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生抱柱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
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假。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
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
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
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此事《汉书·古今人表》、《艺文类聚》等书均有载。《史记·苏秦传》更以“孝如曾参,廉如伯夷,信如尾生”誉之。
后人遂用“尾生之信”、“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坚守信约,忠诚不渝。三国·魏·嵇康《琴赋》:“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玉台新咏·古诗八首》:“朝登津梁上,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汤显祖《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反观新新人类的“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婚恋观,不亦如同儿戏乎?□吴咏青。
是不是 “尾生” 的故事啊? 出处 --《庄子 ·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
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
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
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终于被活活淹死。
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
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
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龙阳: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前后的年间,是魏安厘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魏安厘王对于龙阳君的特宠也使得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余桃: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断袖:来源于西汉,主人公为汉哀帝与御史董恭之子董贤。西汉建平二年,一日,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发俊俏了,令后宫粉黛颜色尽失,哀帝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扩展资料:三个词都是形容同性之恋。同性恋,又称同性爱,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为,但这与基于高级情感的人类同性恋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人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具体表现。
西汉皇帝好男色是有传统的。汉哀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将后宫佳丽弃诸一旁,独宠董贤一人。
董贤不仅长得像个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像个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其人本是皇帝御殿的一名侍从(有官职但很小),出身京城贵族之家,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因绝世美貌为皇帝赏识,于是侍寝到了龙榻。汉哀帝对其相当宠爱,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塌而眠。加官近爵不说,连董贤的家人都享受了丰厚的皇家俸禄。
董贤很知道感恩,对皇帝也是尽心尽力,两人感情与日俱增。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于是毫不犹豫的抽出挂在床头的宝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不过这位享尽宠爱的美男子性情温和,老实本分并没有利用这种关系弄权,反而处处忍让。像很多老套宫廷剧一样,多数的皇族权贵对他相当不满,在那个时代皇帝有没有子嗣是国家大事,然而年轻的皇帝自从董贤之后便冷落了后宫嫔妃。再后来,随着宠爱的加深,朝野上下反董贤的声势也逐渐强烈,皇帝一意孤行,把三位以退还官爵威胁他远离董贤的权臣的爵位全部封给董贤。
不过好景不长,哀帝一向病弱,骄纵无度,二十六岁时突然病死了,临死前还欲将帝位让给董贤。他身边那一纵皇太后,皇后,权臣自然不甘啦。皇太后让王莽出来支持朝政,王莽极力弹劾董贤,不许他进宫。董贤知道大祸临头,于是上吊自尽,也是为哀帝殉情。他死后也不得安身,王莽疑心其假死,命人开棺验尸,据说被鞭尸,草席一裹扔在城郊。没收其财产,将其家属全部充军流放。
梁上君子的典故来源于《后汉书·陈寔传》
原文
(陈)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家乡间,秉心公正为人表率,若有争论是非,就到他那里求个公正判断,他一定据理详细说明对错,当事双方事后都没有什么异议。有人甚至说:“情愿被官府惩罚,也不愿被陈先生说不是。”
当年收成不好老百姓贫困,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地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干坏事的人不一定天生就坏,只是长期习惯了,才逐渐变得这样。屋梁上的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跳到地上,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然而你干这行也是被穷困所迫。”吩咐送给他两匹绢。从此以后全县盗贼绝迹。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据说,一天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掣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的身体压住,不能取出,待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来,一时性急,哀帝竟从床头拔出佩刀,将衣袖割断,然后悄悄出去。所以后人把嬖宠男色,称作“断袖癖”。当时宫女都加以效仿而割断一只衣袖。待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 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