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多代表送别时的情思缠绵,而“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却大不相同。
民谚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宋·秦观的《江城子》中说:“西城杨柳弄春柔”,唐·杜甫的《腊日》写道:“漏泄春光是柳条”。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方还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而在凉州,气候寒冷,杨柳不发。羌笛横吹出的怨声应该对着春风不度,不应记在杨柳的账上。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的意象多代表送别时的情思缠绵,而“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杨柳”却大不相同。
民谚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宋·秦观的《江城子》中说:“西城杨柳弄春柔”,唐·杜甫的《腊日》写道:“漏泄春光是柳条”。
在我国古代,一些地方还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
而在凉州,气候寒冷,杨柳不发。羌笛横吹出的怨声应该对着春风不度,不应记在杨柳的账上。
二月灞桥,春苔始生,垂柳婆娑。
这里便是汉唐盛世长安送别的地儿。柳,谐音“留”,柳枝娉婷又是丽都多情女子的化身,柳叶如眉,柳条随风如招手,所以,柳有“留人”意。
大抵当时都要折一段柳枝馈赠远行的人以为归思吧。此情此景,便是“执手相望泪眼,竟无语凝噎”。
无语,因为柳枝已代言内衷了,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很是感伤。其一也。
其实,相别的场景好难。走的人和送的人,都有一层未尽之意,别虽一绪,事乃万端,去留之间,其谁能言?二也。
《章台柳》,并非植于章台一树柳。故事说的是,唐天宝间,日后的大历十才子、当时的秀才韩翊流寓京师,与李王孙交为莫逆。
李蓄妓柳氏,人称“章台柳”。韩柳诗酒唱和,互相爱慕。
李呢,也是个性情中人,遂将万贯家资与柳氏悉赠韩翊,自己前往华山学道。韩中探花,适逢渔阳颦鼓,遂别柳氏赴侯希夷节度使处任参军。
番将沙吒利恃功强抢柳氏,柳拒不从。郭子仪军收两京,韩翊还长安寻柳不遇,随有此词,词牌就取自首句。
柳氏闻之,和以《杨柳枝》一词,“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然后,英雄侠士出现了:沙吒利部将许俊感韩柳诚挚之爱,骋马抢回柳氏,遂使韩柳夫妻团圆。于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里唯一和垂柳相关的,大概是他们可能也有灞桥相别吧。故事是不是史实呢,除了这两首应和之作和《章台柳》唐人传奇外,也没其他旁证。
但私心窃望这个美丽圆满的故事,是真的。 因为,缘份就是:万千红尘里,万千跋涉间,与千万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时没有别的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华老去了,那是中学毕业的时候吧?七天前的南平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微醺的昔朋旧友重拾流逝的时光,道起当年班级里沉醉缘份中的人和事儿。
虽然没人挖我的老底,可个中秘密却瞒不过自己朴实的同桌弟兄。穿过时间的巨岩,抬抬手,赠我《采薇》的人,已经走远,江湖两忘。
“还君明珠双泪垂”,许我下辈子要当我媳妇的人,大概不会失信吧?此前,任凭我曾经臆想过无数遍重逢的场景和那一瞬间的喜悦,唯一真切触及的,却是别离时的那个细节。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错。
而我,几乎都是一错到底。 一曲瑶筝空醉月,天帆野渡梦阑珊。
我,只是过客,不是归人。
折柳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关于“柳条”的古诗:
1. 李白《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2.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3. 《杨柳枝》 刘禹锡
花萼楼前初种时,
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
露叶如啼欲向谁?
4.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 杜甫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
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
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6. 白居易 《长安春》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7. 元稹 《景申秋八首》
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蜻蜓怜晓露,蛱蝶恋秋花。
饥啅空篱雀,寒栖满树鸦。
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古代送别诗为何常常写到柳?
因“柳”与“留”同意,写柳有挽留之意。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以上内容摘抄自百度百科。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4、《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6、《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
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8、《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
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
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10、《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11、《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12、《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13、《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14、《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
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
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5、《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
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16、《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17、《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8、《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
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
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19、《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0、《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望楼主采纳。谢谢。
柳下惠(亦称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子禽。余展无骇为鲁国司空(pn qk )。子禽官拜士师(掌管监狱的官)。因他居官清正,执法严谨,不合时宜,弃官归隐,居于柳下(今濮阳县柳屯)。死后被谥为“惠”,故称柳下惠。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 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也有传 说是:某年夏天,展获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展获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