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高欢是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的奠基者。小字贺六浑。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尊为高祖神武帝)。高欢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东魏的建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
他统治时期,梁虽然有北伐,但与东魏的关系仍以频繁通使为主。高欢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无意南向扩张疆土。魏分东西以后,彼此抗争,柔然的倾向对东西魏有举足轻重之势。高欢娶柔然公主,表示对柔然结交求和。孝静帝即位,高欢因此决定迁都于邺,他多次与西魏作战,双方各有胜负。546年,高欢悉举山东之众攻西魏,围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余日,士卒战死病死者7万人,被迫退军。高欢智力皆困,而发病。次年高欢卒。
总评
《北史》记载:神武(高欢死后被儿子高洋尊谥为献武帝后改为神武皇帝)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经驭军众,法令严肃,临敌制胜,策出无方。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至南和梁国,北怀蠕蠕,吐谷浑、阿至罗咸所招纳,获其力用,规略远矣。”其中虽不无溢美之辞,但基本不失公允。
高欢足智多谋,眼光深远,善于权谋机变,极具军政天赋。从他替尔朱荣出谋划策,到后来击破掌权的尔朱家族都显示了这一点。另外,高欢临终前嘱咐儿子高澄,指出侯景必然造反,但只要用慕容绍宗为帅就可讨平。结果不出高欢所料。并且高欢用人惟才是举,高澄、高洋日后的班底,基本不出他的建制,为北齐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高欢当政十五年,比较留意农桑,关心民间疾苦,先后沟通了卫水、漳水,开通了天平渠(于天平年间开凿,故以年号命名),用来灌溉良田。还曾多次治理黄河水患、亲自出巡四方,了解各地吏治民生,对于苛暴行为,及时革除惩戒(如尉景);清廉州官,则奖掖提拔(如韩轨)。
然而,百密终有一疏,只因一时之仁、一念之差,致使宇文泰走脱、孝武帝出奔,最终造成东西魏对峙之局。虽然如此,高欢控制的东魏实力还是远强于西魏,但他前期轻敌,后期又运道欠佳,结果导致神武如他,终其一生竟也未能一统天下!真所谓时也运也,冥冥之中,造化弄人。
尔朱荣认识高欢时,对高欢能让马乖乖站着让他清洗,十分惊讶,高欢表示软硬兼施(类似于今日老美大棒在手、金元在口政策)才是唯一方法,尔朱荣对他记忆十分深刻,开始拔擢他。后来,高欢几个儿子有次面对一团绳索难解,其中次子高洋一刀砍断,高欢十分高兴。此为“快刀斩乱麻”一语由来。
历代评价
段长:“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
尔朱荣:“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
慕容绍宗:“高公雄略,又握大兵,将不可为。”
李百药:“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统驭军众,法令严肃,临敌制胜,策出无方。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性周给,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论心,不尚绮靡。擢人授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乃至拔于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稀见任用。诸将出讨,奉行方略,罔不克捷,违失指画,多致奔亡。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始,范阳卢景裕以明经称,鲁郡韩毅以工书显,咸以谋逆见擒,并蒙恩置之第馆,教授诸子。其文武之士尽节所事,见执获而不罪者甚多。故遐迩归心,皆思效力。至南威梁国,北怀蠕蠕,吐谷浑、阿至罗咸所招纳,获其力用,规略远矣。”
卢思道:“齐高祖神武皇帝,天纵英明之略,神挺雄武之才,龙摅豹变,投袂而起。四明昆弟,大会韩陵。类蚩尤风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陈。彼曲我直,天实赞之。日未移晷,大歼丑族。然后拔立宗枝,入纂皇统。群后成务,天下晏如。但芒刺成灾,震逼为梗。居郑流彘,去而不入。迁鼎旧邺,国命维新。朝章国宪,灿然毕举。渭南失律,似乌林之丧师;洛北先鸣,同官渡之凯入。虽天命有归,而尽于北面,方之魏武,具体而微。”
朱敬则:“神武崖岸高竦,器宇深沈。望之俨然,风尘自远;听之逾厉,雷霆或闻。至乃足践列星,声振原地。”
玉壁攻守
不久,东魏丞相高欢倾山东之兵自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处于汾水的下游。西魏设在这里的要塞对东魏的晋州威胁很大,所以高欢决定先攻玉壁。九月,东魏军连营数十里,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
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则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城上先有二楼,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令始终其高于土山,并多备战具以御之,使东魏军不能得逞。高欢派人对城中说:“纵使你把楼架到天上,我也会穿过城去捉拿你。”东魏军于是改变战术,在城南挖掘10条地道,又用“孤虚法”,集中兵力攻击北城,昼夜不息。北城向来是天险,韦孝宽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造“攻车”撞击城墙,所到之处,莫不摧毁。虽有排楯,也无法抵挡。韦孝宽便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则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以油灌柱,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东魏军尽用攻城之术,但皆被韦孝宽所破,而且还守城有余。高欢攻城不克,后派人劝降也没有成功。
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时有陨石坠入东魏军营中,东魏军惊惧,高欢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
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人推测是高洋及孝静帝后娄昭君当生产过一次龙凤胎,但是未见明载是何二人。
娄昭君共生六子二女,所以可从女儿推断。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孝昌元年,即公元年,此时高欢方才开始追随起义,“西出讨师”必定无从说起。而长子高澄诞于公元年,此时已4岁,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孪生。
接本条下:“(神武)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
“魏永熙后”即孝武皇后,可见此时高欢有高澄及孝武皇后两个子女,皆为娄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为孪生。 除去孝武皇后,娄昭君只有孝静皇后一女。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诏聘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天平四年,即公元年。
接本条下:“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旭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东魏孝静皇帝》:“兴和元年……五月甲戌,立皇后高氏。” 兴和元年,即公元年。
自年到年,时隔三年,孝静帝依然立了高欢之女为后。而之前“神武前后固辞”,为何而辞?最通情达理说得过去的理由,莫过于其女年纪尚幼。
而两年之后,必无法再辞,所以仍被立为皇后。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年,其于年向高欢求亲之时,也不过年仅13岁而已,据此推断高欢之女此时应小于13岁。
而彼时高欢长女已出嫁,此女为“第二女”,高欢此时即使有其他女儿,也必定年幼于此女。 鲜卑向来有早婚之俗,往往十二三岁间便可议论婚嫁。
如高澄十二岁尚冯翊长公主,长孙皇后十三岁嫁李世民。孝静帝于此时求婚,也合情理。
再来看娄昭君诸子的年纪,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年,两人相差了六岁。 而年时,高洋8岁,高演仅仅两岁,若孝静帝皇后与其是孪生,孝静帝又怎会求娶一个两岁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
所以孝静帝皇后最有可能与高洋是孪生,彼时年方八岁。 至年立后时,孝静帝15岁,皇后10岁,倒也并无不妥。
又,娄昭君所生诸子,高洋为高欢第二子,至高演已是高欢第六子,其中相隔年-年间,正是高欢开始显赫广纳妾媵之时,其中还包括一度有宠的孝庄皇后尔朱氏,生了高欢第五子。这一段时期内娄昭君想必曾受冷落,自然也是没什么机会生孩子的。
再来从年份上看,高洋生于公元年,这一年正是孝庄帝永安二年,这一时期也恰是高欢征战最为频繁的时期。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庄帝立,以定策勋,封铜鞮伯。
……后与行台于晖破羊侃于太山。寻与元天穆破邢杲于济南,累迁第三镇人酋长。”
再看娄昭君所生二女,皆为魏后。齐受禅后,长女未确定有无封,而次女孝静帝后则封为“太原长公主”。
历来封,也可见亲疏之别。北齐起于代北,娄昭君家又世为代人,太原实为代地重镇。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娄昭》:“娄昭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
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以及本条下:“齐受禅,诏祭告其墓,封太原王。” 娄内干为文宣外公,娄昭为文宣母舅,亲以至此,所封即“太原王”。
而孝静帝后封亦为“太原”,文宣眷顾可见一斑,若非同胞孪生,焉得亲顾至此。 由此,娄后所生孪生一男一女,实应为高洋及孝静帝后。
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有人推测是高洋及孝静帝后娄昭君当生产过一次龙凤胎,但是未见明载是何二人。
娄昭君共生六子二女,所以可从女儿推断。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昌元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反于上谷,神武乃与同志从之。”
孝昌元年,即公元年,此时高欢方才开始追随起义,“西出讨师”必定无从说起。而长子高澄诞于公元年,此时已4岁,所以高澄不可能是孪生。
接本条下:“(神武)丑其行事,私与尉景、段荣、蔡俊图之,不果而逃,为其骑所追。文襄及魏永熙后皆幼,武明后于牛上抱负之。”
“魏永熙后”即孝武皇后,可见此时高欢有高澄及孝武皇后两个子女,皆为娄昭君所生,而此二人必不可能为孪生。 除去孝武皇后,娄昭君只有孝静皇后一女。
《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孝静皇后高氏,齐神武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诏聘以为皇后,神武前后固辞,帝不许” 天平四年,即公元年。
接本条下:“兴和初,诏司徒孙腾、司空襄城王旭等奉诏致礼,以后驾迎于晋阳之丞相第。五月,立为皇后,大赦。”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东魏孝静皇帝》:“兴和元年……五月甲戌,立皇后高氏。” 兴和元年,即公元年。
自年到年,时隔三年,孝静帝依然立了高欢之女为后。而之前“神武前后固辞”,为何而辞?最通情达理说得过去的理由,莫过于其女年纪尚幼。
而两年之后,必无法再辞,所以仍被立为皇后。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生于年,其于年向高欢求亲之时,也不过年仅13岁而已,据此推断高欢之女此时应小于13岁。
而彼时高欢长女已出嫁,此女为“第二女”,高欢此时即使有其他女儿,也必定年幼于此女。 鲜卑向来有早婚之俗,往往十二三岁间便可议论婚嫁。
如高澄十二岁尚冯翊长公主,长孙皇后十三岁嫁李世民。孝静帝于此时求婚,也合情理。
再来看娄昭君诸子的年纪,高澄已排除,高洋生于年,而之后的高演生于年,两人相差了六岁。 而年时,高洋8岁,高演仅仅两岁,若孝静帝皇后与其是孪生,孝静帝又怎会求娶一个两岁的女孩,于情于理皆不合。
所以孝静帝皇后最有可能与高洋是孪生,彼时年方八岁。 至年立后时,孝静帝15岁,皇后10岁,倒也并无不妥。
又,娄昭君所生诸子,高洋为高欢第二子,至高演已是高欢第六子,其中相隔年-年间,正是高欢开始显赫广纳妾媵之时,其中还包括一度有宠的孝庄皇后尔朱氏,生了高欢第五子。这一段时期内娄昭君想必曾受冷落,自然也是没什么机会生孩子的。
再来从年份上看,高洋生于公元年,这一年正是孝庄帝永安二年,这一时期也恰是高欢征战最为频繁的时期。 《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齐高祖神武皇帝》:“孝庄帝立,以定策勋,封铜鞮伯。
……后与行台于晖破羊侃于太山。寻与元天穆破邢杲于济南,累迁第三镇人酋长。”
再看娄昭君所生二女,皆为魏后。齐受禅后,长女未确定有无封,而次女孝静帝后则封为“太原长公主”。
历来封,也可见亲疏之别。北齐起于代北,娄昭君家又世为代人,太原实为代地重镇。
《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娄昭》:“娄昭字菩萨,代郡平城人也,武明皇后之母弟也。……父内干,有武力,未仕而卒。
昭贵,魏朝赠司徒。齐受禅,追封太原王。”
以及本条下:“齐受禅,诏祭告其墓,封太原王。” 娄内干为文宣外公,娄昭为文宣母舅,亲以至此,所封即“太原王”。
而孝静帝后封亦为“太原”,文宣眷顾可见一斑,若非同胞孪生,焉得亲顾至此。 由此,娄后所生孪生一男一女,实应为高洋及孝静帝后。
高欢曾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他以晋阳为基地,东征西讨。《北齐书》:“并州平。神武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神武自发晋阳,至此凡四十启”,“神武留洛阳部分,事毕还晋阳”,“十月壬辰,神武西讨,自蒲津济,众二十万。崩于晋阳”。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其为神武帝。其祖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举家徙于怀朔,此后三代遂世居于此。怀朔是鲜卑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史称他“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遵同鲜卑”。而高欢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之后为妻。他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
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的实际创建者,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父亲。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为高祖。高欢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六镇起义爆发后,他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尔朱荣,受到宠信,任晋州刺史。葛荣失败后,他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同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杀死后,尔朱氏族人控制朝廷。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元朗为魏帝(后废帝)。永熙元年(532年)夺取邺城,大败内部不和的尔朱氏联军,进入洛阳,废尔朱氏和他自己所立的两个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随即平定并州,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东魏的建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
他统治时期,南朝梁虽有北伐,但与东魏的关系仍以频繁通使为主。高欢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无意南向扩张疆土。魏分东西后,彼此抗争,柔然的倾向对东西魏有举足轻重之势。高欢娶柔然公主(又称蠕蠕公主),表示对柔然结交求和。孝静帝即位,高欢即决定迁都于邺,他多次与西魏作战,双方各有胜负。武定四年(546年),高欢悉举山东之众攻西魏,围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余日,士卒战死病死者7万人,被迫退军。高欢智力皆困,而发病。次年高欢卒。
高欢,字贺六浑,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年),卒于东魏武定五年( 547年)。渤海(上艹下修)(河北景县东)人。北齐高祖神武皇帝。
高欢出身官僚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西晋玄菟太守(辽河流域),三世祖高湖曾为北魏政权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被迁居北部边境怀朔镇(内蒙古固阳南)。高次即出生于怀朔镇。
高欢幼年丧母,寄养之家家境贫寒。直到娶妻成家,得岳父支持才有了自己的马,参加了镇军,并担任镇军的队主,负责保卫边境和当地治安。后转任函使,往返于怀朔镇与北魏都城洛阳,负责投递中央与地方间的信函。到此时,高欢的生活才开始有转机。
/f?kz=147850722想了解你更仔细你可以看看。
高欢,字贺六浑,勃海修人(今河北景县)。
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国。
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
到他父亲高树生时早已家世沦落,树生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是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终日舞枪弄棒,嗷嗷乱叫。
直到他和鲜卑族的老婆结婚,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班长)的资格。当时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感兴趣,惟有镇将段长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
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
自西向东,有沃野(今内蒙五原)、怀朔(今山西固阳)、武川(今山西武川)、抚冥(今山西四子王镇)、柔玄(今光和)、怀荒(今河北张北)。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
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内地犯罪官民或被发配到这里来的。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
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
镇将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六镇大乱。
524年,沃野镇破六韩拨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
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且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最后,这些起义、叛乱皆为魏朝权臣尔朱荣的势力所镇压。
高欢就是被俘后得到尔朱荣信任,并被提拔为尔朱荣的卫队长(都督)。
郑大车出身荥阳郑氏,郑俨祖之庶女。
北魏时期曾嫁给广平王元悌为妃。后来元悌死于河阴之变,郑大车孀居于邺城,被高欢看中,收为侧室。
天平二年(535年),高欢攻打刘蠡升,高澄与郑大车私通,高澄时年14岁,高欢回朝后,一名婢女将此事向他告发,并有两位婢女作证。高欢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把他囚禁起来,其母娄昭君也被断绝往来。
当时尔朱英娥很受高欢宠幸,并生第五子彭城王高浟,高欢便想废掉高澄世子之位。高澄只得求救于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来到朝廷以后,假装不知此事,便请求朝见高欢的妻子娄昭君。高欢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
司马子如说:“我的儿子司马消难也与我的小妾私通,像这样的事情,应该掩盖起来才是。王妃是大王的结发妻子,过去常常拿父母的家财来供给大王。
大王在怀朔被杖打,体无完肤,王妃日夜喂水喂饭,治疗疮伤。后来为了躲避葛荣,你们一起逃往并州。
贫困的时候,烧马的粪便作饭,自己制作马靴,这样的恩义怎么可以忘却呢?夫妇相助相爱,女儿嫁给皇帝,儿子继承您的事业,况且娄领军功勋盖世,怎么可以轻易加以变故呢?况且一个女子不过像一株小草一样,而婢女的话您不必深信。” 高欢便让司马子如审问此事。
司马子如见到高澄后,责备他说:“男子汉怎么可以害怕威逼而自己诬说自己呢?”于是,司马子如让两位婢女推翻自己的证词,并威胁告发的婢女使她上吊自杀。司马子如这才告诉高欢说:“果然说的是假话。”
高欢非常高兴,立即召来娄昭君和高澄。娄昭君远远望见高欢,一步一叩头,高澄也边走边拜,父子夫妻相对而哭,和好如初。
高欢便设酒宴欢庆,并说:“让我们父子重新团圆的,是司马子如啊!”于是,赐给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高澄也送给他良马五十匹。郑大车经过此事仍然宠爱不衰,弟弟也跟着鸡犬升天,后来她给高欢生下第十四子,为北齐冯翊王高润。
李昌仪是北魏大臣李伯徽之女,出身赵郡李氏,美貌聪慧,精于骑术。她的出现令已经年过不惑的高慎抛弃了原配妻子崔氏,与她成婚。
婚后因为高慎经常跟和尚显公聊天,李昌仪嫉妒,进谗言令高慎将和尚拉杀。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
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高慎从沧州调回邺城,担任御史中尉,有选拔举荐官员的权利。
他选手下御史的时候,往往喜欢用自己的亲戚乡党。人选报上去之后,掌握终审大权的高澄发觉他这种结党营私的行为之后立即阻止,大笔一挥,奏令改选。
高慎知道崔暹是高澄的心腹重臣,之前他抛弃的原配是崔暹妹妹,因此他怀疑高澄驳回他的奏疏是因为听信了崔暹的谗言,就将这两人一道恨上了。高澄首先给崔氏找了门第更高的人家改嫁了,在婚礼的当晚亲自出席,给足了崔暹面子,扳回这一局。
随后,他把目光转向了高慎的后妻李昌仪。因为李昌仪的介入,才导致崔氏被抛弃,所以报复的对象首先是她。
高澄前去调戏李昌仪,借此羞辱高慎,李昌仪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慎哭诉。高慎又怕又恨,因此密谋造反。
因为存了反心,高慎怠慢公务,无心理事,借口说崔暹经常排挤污蔑自己,整天玩忽职守。高欢看到他这般怠慢,当着大臣的面责备了他一顿,免去了他御史中尉的职务,将他外放到两魏边境的北豫州去担任刺史。
高慎被外放为北豫州刺史后,高欢开始怀疑他,于是派人前去他的属地探察。高慎先下手为强,设埋伏擒拿了高欢派去的官员,随即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
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邙山之战,宇文泰惨败,而李昌仪则被侯景俘获,送回邺城。
高澄身着盛装,前往监牢探视,问:“今日若和?”李昌仪无奈,跟从高澄做了小妾。高澄死后,她入宫做了女官,侍奉娄太后。
高殷继位,她以同族的身份接近太后李祖娥,骗取杨愔等人准备外放高演和高湛的密报,告发于娄太皇太后,直接导致高演政变篡位,杀害了高殷。 元玉仪是北魏高阳王元雍的世子元泰的庶出女,元泰在河阴之变时被杀害,一度家境败落,元玉仪沦为孙腾的家妓。
高欢当国后,给当年在河阴之变中遇害的文武百官各自抚恤追赠。元泰已死,高阳王的爵位由他的嫡子元斌袭承。
元玉仪几次登门请求,想要认祖归宗,被元斌拒绝。武定五年(547年),高欢病故,高澄接任为渤海王,成为东魏的实际统治者。
这一年初秋,高澄从晋阳来邺城朝觐。不知道什么原因,元玉仪被孙腾抛弃,在通往皇宫的必经之路上遇到了上朝途中的高澄。
高澄将她带回去,安顿在他平日里用来处理政务的东柏堂住下。为了给她出气,高澄甚至奏请皇帝,将她封为琅琊公主。
高澄素来风流爱色,当时的中书侍郎崔季舒是高澄的密友,平日里受高澄之托,帮高澄寻访美人。得到元玉仪之后,高澄非常高兴,还对崔季舒炫耀说:“你经常替我选美女,可选了这么多,却都没有我自己得到的这般绝异之人。
崔暹知道此事必来进谏,我正等着呢。”听到风声的崔暹很快赶来,高澄猜到他会劝自己不要做这等荒唐事,就故意板着脸不给他好脸色看。
崔暹看在眼里,心中有数。他再来东柏堂见高澄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