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匈奴进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亲随到李广军中,这名亲随带了几十骑卫士出游,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骑士。
结果,卫士们全被射杀,亲随本人也中箭逃回。李广闻讯即率百名骑兵追击,亲自射杀其中两人,生擒一人。
刚把俘虏缚上马,匈奴数千骑兵赶来,见到李广等人,以为是汉军诱敌之兵,连忙抢占了一座高地。李广所带的百骑兵士慌忙欲逃。
李广大喝:“我们远离大军数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为是诱敌之计,必不敢攻击我们。”遂带领兵士向匈奴骑兵迎去,离匈奴阵前二里之遥,他令士兵下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们的意图,果然不敢攻击,只派一名将官出阵试探,李广飞马抢到阵前,将他射落马下,然后从容归队。
到夜半时,匈奴认为一定有汉军埋伏夜袭,遂引兵而去。相传,汉代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伤人,民皆惧之。
李广在此任太守时,经常出行围猎。一次,李广率众出猎夜归,乘着朦胧月色,从一山庄外经过。
这里山谷纵横,草木丛生,正是老虎出没处。李广与随从正在丛林行走,忽见一悬崖旁草丛中卧一个庞然大物,定目视之,正是一只大老虎。
李广忙张弓搭箭,双臂使出千均之力,猛射之,只听“嗖”的一箭,正射中那老虎。随从忙跑过去一看,中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其状如虎的巨石,横卧草丛,其状类虎。
再看那只箭,早已连同羽毛一起,没进坚石。连李广也怀疑自己竟有这般臂力,便复归原处,又张弓搭箭,照此巨石连射三箭,然而,箭触顽石,火星迸溅,箭折羽飞,竟无一支再入坚石。
建元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李广的堂弟李蔡,也做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
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
但因梁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汉军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
李广率领10000人马从雁门关出发去攻打匈奴。匈奴早就想活捉这位令他们闻风丧胆的“飞将军”,闻知李广率军来攻,便悄悄布置好埋伏,单等李广的到来。
李广率领部队同匈奴人相遇了。双方大战一场,匈奴兵很快便被杀得狼狈逃窜。
李广见敌人溃逃,不知是计,想趁机一举歼灭敌人,便指挥汉军杀了过去。突然,敌军伏兵从四面杀出,将汉军重重包围了起来。
李广这才发觉中了匈奴人的埋伏,他指挥汉军左冲右突,勇猛杀敌,想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匈奴兵也个个异常勇猛,因为他们知道,被围的汉将是李广,谁能活捉他便可升官晋爵。
汉军抵敌不过,伤亡惨重。李广也负伤倒地,被匈奴人俘虏。
匈奴兵捉住李广后,大喜过望。他们见李广伤势不轻,便用绳子编成一张大网,把李广放在上面,吊在两匹马中间驮着。
李广躺在大网中,闭着眼睛苦思脱身之计。他装出奄奄一息的样子,再加上染满鲜血的战袍,看上去真像一个生命垂危的重伤员。
匈奴兵以为他伤势太重,已经失去知觉,便不严加看管。李广纹丝不动地躺在吊网上,不时地悄悄睁开眼睛,观察四周的情况。
他发现,匈奴人对他的看押并不十分严。匈奴人押着俘虏又走了10余千米路,李广又一次偷偷睁开眼睛,他看见旁边一名匈奴兵骑着一匹十分健壮的马。
便决定夺马而逃。他趁那名匈奴兵不注意,猛地一跃,跳到了他的背后,趁他来不及反应,迅速夺过他的弓箭,然后纵马向南奔去。
匈奴兵们先是一惊,眼睁睁地见李广快马加鞭逃走后,便气急败坏地追了上去。匈奴兵不断放箭射击,李广见匈奴兵追上来了,便张弓搭箭,一连射倒了几个跑在最前面的匈奴兵。
匈奴人素知李广是神箭手,又见几个同伴已经中箭倒地,不由地有些心虚,不敢继续追击了。李广马不停蹄地跑了几十千米路,遇见了被打散的部下,便率领他们撤回了雁门关。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名将军带领人马分头出击。在四名将军中,要数李广年纪最大,资格最老。李广在汉文帝时候就做了将军;汉景帝的时候,他跟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过大功;后来,汉景帝又派他去做上郡(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太守。
有一次,匈奴进了上郡,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去追赶三个匈奴射手,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赶了上来。
李广手下的兵士突然碰到那么多匈奴兵,不由得都慌了。李广对他们说:“我们离开大营还有几十里地。如果现在往回跑,匈奴兵追上来,我们就完了。不如干脆停下来,匈奴兵以为咱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
接着,李广下令前进,在离开匈奴阵地仅仅两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命令兵士一齐下马,把马鞍全卸下来,就地休息。
兵士们都发急了,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
李广说:“我们这样做,表示不走,使敌人相信我们是诱骗他们的。”
匈奴的将领看到李广这样布置,真的有点害怕。他们远远地观察汉军动静,不敢上来。
这时候,匈奴阵地上有一个骑白马的将军,走出来巡视队伍。李广突然带着十几名骑兵翻身上马,飞驰过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后再回到自己队伍,下马躺在地上休息。
匈奴兵越看越怀疑。天黑下来,他们认定汉军一定有埋伏,怕汉军半夜袭击他们,就连夜全部逃回去。到了天亮,李广一瞧,山上已没匈奴兵,才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安然回到大营。
这一回,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军臣单于探明了汉兵的情况,知道四名将军中最难对付的是李广,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门,沿路布置好埋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广。匈奴兵多势盛,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李广的人马被打散,李广自己也受了伤,被匈奴兵俘虏。
匈奴兵看李广受了重伤,把他放在用绳子络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单于的大营去。
李广躺在那张吊床上动也不动,真的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十几里地,他偷偷地瞅准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的一匹好马,使劲一挣扎,猛地跳上马,夺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马去,调过马头拼命往南飞奔。
匈奴派了几百名骑兵追赶。李广一面使劲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回转身来,拈弓搭箭,一连射死了几个追在前面的匈奴兵。匈奴兵眼看赶不上李广,只好瞪着白眼让他跑了。
李广虽然脱了险。但是因为他损兵折将,被判了死罪。汉朝有一条规矩,罪人可以拿钱赎罪。李广缴了一笔钱,总算赎了罪,回家做了平民。
过了不久,匈奴又在边境骚扰,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担任右北平(郡名,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多少年来,李广一直在北方防守。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匈奴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人害怕飞将军,不敢进犯。
右北平一带没有匈奴兵进犯,可是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李广只要听说哪儿有老虎,总亲自去射杀。老虎碰见他,没有不给射死的。
据说,有一次,李广回来晚了,天色朦胧,他和随从一面走,一面提防着老虎,忽然瞧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使尽全力射了过去。凭他百发百中的箭法,自然射中了。
手下的兵士见他射中老虎,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楞了,原来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块大石头,而且这支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真是又惊奇,又佩服。
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也纳闷起来,石头怎么能射得进去呢?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但就是凭这一箭,人们都传说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射穿石头。
李广的一生,大都投入了抗击匈奴的事业。他身经大小七十几次战斗,由于他英勇善战,成为匈奴贵族心目中可怕的劲敌。但是李广在他一生的战斗中常常遭到意外的挫折。倒是两个新提拔起来的青年将军——卫青和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出色的战功。
李广将军之所以能够威震华夏、流芳百世,估计跟他那个威风八面的名号“飞将军”有关,自古以来名号就是最好的招牌,所以有名号的李广其知名度就远远超过秦朝的蒙恬,尽管前者没给过匈奴人任何重创,而后者却实实在在地将匈奴人驱赶了七百里,占领了水草丰美的河朔草原。
(后来被匈奴人夺回去了,再后来又被卫青夺回来了)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飞将军”这个名号的来历吧。 《史记-李将军列传》提到“飞将军”的地方只有一次,那就很好办,把这个名号出现时的前因后果分析一下就知道了。
在“飞将军”三个字出现之前,李广作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在元光五年四路大军出征匈奴之时,李广带的一万人全军覆没而他自己被俘,匈奴人将他放在一张绳网中间,用两匹马抬着回去领功。
可是别担心,咱们李将军出身名门、猿臂善射,单挑功夫绝对是中原武林第一人。且看李大侠,哦不,李将军是如何逃脱的:先是装死麻痹对方注意力,悄悄瞅准了一匹好马;看时机成熟便突然飞身从网中跃起,夺了马和弓箭飞速逃跑,看有人追便回身射死好几个。
这下子惊得匈奴人目瞪口呆:不得了了,这位汉朝将军会飞啊!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将军回来后,根据汉朝军法,全军覆没乃是死罪,但可以出钱赎罪。
李将军自然是花钱买命了,要不后面的故事哪里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被王立群教授忽略掉的公报私仇杀霸陵尉事件,跟本文关系不大,不说也罢。
然后由于韩安国在右北平战败,朝廷便重新启用李广,职务是右北平太守。就是在这里,文中第一次出现“飞将军”三个字: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史记-李将军列传》 表面看来,是李广镇守右北平的威风吓得敌人不敢靠近,于是送了个外号“飞将军”给他。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若干疑点。
首先,匈奴人为什么如此害怕一个被己方俘虏过的将军,我想不通。对于军人,我想不出还有比全军覆没、战败被俘更耻辱的经历了。
其次,匈奴人好几年不进攻右北平,真的是“不敢”?众所周知太史公对李广的偏爱,加上他既不是随军记者又不喜欢军事,所以他说匈奴“不敢去”,我们只能肯定匈奴“没有去”。至于为什么没有去,在下结合军事常识以及汉代地图来分析一下: 李广镇守右北平的时间是在韩安国兵败和再一次(跟随卫青)出击匈奴之间,也就是元朔二年到元朔六年之间。
这期间汉匈之间的状况如何呢?元朔二年,卫青夺取河朔,汉朝成立朔方郡。河朔草原对汉匈双方的重要性不亚于三国时期被抢得眼红并陆续送掉周瑜、关羽、吕蒙、刘备性命的荆州,匈奴人丢掉这个命根子自然也眼红,所以接下来几年,双方都在河朔附近的代郡、雁门、定襄、上郡拉锯,匈奴人没完没了地来骚扰,汉朝暂时没有大规模出击,只是积蓄力量;直到元朔五年,卫青率部一举歼灭了匈奴右贤王,不仅把匈奴从中间拦腰砍作两截更断绝了匈奴人夺回河朔的希望。
也就是说,李广镇守右北平期间,匈奴人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河朔周围(今内蒙古河套地区),距离右北平(今辽宁境内)远着呢。既然顾都顾不上那里,又何来“不敢去”之说?(ps:不要因为“右北平”长得象“北平”就说那里是今天的北京了,完全两码事) 好了,罗嗦到现在也该给出结论了。
回到一开始的论题,“飞将军”的名号是怎么得来的?我的推测有两种: 1、匈奴人在目睹李广飞一般从绳网中逃脱之后,第一次见识到如此高超的武艺,惊叹之余便称之为“汉之飞将军”。这是李广将军一生中最接近于“飞”的时刻。
2、匈奴人在元朔二年到元朔六年期间一边焦头烂额地跟卫青较劲,一边忙里偷闲地给远在渤海边的李广将军取了个名号“飞将军”,根据是什么,不知道,太史公没记载。 两种推测我都列出来,读者筒子们愿意认同哪一种悉听尊便;或者您给推测出第三种、第四种来,不胜欢迎之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