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社会学一说。
社会学,由孔德在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提出,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家通常将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一起并列于社会科学来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
可见社会学其实是社会哲学、政治学、人类发展等部门的综合,相互交叉、相互运用。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墨、阴阳以及佛释等都有社会学的内容,但是分散、零碎、不成体系。所以学习社会学还是读西方学者的吧。
周晓虹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刘少杰的《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1、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迪尔凯姆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分工论》
3、马克思相关著作和论述
同时顺便了解:孔德、斯宾塞、滕尼斯、齐美尔、帕累托这些人的大概理论和著作。
接下来就可以涉及思想大师的理论著作
1、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2、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现代性的后果》 《民族-国家与暴力》
3、福柯
《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4、布迪厄
《实践与反思》
其实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还有很多,入门之后就知道了
社会学(英语:Sociology)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
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社会学在研究题材上或研究法则上均有相当的广泛性,其传统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越轨行为等,而采取的模式则包括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由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是由社会结构、个体机构的影响下塑造而成,所以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学进一步扩大其研究重点至其他相关科目,例如医疗、军事或刑事制度、互联网等,甚至是例如科学知识发展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一类的课题。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方法(social scientific methods)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20世纪中叶以来多样化的语言、文化转变也同时产生了更多更具诠释性、哲学性的社会研究模式。
然而,自20世纪末起的科技浪潮,也为社会学带来了崭新的数学化计算分析技术,例如个体为本建模(ABM)和社交网络分析。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性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
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人类对社会变化发展的整体研究源远流长,社会学的逻辑和理念早在其形成学科基础之前就已经出现。
对社会的分析和研究基本上是源于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的长年累积,并至少在早于柏拉图时代之前产生。而更加正规的社会统计调查的起源更可以追溯到至少早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
另一方面,在中世纪的伊斯兰社会也有早期社会学的踪影,不少研究均指出历史上第一位社会学家,是一位十四世纪来自北非的阿拉伯学者——伊本·赫勒敦,其最著名的著作《历史绪论》(Muqaddimah)首次介绍了有关社会凝聚力和社会冲突议题的社会科学理论。到了十七世纪,以笛卡儿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者即注意到科学拥有发现真理的能力,而开始尝试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一词的英语“sociology”(或“sociologie”),是由拉丁语“socius”(同伴)、“-ology”(研究),和希腊语“λόγος”(即“lógos”,意指字词、知识)组合而成,这个名称最早由法国散文家埃马纽埃尔-约瑟夫·西哀士(1748年—1836年)在一份当时未公开的手稿中创造。至1838年,法国科学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年—1857年)正式确立了“社会学”一词。
孔德在初期曾使用“社会物理学”(social physics)一词,但后来被别人挪用,其中包括著名的比利时统计学家朗伯·阿道夫·雅克·凯特勒。孔德寄望通过对社会领域整体的科学认识,而令历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形成一体化,社会学正式由此而生。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于十九世纪中叶,其出现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十八世纪末开始,先后发生了两次来自欧洲的大革命,第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从英国开始、一直扩展到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这两件重大事件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
资本主义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令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观念和政治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经济危机、失业、犯罪等。对于这些问题,传统方法和原有科学体系无法作出满意的解释和回答,于是社会学作为一门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独立新学科便应运而生。
孔德所身处的年代适逢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持续动荡,他认为社会上的各种弊病和问题可以透过社会学实证主义消除,这是在其著作《实证哲学教程》(The Course in Positive Philosophy)、《实证主义概论》( A General View of Positivism)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认识论模式。他相信在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律”(Law of three stages)中,在继神学阶段和形而上学阶段(或称玄学阶段)之后,实证阶段将占据最终的位置,也是他最重视的部分[1][18]。
孔德认为过去神学主导及崇尚武力的社会会慢慢消失,以理性、科学、工业为主的年代正在抬头,两者之间的冲突正是社会动荡的源头。在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种过渡性的冲突及混乱是无可避免的。
在旧制度消失前,人们无法体验新制度,往往需要多次社会转变才能改组社会。社会学就是针对社会改组问题(现代性。
1、应该首先归结于那个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历史时期承载了太多太多。
2、孔德后来成为了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跟他的学术生涯和生活的社会情境分不开的。 3、孔德其实是比较务实的,知道“人饿了就要吃饭”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跟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分道扬镳,因此走上了自己的学术道路。
4、孔德的出身和宗教是离不开的,孔德的学术和哲学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后来他对实证哲学的研究,在教授实证哲学课程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 5、孔德创立实证社会学也是出于一种灵感和设想,从“秩序与进步”、“动与静”等多个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中提取,结合当时他所处的工业社会的现实特点,从而迸发了社会学的构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