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答:耿桔跪母
耿桔,河北泊头富镇人,因父早亡,自幼随母在南单桥外婆家居住,母亲林氏知书达理,靠勤劳纺织供儿子读书,过年时连饺子也吃不上。母亲常对儿子说:“你要好好上学,等长大了当了官咱天天吃饺子。”耿桔立志苦学,聪明的小耿桔还常为操劳过度的母亲捶背解乏,每每至此,母亲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啊,娘就是累死也要供你念书成才。”母亲夜以继日的纺织,儿子月月灯下苦读,苍天不负有心人,耿桔终于明万历年(公元1601年)中进士,殿试三甲,第二年出任苏州府常熟知县。上任后,耿桔以后忧国忧民,智利常熟的水旱灾害,兴修水利,疏通河道214处,造福百姓,为此,常熟县人民在耿桔离任后为他建了“耿桔庙”纪念他。耿桔为官清正干练,很快升任兵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司、局长),他敢书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了上司,他愤而辞官还乡,引田躬耕,终日毕恭毕敬侍奉母亲。耿母仙逝后,耿桔雕塑了两尊石像,一是耿母,高高端坐于供桌之上,双目炯炯有神,另一则是耿桔自己,平民装束,面对耿母在供桌旁双膝跪地,一副长跪敬母姿态。耿桔既是一位难得的清官,有是水利专家。在修建单桥石桥时,他已辞官回献县多年。他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使石桥顺利地开工。建桥会决定将耿桔跪母图刻在桥上,以纪念这位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清官,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耿桔孝敬慈母的事迹,感动了乡人及过单桥的所有人。明朝大学士张鼎路过单桥时,专程去“悦亲台”拜谒耿桔母子石像,并吟诗两首,其中一首云:
风高林母庙,日丽耿公台。芳草人何在,白云梦几回。
画题仍夹柳,玉洞久封苔。惆怅瞻遗像,令人悲老来。
孟母三迁 还有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
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
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 下面给家长朋友说一段王羲之夫妇俩教子习书法的故事。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答:耿桔跪母耿桔,河北泊头富镇人,因父早亡,自幼随母在南单桥外婆家居住,母亲林氏知书达理,靠勤劳纺织供儿子读书,过年时连饺子也吃不上。
母亲常对儿子说:“你要好好上学,等长大了当了官咱天天吃饺子。”耿桔立志苦学,聪明的小耿桔还常为操劳过度的母亲捶背解乏,每每至此,母亲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啊,娘就是累死也要供你念书成才。”
母亲夜以继日的纺织,儿子月月灯下苦读,苍天不负有心人,耿桔终于明万历年(公元1601年)中进士,殿试三甲,第二年出任苏州府常熟知县。上任后,耿桔以后忧国忧民,智利常熟的水旱灾害,兴修水利,疏通河道214处,造福百姓,为此,常熟县人民在耿桔离任后为他建了“耿桔庙”纪念他。
耿桔为官清正干练,很快升任兵部主事(相当于现在的司、局长),他敢书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了上司,他愤而辞官还乡,引田躬耕,终日毕恭毕敬侍奉母亲。耿母仙逝后,耿桔雕塑了两尊石像,一是耿母,高高端坐于供桌之上,双目炯炯有神,另一则是耿桔自己,平民装束,面对耿母在供桌旁双膝跪地,一副长跪敬母姿态。
耿桔既是一位难得的清官,有是水利专家。在修建单桥石桥时,他已辞官回献县多年。
他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使石桥顺利地开工。建桥会决定将耿桔跪母图刻在桥上,以纪念这位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清官,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耿桔孝敬慈母的事迹,感动了乡人及过单桥的所有人。明朝大学士张鼎路过单桥时,专程去“悦亲台”拜谒耿桔母子石像,并吟诗两首,其中一首云: 风高林母庙,日丽耿公台。
芳草人何在,白云梦几回。 画题仍夹柳,玉洞久封苔。
惆怅瞻遗像,令人悲老来。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援,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
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
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
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
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汉郭巨,家贫。
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汉朝的时候。
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
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
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
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
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
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有一天。
儿子跌在水里死了。郭巨的妻子惊慌得了不得。
哭着。郭巨说。
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的。
母亲是不可以再得的。何不把儿子埋葬了。
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他丈夫的话。就在地上掘坑。
掘到三尺多深。忽然一个霹雳。
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地里有一釜的黄金。
上面有字写着。说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伯俞泣杖
汉朝的时候,在河南有一个孝子名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家教很严厉,不论他犯了多么小的过失,母亲都会用拐杖打他。而伯俞总是跪在地上,毫无怨言地任母亲责罚他。
有一天,当母亲用拐杖打他时,他忽然大哭起来。母亲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娘每次打你的时候,你都会和言悦色地接受,为什么今天却哭起来了呢?”伯俞回答说:“从前儿子犯了错,娘打我时,我感到很疼,知道娘的身体很健康;今天儿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疼,知道娘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我害怕您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就难过地哭起来。”
孩子在父母的养育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而父母正是在为儿女的操心中一天天衰老下去。生命是这样的短暂,如白驹过隙瞬间消逝;生命也是这样的脆弱,转瞬间双亲已是风烛残年。不要忘记,行孝不能等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