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杨家将的故事。 焦是焦赞,孟是孟良,他们是杨六郎的部将。 两个人是好朋友,行军作战,同生共死。就像七侠五义的王朝马汉,老是同时出现。 两个人虽然是好朋友,但个性迥然不同。 孟良缜密机敏,比较谨慎;焦赞勇敢果决,比较鲁莽。 杨家将名满天下,一门忠烈。但杨令公骸骨流番邦,却是杨家一件憾事。 六郎和孟良商议,想法取回令公骸骨。 焦赞无意中听到六郎和孟良的对话,心想,大家说我鲁莽,这一次我就先下手为强,赶在孟良之前取回骸骨,立下功劳,就没人笑话我了。 於是整理行囊,往幽州出发。杨家军营无人知晓。 不知情的孟良赶到幽州,几经辗转,终於取得骸骨。 孟良正想离去,黑夜中有人来争令公骸骨,孟良一时心慌,抽出利斧劈去,夜盗随即倒地。孟良拨转屍体一看,却是焦赞。 一场夜斗,孟良误杀焦赞。 孟良送回令公骸骨,随即又回幽州,背起焦赞屍体,走出城外,拔剑自刎。 这是焦赞和孟良的故事大意。 总之,他们是生死与共的好朋友,所以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欲知详细情节,可以翻开杨家将的故事好好参详。
记得采纳啊
“孟”就其字义讲: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不及思考,冒冒失失;勉力的意思;姓氏。
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郊是姓孟 孟姜女 无名无姓
孟姜女,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事实上她不是秦国人,而是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哭的也不是秦长城,而是齐城墙。杞梁后来讹化成万喜良或范喜良,其妻成为孟姜女。“孟姜”,孟为排行第一,姜为姓,是美女的象征性称呼,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诗经·小雅·有女同车章》有句“彼美孟姜”。现在流传的故事核心在唐朝的时候已经成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代表作有《游子吟》。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宫廷艺人,名叫 优孟,很正直,也乐于助人。
当时楚国令尹孙叔敖 帮助楚庄王治理国事,立下了很多功劳,楚庄王十 分器重他。孙叔敖去世时,曾告诉自己的儿子,如 果将来穷得过不下去了,可以请优孟帮忙。
孙叔 敖死后,他的儿子果然生活得十分困苦,于是向优 孟求助。 优孟穿上孙叔敖生前的衣服,戴上了他的帽 子,并且刻意模仿孙叔敖坐、立的姿势和他谈话时 的语气、神态、动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和练 习,优孟的言行举止完全像孙叔敖一样了。 楚庄王过生日那天,优孟前去祝寿。
楚庄王 大惊,以为是孙叔敖死而复生了,又十分高兴,要 求他再回朝廷任丞相。 优孟说:“请让我回家同妻 子商量商量,三天后给您回音。”
过了三天,优孟又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急忙 问:“怎么样,你妻子同意了吗?” 优孟说:“她不同意。
她说楚国的丞相万万做 不得!你看那个孙叔敖,生前忠心耿耿地辅佐大 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因此强大起来,并且称了霸, 可是他死后怎么样呢?他的儿子竟然一贫如洗, 只得靠打柴糊口。 我看,与其做孙叔敖那样的丞 相,还不如自杀好一些啊!” 楚庄王听出了优孟的弦外之音,这才发觉站 在面前的人并非死而复生的孙叔敖,心中不禁有 所震动。
接下去,优孟又唱了一支歌,追忆孙叔敖 生前的品行和功绩以及死后的冷落。如泣如诉的 歌唱,深深地感动了楚庄王。
于是,楚庄王派人找 来了孙叔敖的儿子,封给他寝丘四百户土地作为 邑地,并允许他终生享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