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
指米的颗粒。亦泛指粮食。
1,《南史·宋晋平剌王休祐传》:“以短钱一百赋人,田登就求白米一斛,米粒皆令彻白;若碎折者悉不受。”《书·益稷》“烝民乃粒” 唐孔颖达疏:“於是天下众人乃皆得米粒之食。” 唐 皮日休《正乐府·卒妻怨》:“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冰心《寄小读者》十:“一碗饭数米粒似的,吃了好几点钟。”
2,爱知力员工呢称:“米粒”是青岛爱知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员的昵称。“米粒”取自公司简写“IME” 中“ME”和“爱知力”中“力”字的谐音,同时也是国际权威导师蔡敏莉老师名字的谐音,因此“米粒”被定义为每一位爱知力员工的昵称。在传播爱的道路上,每一位米粒将秉承“I AM ME”的人本之道,传承蔡敏丽老师的经验之道,使我们的爱在荔枝(爱知力婚姻课堂的粉丝和学员)的心间播洒。也许一个米粒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集体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米粒也作为米诺夫斯基粒子的略称。米诺夫斯基粒子是《机动战士高达》中的一种架空粒子。
传说古印度的舍罕王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着,百无聊赖,每天要通过玩游戏方式来消遣度日,可当时印度国内已知的游戏技术难度低,舍罕王玩几天就失去了兴趣,便向全国重金悬赏新游戏来打发时间,并夸下海口说:“天下所有的游戏,只要他研究学习半个月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两年过去了,舍罕王对这种新游戏兴趣不减,越研究越觉得这种新游戏高深莫测,一直到他即将驾鹤西去,心里还惦念着这种新游戏——国际象棋。
舍罕王为了表彰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发明国际象棋的功绩,一天将他传到大殿,问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于是,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国际象棋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他下令将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还没到第二十格,袋子已经空了。
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么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使拿来全印度的小麦,国王也无法兑现他对宰相许下的诺言!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稍微算一下就可以得出:1+2+2^2+2^3+2^4+……+2^63=2^64-1(2的64次方减1),直接写出数字来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宰相西萨·班·达依尔所要求的,竟是当时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麦的总和!如果造一个宽四米,高四米的粮仓来储存这些粮食,那么这个粮仓就要长三亿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7500圈,或在日地之间打个来回。
国王哪有这么多的麦子呢?他的一句慷慨之言,成了他欠宰相西萨·班·达依尔的一笔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 正当国王一筹莫展之际,王太子的数学教师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对国王说:“陛下,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就像1+1=2一样容易,您怎么会被它难倒?”国王大怒:“难道你要我把全世界两千年产的小麦都给他?”这位教师说:“没有必要啊,陛下,其实,您只要让宰相大人到粮仓去,自己数出那些麦子就可以了。
假如宰相大人一秒钟数一粒,数完18,446,744,073,709,551,615粒麦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800亿年。就算宰相大人日夜不停地数,数到他自己魂归极乐,也只是数出了那些麦粒中极小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就不是陛下不支付赏赐,而是宰相大人自己没有能力取走赏赐”。国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召来宰相,将教师的方法告诉了他。
西萨·班·达依尔沉思片刻后笑道:“陛下啊,您的智慧超过了我,那些赏赐……我也只好不要了!”当然,最后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还是获得了很多赏赐(当然没有麦子了^O^)。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 偷鸡不着蚀把米 俗语。
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生米煮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为五斗米折腰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
唱筹量沙 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聚米为山 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
太仓稊米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比喻非常渺小。
飞米转刍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五斗折腰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鱼米之地 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凌杂米盐 形容零乱琐碎。
舐糠及米 舐:用舌头舔东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
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进逼。
生米做成熟饭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聚米为谷 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唱沙作米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米盐博辩 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粒米狼戾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画沙聚米 在沙上画地图,聚米为山谷,指画军事形势,运筹决策。 简丝数米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
比喻工作琐细。 山川米聚 指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
铁杵磨成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
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仁浆义粟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米已成炊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杵臼之交 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
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分。 血流漂杵 杵:捣物的棒槌。
血流成河,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
也泛指流血很多。 尘垢秕糠 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
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臼杵之交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
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
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粗衣粝食 粝:粗米。
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形容生活水平很低。
也指不追求生活享受。 井臼亲操 井:汲水;臼:舂米。
指亲自操作家务。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
形容穷苦。 数米量柴 比喻过分计较琐碎之事。
也形容生活困窘。 朝升暮合 零碎卖米。
形容生活困难。 粝食粗衣 粝:粗米。
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颗粒无收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
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暮爨朝舂 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
水米无干 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旧时指官吏清廉。
同“水米无交”。 粒米束薪 指粮柴少得可怜。
狧穅及米 比喻逐步侵蚀渐及全体。 太仓一粟 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
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放刁撒泼 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
形容极不讲理。 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食少事烦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金题玉躞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告贷无门 告贷:向别人借钱。想借钱但没有地主借。
指生活陷入困境。 蹈袭覆辙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以戈舂黍 用戈去舂黍米。
比喻达不到目的。 折腰五斗 折腰:弯腰。
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
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水菜不交 比喻彼此经济上没有往来。旧时指官吏清廉。
同“水米无干”。 囊漏贮中 指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
常比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亦作“囊漏储中”。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
极言生活费用之高。 樵苏失爨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
指非常贫困。 吹毛数睫 比喻目光短浅,只注意微末细节。
有气无烟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传说古印度的舍罕王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着,百无聊赖,每天要通过玩游戏方式来消遣度日,可当时印度国内已知的游戏技术难度低,舍罕王玩几天就失去了兴趣,便向全国重金悬赏新游戏来打发时间,并夸下海口说:“天下所有的游戏,只要他研究学习半个月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年两年过去了,舍罕王对这种新游戏兴趣不减,越研究越觉得这种新游戏高深莫测,一直到他即将驾鹤西去,心里还惦念着这种新游戏——国际象棋。
舍罕王为了表彰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发明国际象棋的功绩,一天将他传到大殿,问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于是,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国际象棋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他下令将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还没到第二十格,袋子已经空了。
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么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使拿来全印度的小麦,国王也无法兑现他对宰相许下的诺言!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稍微算一下就可以得出:1+2+2^2+2^3+2^4+……+2^63=2^64-1(2的64次方减1),直接写出数字来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宰相西萨·班·达依尔所要求的,竟是当时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麦的总和!如果造一个宽四米,高四米的粮仓来储存这些粮食,那么这个粮仓就要长三亿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7500圈,或在日地之间打个来回。
国王哪有这么多的麦子呢?他的一句慷慨之言,成了他欠宰相西萨·班·达依尔的一笔永远也无法还清的债。 正当国王一筹莫展之际,王太子的数学教师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对国王说:“陛下,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就像1+1=2一样容易,您怎么会被它难倒?”国王大怒:“难道你要我把全世界两千年产的小麦都给他?”这位教师说:“没有必要啊,陛下,其实,您只要让宰相大人到粮仓去,自己数出那些麦子就可以了。
假如宰相大人一秒钟数一粒,数完18,446,744,073,709,551,615粒麦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800亿年。就算宰相大人日夜不停地数,数到他自己魂归极乐,也只是数出了那些麦粒中极小的一部分。
这样的话,就不是陛下不支付赏赐,而是宰相大人自己没有能力取走赏赐”。国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召来宰相,将教师的方法告诉了他。
西萨·班·达依尔沉思片刻后笑道:“陛下啊,您的智慧超过了我,那些赏赐……我也只好不要了!”当然,最后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还是获得了很多赏赐(当然没有麦子了^O^)。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 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鬼谷算
我国汉代有位大将,名叫韩信。他每次集合部队,只要求部下先后按l~3、1~5、1~7报数,然后再报告一下各队每次报数的余数,他就知道到了多少人。他的这种巧妙算法,人们称为鬼谷算,也叫隔墙算,或称为韩信点兵,外国人还称它为“中国剩余定理”。到了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用诗歌概括了这一算法,他写道: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
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余数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余数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余数乘上15,结果大于105就减去105的倍数,这样就知道所求的数了。
比如,一篮鸡蛋,三个三个地数余1,五个五个地数余2,七个七个地数余3,篮子里有鸡蛋一定是52个。算式是:
1*70+2*21+3*15=157
157-105=52(个)
请你根据这一算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新华小学订了若干张《中国少年报》,如果三张三张地数,余数为1张;五张五张地数,余数为2张;七张七张地数,余数为2张。新华小学订了多少张《中国少年报》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