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原文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译文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灵,天帝是上古传说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主要讲述了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见,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玉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即有“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t天毕,载施之行”的诗句。
后世经过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传说,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一论断说明了诗歌创作的直接源起,即“物之感人”。而外物又包括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随着传说的逐渐定型故事化、普及化,以及相关风俗的流传,牛郎织女故事逐渐浸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影响日深的人事“事象”
而《诗经·小雅》中的《大东篇》云:“维天有汉,蓝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说明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是作为两颗星星的名字出现的。《左传·昭公九年》中云:“及武王克商,薄姑、商奄,吾东土也。薄姑齐也,商奄鲁也。”以上两则文献,证明“大东”乃指齐地。而山东省淄博市的沂源县,介于齐鲁两地之间,在地理位置上当属大东的核心地区。 七夕之夜牛郎织女会天河的故事情节是从天象演义而来的,是上古观天象的反映。织女是七月之星,在男耕女织的古代,此时正是妇女夜以继日纺织的时候。那么牵牛之得名又跟时令有何关系呢?《史记·天官书》云:“牵牛为牺牲。”八月仲秋之月,饲养的牛、羊等牧畜体格渐丰,可以作为祭祀之物。此时的黄昏时分,明亮的织女星已经离开头顶向西滑落,而银河东岸与其相对的另一颗星则随其后升上天顶,被视为牺牲之月的标志,并被顺理成章地命名为“牵牛”。正是基于对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结合农耕生活才产生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因此,沂源人民在七夕节这天仰望星空向牛郎织女拜祭的时候,都不忘从织女那里祈求纺织的手艺,希望能有像织女一样灵巧的双手、善良聪慧的心灵,祈祷爱情幸福美满。故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牛郎织女是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关节日为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人们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
织女星\牛郎星,《牛郎织女》传说就是讲的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 ,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
从前有个孤儿叫牛郎,他虽然勤劳,但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两人就结成了夫妻。
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谁知织女下凡在人间与牛郎尽享天伦之乐,荒废了布耘织霞,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
滔滔的银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很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
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牛郎织女搭桥。
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倾诉衷肠。传说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葡萄架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上岸,俯视沙滩,游人如鲫,各玩各的,兴致正浓。忽然感悟,牛郎岗沙滩不就是一部思想多元、内容多面、笔墨多样的大书么?它适合各类不同读者的口味,至于读者读出什么,那就看他们自己的慧眼和悟性了。
牛郎岗 潮起潮落沙滩是海与岸的过渡,从这里,人们得以亲近大海,走进大海。 每年春末至初冬,牛郎岗沙滩游客火爆,来的多数是弄潮的年轻人。这里无论是涨潮还是退潮,浪都不大,沙质水底没有隐礁,好水性的,尽可往洋面游去,体味闲庭信步的自由;不会游泳的,可在近滩处泡一泡身子,尽情消受柔波的抚摩,那一份温馨,是海的女儿发自内心的爱;不想下水的,可脱下鞋袜,站在滩的边缘,接受潮水白色的吻脚礼:弄潮者上来了,一群美人鱼,一群白鳍豚,戴上墨镜,遮阳伞下,静静躺在沙床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他们或者聆听潮的笑语,默视云的变幻;或者关闭耳目,忆想自己所思的物事;或者连心也关闭,只让身子整个儿放松,进入无我的境界。倘若实在太疲劳了,就痛痛快快地睡上一觉,用不着担心潮水会将你卷走。
沙滩的北端正面有一座卧牛般的礁屿,其左下方有一个织女洞,再往左,是一片嶙峋参差的礁石区。织女洞口直径约五六米,厚度一二米,成不规则圆型,像一架巨大的望远镜,从中眺望很远很远的海面,气象万千。礁石区让人联想到古代一种恐怖的刑具——钉板,只不过礁石没那么锋利。站或坐在沙滩背后山麓的岩上,欣赏织女洞中和礁石区间的潮涌潮落,实在叫人叹为观止。涨潮了,潮头掀起,远远地涌来,愈涌愈高,猛地扑进织女洞,如一只发怒的狮子,咆哮着,同时化作一束白色的鲜花,冲着观潮者喷放。一霎那,鲜花散落为几注流水,回归大海。紧接着是第二次的汹涌、冲击,气势更加激烈,结果如前,然后又是第三次、第四次,一次比一次惊心动魄,直至退潮。退潮的情景与涨潮相反,潮头的冲击力逐渐减弱,最后只能恋恋地攀着洞沿,就像一个小孩子想窥视窗内,踮着双脚,小手儿刚够窗口,呲地又溜了下去,其无可奈何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爱琴山典故
中国爱情山也叫天河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的天河山风景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源生地、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经国家民俗专家考证,确认天河山就是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原生地,牛郎就生活在天河梁下的牛郎峪村,长年累月和他的老牛辛勤耕作。天上的仙女喜欢这里的山清水秀,经常下凡在溪水洗澡。
传说,牛郎在神牛的旨意下偷窥仙女浴,藏其仙衣,天分有缘,终成连理。两人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幸福美满。王母娘娘命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并用她的玉簪划了一条天河,将牛郎织女隔离在两岸,天河梁由此得名。据此,2005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天河山为中国爱情山,还被国家命名为“七夕”文化之乡。这一品牌在全国独一无二。其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经典爱情故事,构成了景区开发建设的主线。经过几年来的精心打造,形成了“牛郎庄、织女庙、月老峰、“缘”字牌坊、仙女池、情人谷、七仙柳、睡莲池、鹊桥相会、蝶仙谷、望郎亭、天下第一牝(pin)”等爱情景点20多处。
中国爱情山总面积30平方公里,距邢台市区65公里,交通便利,沿途风光优美。这里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这里群瀑飞雪,清泉鸣筝,水源丰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这里松涛阵阵,牛羊成群,又称“云顶草原”,爱情山属于国家4A级景区。
牛郎岗海滨浴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麓,由分布在晴川湾海域、跳尾湾海域的沙滩和岛屿组成,海域面积约40平方公里(其中景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其中,以奇特的海蚀礁石地貌景观见长的牛郎岗沙滩最负盛名。牛郎岗海滨沙滩平坦、明净,环山绿树成荫,周围礁石造型各异,有鸳鸯。
礁、织女洞、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这里海水湛蓝,沙质细软,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是开展帆板、游泳、赛艇、垂钓等活动的理想场所,又是踏沙、戏浪、拾贝的海滨旅游好去处。
门票:30元自驾:从福州马尾上沈海高速,往宁德温州方向,途经连江,宁德,福安,牙城,在秦屿太姥山高速口下高速,下高速后第一个路口右拐,直至一个大环岛路口,可看到一个大路牌,按路牌指示牛郎岗海滨浴场方向直走。直行至一三岔口可看到一宣传路牌(下图),沿路牌指示方向右拐直行可达嵛山岛,左拐可牛郎岗海滨浴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