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
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
有关名人的成语故事冰求鲤草木皆兵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假途灭虢三顾茅庐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喜迎新春。
徐悲鸿 储安平 潘汉年 蒋南翔 周建南 周小川 潘梓年 蒋中正 吴冠中 沙祖康 顾景舟 尹瘦石 钱松岩 吴大羽 丁俊晖 卞兰 虞兆中 古代人物 古代状元4人: 佘中蒋重珍周延儒陈于泰 宰相10人:许域蒋伸周葵蒋芾徐溥周延儒吴宗达吴炳堵胤锡吴贞毓 著名人物:周处卢象升蒋澄陈庆之单锷蒋防陈维崧蒋捷 宜兴籍两院院士名录 姓名 授予时间和类别 专业专长 工作单位及职称职务 周培源1955年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校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潘 菽1955年科学院院士 心理学家 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唐敖庆1955年科学院院士 化学家 吉林大学校长 史绍熙1980年科学院院士 工程热物理学家 燃烧学家 天津大学校长 朱洪元1980年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 朱既明1980年科学院院士 病毒学家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 吴浩青1980年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 复旦大学教授 章 综1980年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程镕时1991年科学院院士 化学家 南京大学教授 朱邦芬2003年科学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家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褚君浩2005年科学院院士 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 镜1994年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专家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高鼎三1995年工程院院士 半导体物理学家 吉林大学教授 沙庆林1995年工程院院士 道路工程专家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薛鸣球1995年工程院院士 光学专家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 程天民1996年工程院院士 军事医药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陈太一1997年工程院院士 通信技术专家 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 吴中如1997年工程院院士 水工结构专家 河海大学教授 唐西生1997年工程院院士 核技术应用专家 第二炮兵第四研究所研究员 陈国良1999年工程院院士 金属材料专家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黄瑞松2004年工程院院士 导弹技术专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吴岳良2007年中科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志南2007年工程院院士 细胞生物学家 第四军医大学教授 任南琪2009年工程院院士 环境工程专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丁荣军2011年工程院院士 轨道交通牵引电传动和网络控制专家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半途而废的故事
解释:
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chengyu.itlearner.com
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
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
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半途而废的故事解释:半路上停下来不再前进。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即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chengyu.itlearner.com东汉时,河南郡有一位贤慧的女子,人们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是乐羊子的妻子。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家后把它交给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向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因为它的名字令人厌恶;也不吃别人施舍而呼唤过来吃的食物,宁可饿死。更何况拾取别人失去的乐西。
这样会玷污品行。”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非常惭愧,就把那块金子扔到野外,然后到远方去寻师求学。
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跪着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缘故。”
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
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
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完成学业,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自幼父母双亡,年少时臂力过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乡邻将他与当地南山猛虎和长桥恶蛟并称为“三害”。
周处闻讯后,自知为人所厌恶,于是入山射虎,下山搏蛟,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孽蛟。 并发愤改过自新,从此折节读书,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于是才兼文武。
这个故事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明朝人黄伯羽改编为《蛟虎记》传奇,广为流传,至今京剧中仍保留有《除三害》剧目。
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 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
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周处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
他为官清正,纠刻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
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周处动人的故事,在宜兴至今仍保留有史迹。
著名的“荆溪十景”中,有两景与周处有关。 荆溪十景之首的“蛟桥夜月”,相传是周处入水斩蛟之地。
蛟桥原名长桥,系东汉兴平二年(195)阳羡县令袁祀时始建。 因周处在此入水搏蛟,更名为蛟桥。
宋代文字家苏东坡曾题书“晋周孝侯斩蛟之桥”和“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原桥两侧有石刻对联:“平步青云,对南郭铜峰,千秋巩固;重看明月,印东流 水,万派朝宗”。
相传每当风清月皎之夜,月明似镜,与桥下溪水相互辉映,蔚为奇观。 今桥已不存,但蛟桥之名将与世永存。
荆溪十景之一“周侯古祠”,是为奉祀周处的祠庙“周王庙”,又称“周孝侯庙”或“英烈庙”。位于宜兴宜城镇南大街东庙巷底。
始建于西晋元康九年(299),由于历代战乱,祠庙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重建,清代以来又多次重建。
现有建筑三进,庙前新建有门楼,第一进为二层楼凹字形结构,中部有戏楼相连,西北正门上悬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周孝侯庙”朱底金字匾额。第二进大殿前为轩廊,单檐歇山顶。
殿内正中塑周处坐像,上悬“阳羡第一人物”匾额,两旁柱上有清代宜兴县令齐彦槐撰写的一副长联:“朝有奸党,讵能将帅之功,若教杖钺专征,蛟虎岂是对手敌;世无圣人,不在弟子之列,谁信读书折节,机云曾作亢颜师”。 大殿两壁镶嵌有历代碑刻二十方,其中以明刻陆机撰文、传王羲之书《重刻周孝侯碑》最为著名。
第三进建筑为后殿。整组祠庙巍峨宏伟,庄严肃穆,为宜兴现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宜兴周氏是指周处祖父周宾所繁衍下来的一大家族为主。
周氏家族四世显著,一门五侯,成为显赫一时的江东豪门大族。时称“江东之豪,莫强周沈”。
周宾任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周宾子周鲂为东吴名将,为宁国长,后迁鄱阳太守、昭仪校尉,赐爵关内侯。
周处长子周 任安丰太守,因三定江南有功,为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扫清了军事障碍,授建威将军,任吴兴太守,封乌程县侯,东晋王朝还将阳羡及长兴和丹阳的一部分设立义兴郡,以表彰其功绩。 弟周札为奋武将军、吴兴内史,封东迁县侯, 子周勰为临淮太守。
东晋初年,周氏一门为大臣王敦所灭。宜兴周氏在六朝时期多出将领,屡建战功,尤其在东晋建立和初期,宜兴周氏的军事实力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宜兴周氏家族墓地位于周王庙南,地面上原有高大而狭长的封土堆,当地群众俗称“周墓墩”。 1953年和1976年,考古工作者先后两次对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周墓墩之谜。
发掘证明这里埋葬着自周宾、周鲂、周处至周 、周杨、周靖 等六座墓,其中以周处墓规模最大,墓室结构为前后双室带甬道的穹庐顶砖室墓,墓砖为特制而成,砖侧捺印有“元康七年九月甘日阳羡所作周前将军砖”等铭文。 墓室虽经早年盗掘,掠去宝剑、金甲、供具等物品,但仍留下许多随葬器物,其中有玲珑剔透的飞鸟顶镂空球形青瓷香薰,透雕精致的镂花银带饰以及工艺精湛的错金铜弩机等。
周鲂墓内出土一件青瓷神兽尊,器身堆塑昂首张口含珠的神兽,并饰有双翼、脊尾和四爪,造型雄浑神奇,堪称艺术珍品。 周氏家族墓中出土的宝贵文物,反映出阳羡周氏家族势力之雄厚。
周处,字子隐,宜兴第一人物。
年轻时常与人斗殴闹事,乡亲们将他与长桥下的独角蛟、南山上的白额虎并称“三害”。他射虎斩蛟后,入吴求学,立志改过。
曾任吴国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楚郡内史、散骑常侍,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周处刚毅正直,任御史中丞时,得罪了梁王司马彤,元康七年(297年)被迫孤军与叛军齐万年交战,战死疆场。
赠平西将军,谥号孝。周处在史学、文学等方面也有建树,撰写的《风土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地方性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的著作。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宜兴张渚人。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后,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大名道、按察使。
他虽是文士,但善骑射,娴将略。崇祯七年,任右佥都御史,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崇祯八年,任右副都御史、兼湖广总督、兵部侍郎,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首辅杨嗣昌诬告,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象升率部在距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
后又追谥忠烈、忠肃。蒋澄,字少明,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
东汉光武帝时官封 亭乡候,封地在今宜兴 山以东,杨巷、官林一带,不久任婺州刺史。因婺州远离朝庭曾先赈后奏救济灾民,为民施仁,得到光武帝褒奖。
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逝世,葬于封地之内的都山之麓。蒋澄是蒋介石的先祖,1948年6月23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专程到蒋澄墓地扫墓。
蒋默,字秀芳,是蒋澄的长兄,官封云阳亭候,封地在今和桥一带。后被召到朝庭任谏议大夫,死于任上。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今高塍亳村人。幼时天资聪慧,过目能诵。
17岁中秀才。宜兴成立“秋水社”,参加的都是年高德劭的文人,维崧虽很年轻,因以能文著称,也被邀参加。
他与吴江吴汉槎、云间彭古晋被称为“江左三凤凰”,许多著名诗人、古文家争与为友。康熙十八年(1679年),召试博学宏词,他以《璇玑玉衡赋》中选,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编纂《明史》。
1782年卒于北京。维崧善诗文,尤擅长词和骈文,他是阳羡词派的领袖,清代骈文的开山。
著作有《湖海楼集》54卷、《陈检讨四六》20卷和《两晋南北集珍》等。
无锡建制沿革
无锡建制沿革:无锡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区。1953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无锡、宜兴、江阴(代管)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
无锡历史
早在六七千年前,无锡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过着定居生活。在鸿声彭祖墩、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等地,均有原始氏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和丰富了太湖流域辉煌的远古文化。
公元前11世纪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定居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太伯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被奉立为君主,自号为“勾吴”。太伯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相传他率领众人开凿了长数十公里的太伯渎(俗称伯渎港)。还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之间,民人殷富”。周灭商后,因太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从太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太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无锡历史悠久,据仙蠡墩遗址、许巷遗址等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夏朝以前,无锡即有部落聚居,生息劳动。 在新渎庙墩、葛埭桥庵基墩和玉祁芦花荡、高城墩、祁头山、骆驼墩等地,均有原始民族的聚居点。无锡先民的原始文化先后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商朝末年,周太王古公禀父的长子泰伯,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从现属陕西的歧山南奔荆蛮,偕弟仲雍,南来梅里(今无锡县梅村)定居,并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受到当地百姓拥戴,被奉立为君主,筑起城廓,建立荆蛮小国,自号勾吴,筑吴城。周灭商后,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 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600多年,梅里一直是吴国的都城。泰伯、仲雍将中原地区的文化带入江南,与江南地区原有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吴文化,留下了伯渎港、阖闾城,以及东汉时期的泰伯庙、泰伯墓等许多富有特色的文物古迹。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无锡属楚国。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无锡设置县的时间始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称无锡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孙吴废无锡县,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县为无锡、金匮两县,均属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两县仍合而为一,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16年(1927年),无锡县直属江苏省。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后,分无锡县为无锡市、无锡县,无锡市直属苏南地区。1953 年建江苏省,无锡市为省辖市。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无锡市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阴、宜兴、无锡先后撤县设市。2001年1月,撤锡山市(原无锡县)设锡山区、惠山区。行政区划2001年,无锡市辖7个区,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92个镇,31个街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