭亡,曹全弃官归家。灵帝光和六年(183),再举孝廉。
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号为“中平”),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时势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嗫治墙屋,列陈市肆,招抚流亡,存慰老年,出家钱买米面,赈济残疾盲哑。
其长女桃斐好制药膏,治愈不少病人。灵帝中平二年(185),门下王敞等人立碑记颂曹全的功德,此碑即素享盛名的汉隶“曹全碑”,现藏省碑林博物馆。
雷 德 骧(917—991) 雷德骧,字善行,合阳人。五代周太诅广顺三年(953)进士,宋初任殿中侍御史、屯田员外朗、大理寺(管刑狱的官署)丞。
因弹劾宰相赵普“擅增刑名”,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流放到灵武(今宁夏贺兰山北)。数年后,其子有邻向皇帝诉冤,才得以平反。
回京后任秘书丞。宋太宗开宝七年(974)任右谏议大夫,考核朝迁官员,敢于直言,受太宗赞赏。
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其孙孝先有罪被株连,贬为感德军行军司马。死后追复原官衔,并赠给太师荣衔。
雷 简 夫(1001—?) 雷简夫,字太简,系雷德骧曾孙。早年隐居,宋仁宗康定中为秘书省校书郎,代理秦州观察判官,不久去职居长安。
时,关中“三白渠”(今泾惠渠的前身)毁坏已久,京兆府推荐简夫治理。先前治理的人,每年用六个县的民夫役作四十天,用梢木几百万,而水不足;简夫役用民夫三十天,梢木减少三分之二,而水有余。
后历任坊州(今黄陵)、简州(今四川简阳)、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同州知州,升尚书职方员外郎。简夫在雅州时,识眉山苏洵,读苏洵《洪范论》,二人相见恨晚。
苏老泉(即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拜谒简夫,以师事之。简夫遂以书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张方平、文坛泰斗欧阳修、韩琦等人,推荐“三苏”父子,使其脱颖而出。
擅长书法。知雅州途中,经汉中府,时朝迁拔银修筑古蜀道青泥岭段,嘱记此盛事,遂撰文并书《新筑白水路记》碑。
又作《江声帖》。 范 燧(1519—1583) 范燧,字以木,号罗岗,路井镇范家洼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任户部湖广司主事。
严嵩专权时,范不依附。管理北京崇文门税收,查办偷税漏税,不避权贵;督办淮仓,废除对商船不合理征收;管理运河,粮船按期到京。
升任四川按察副使后,加大城墙,整顿保甲,擒拿妖僧,剪除士豪,昭雪冤狱。后任河南布政司参政,分守洛阳,被他人中伤而引退。
回乡后,修学宫,提倡文教;对乡里婚丧困难者,周济甚多。子范垣、范堤、范垠皆文才,均任知县,人称“范氏三凤”,即乡人所传“一母三知县”。
魏 天 命(1612—1648) 魏天命,皇甫庄乡皇甫庄村人,少习武艺,胆识过人。清顺治二年(1645),与城内槐里人康姬卫等在梁山发动农民起义,杀死知县张延与典史丁同泰。
遂与澄城义军首领王执礼、姬宴屋等联结,于顺治三年(1646)率军攻克澄城,杀死知县靳榜,声威大振。后分军两路,康姬卫率北路入城,与清军战于芝川镇,复转战耀县张果老崖,陷入重围,全军壮烈牺牲。
魏天命率南路军至朝邑白冢镇(今大荔县安仁镇),被清军所困,兵败被俘。嗣又掐脱缚绑,单骑重返梁山,力图重举。
顺治五年(1648)九月,天命外出活动,被知县庄曾明、县丞汪维城侦知,于和家庄中伏被执。解送西安途中,天命笑顾左右说“吾谓成大事封侯,当八座以耀乡里;今乘囚车为尔辈所簇拥,亦如八座矣”。
临刑从容,凛。
阴差阳错、
阳春白雪、
骄阳似火、
虎落平阳、
阳奉阴违、
阳关大道、
夕阳西下、
阴阳怪气、
阳九百六、
阳公麾日、
西风斜阳、
挥日阳戈、
山阳闻笛、
晋阳之甲、
东阳销瘦、
龙阳泣鱼、
渭阳之情、
一曲阳关、
夏阳酷暑、
渔阳鼙鼓、
有脚阳春、
河阳一县花、
阳台云雨、
渔阳参挝、
武帝山
武帝山系梁山西峰,因峰顶建有汉武帝祠而得名。武帝祠现存献殿系民国初年重建,明万历四年所建献殿、正殿毁于火灾。1998年春,群众自发投工捐料,整修了南天门和献殿、重塑了武帝像,并对上山道路进行了全面整修。武帝山翠柏苍苍,古柏极多。武帝祠东侧一株古柏,粗可几搂,远望如同蹲狮,故名“狮子柏”。
山顶建有玉皇庙、娘娘庙、三圣母庙等。东端有僻静台、升仙台,相传是武帝习道升仙之处,奇石凌空,飘飘欲仙。由升仙台南侧下行往东北前进,踏上石铺的“神道”,又有一奇石,状如巨龙欲飞,名“神龙探海”;另一奇石,若青蛙蹲伏,积聚力量,伺机跃起,据说可以预报天阴下雨,名“金蟾鸣雨”。由神道继续前进,可见“马踏泪石崖”,是当年武帝策马奔驰之处。山后有放马沟,有泉,是武帝放马之处,也是金水的源头。 山下西牛村西原有武帝庙,大道穿庙而过。庙院占地一亩八分多。每年六月十五庙会,由八社轮流主持。八社范围涉及合阳、澄城方圆数十里三十余村庄,可见规模之大。西牛庄武帝庙创建年代不详,根据现存碑文记载,明弘治三年,明万历三十九年和清嘉庆二十三年曾进行过三次大的修茸。1965年拆除,砖木用来修盖学校。近年来,传统庙会恢复,且规模逐年增大。1999重阳节,在山腰树起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的“武帝仙山”和《武帝山记》两通石碑。
我的家在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庄,那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那里的春天有数不清的树林都发芽了,果树开花了,麦苗长的一尺高,绿油油的一望无边,金黄的油菜花像黄毯子一样铺在地上,雪白的塑料大棚连成一片,像天上的白云,人们在棚里种菜,脸上露出了笑容,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小鱼和小虾在河里做游戏。夏天,河被太阳照的暖烘烘的。
暑假里我们到河里去游泳,好多小朋友围在一起打水仗,我们爱吃的西瓜成熟了,麦子也成熟了,满地都是金色,空气里都飘着麦香味,人们笑的合不拢嘴。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果子都熟了,苹果的脸笑红了,石榴笑的咧开了嘴,黄黄的苞谷向人们招手,好像在说:“快把我们带回家吧!”人们收完苞谷又紧张地播种麦子,播种机在来回播种,秋天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冬天,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洁白的雪花慢慢地从天上飘了下来,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人们穿上棉衣去逛街一个大电视,我们小朋友写完作业出家门去打雪仗、堆雪人,冬天是小朋友快乐的季节。
一、伊尹土墓的历史记载:
从文物考据来说,《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记载,现在合阳的莘村和秦庄各有一座伊尹墓。而在在合阳县莘村中的马家祠堂就存放有伊尹神道的断碑。“因为合阳史称‘古有莘国’,所以合阳就被认为是伊尹故里。
从文物考据来说,《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记载,在合阳的莘村和秦庄各有一座伊尹墓。
二、伊尹土墓的文献资料及实地情况:
合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曾出版了《千秋贤相伊尹》,在合阳县莘村中的马家祠堂就存放有伊尹神道的断碑。合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峰表示,合阳人都认为这里就是伊尹故里,关于伊尹的记载,在合阳县志原来就有过,一直以来,合阳县政协一直在搜集整理《合阳文史资料》,把伊尹选入其中,应该是搜集整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合阳史称‘古有莘国’,而伊尹,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宰相之一。孟子里面说: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
三、伊尹土墓的存在的证据:
合阳百良镇有尹庄,伊尹的墓就在尹庄和莘村之间,过去墓很大,占地一亩多。莘村有姓吕的人,就是当年给伊尹看墓的人。“那里一连串村庄的名字都和伊尹有关。其中一个叫三汲村,传说是因为伊尹每天都从这里去黄河提三次水。还有村庄叫阿场,分为南阿场村和北阿场村,据说就是当年伊尹把麦子收回后打场的地方。
综上所述:伊尹土墓在合阳是有文献记载及有专家实地考察认证的一座古墓。说明“食神”伊尹死后就是葬在这里,这就是伊尹土木的由来。
合阳县发现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80余处,为伏羲氏、帝喾——高辛氏活动地区之一,是商元圣伊尹、周武王生母太姒故里。
周文王曾“造舟为梁”,迎亲于此。春秋时,孔子高徒子夏设教西河。
汉代《曹全碑》,被誉为书法瑰宝。宋代力荐“三苏”的雷简夫、明末清初名闻海内的诗人康太乙(康乃心),均为合阳县人。
建国后,合阳县戏剧、电影、文学、美术及广播、电视等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振兴,其中线偶戏、木蕊画、画花、纸塑窗花、儿童画等驰名国内外。70年代,新故事编讲活动遍及合阳县城乡,被誉为“故事之乡”。
1961年后,先后设县文教卫生局、文教局。1982年10月,县文化局成立,编制正、副局长和干事5至7人。
下属文化企事业单位有电影公司、电影院、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创作组、人民剧院、剧团、提线木偶剧团、新华书店及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1985年各乡镇成立文化工作委员会,管理各乡镇文化工作。
至1990年底,合阳县文化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34人。 2005年,面花和提线木偶作为推荐作品参加北京民间工艺品选拔。
对已普查出的1543件民间工艺品和110名传承人进行妥善保护。征集明万历年间墓志铭、汉代陶器等流散文物14件。
“洽川之歌”征集活动中,有7首歌曲入选。坊镇文化楼年内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乡镇文化站共举办各类大型群众文化活动69次。 2009年,合阳县投资750万元装修改造县剧院,装修后可容纳878人同时观看演出。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记录合阳县791处文物点,其中新发现627处。投资140万元,建成洽川、坊镇等5个乡镇文化站,为20个村文化室配备了锣鼓、乐器、音像等器材资料;投资50余万元,建成23个农家书屋。
新建4个村级文化娱乐广场。 2012年,完成158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任务,每个建设点配发了图书1500册、书架4组、报刊5种,音像制品100张。
建成如意村、张家庄村2个“万册农家书屋”和4个电子农家书屋,新增村级文化广场80个,新配送价值50万元的体育器材10套,新添置价值60万元的群众文化活动器材15套,城关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室、篮球场馆、羽毛球场馆等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