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5.鸿雁
9.阳关
13.梁园
好像高中的复习卷子呀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柔荑:柔嫩的荑草 凝脂:凝冻了的油脂,比喻光洁白润的皮肤。 这是卫风硕人在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写道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
看来,从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葱,也是美人所必备的要求。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而:假设联词,如果 仪:礼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如果不懂礼仪, 不死有什么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止:有,"止"作"之"的通假,极为牵强。
反而是"景"作"影"的通假,作如影随形解。止的本义为"停止"。
影行(德行)行(行走、模仿)止。正是见贤思齐,却力不能胜、心有不逮,才有感叹、仰慕、崇敬。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它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
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引申一下,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自己不上进的话就没就了。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焉:哪里。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那毛又应该依附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2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想要强加给人什么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理由吗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言:文章。文:内容。
你写的东西很空洞,所以就不会广泛流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去:除掉。
庆父:人名,鲁庄公的弟弟。意思是不去掉庆父这个人,鲁国就不得安宁。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懂得满足适可以止,就不会遇到危 3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想要得到什么 必须先要付出什么 即使说 要为你想得到的付出代价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畏:害怕 不怕死的人,怎么会把死当一回事呢?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太直了过后就会弯曲,太灵巧了过后就会笨拙,太能言了过后就会木讷。
形容一种事物达到极限了过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孰:谁的意思。孰不可忍:谁都无法忍受。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愤:思索。
启:启发。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不极力思索就得不到启发,不是想说而说不出来,就不会更想说出来。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敏:勤勉。
耻:以某某为耻辱。 勤勉好学,不把比向自己差的人问问题当作是一件耻辱的事。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仰:抬头 弥:更加;越发。
坚:坚固 抬头看才知道更加高,钻过之后才知道坚固。形容比想像的更加厉害。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厌:厌倦。
诲:教诲。倦:疲倦 学习不应该一会就厌倦,教诲人不应该一会就疲倦。
意思是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天热情。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谏:匡正;挽回。追:把握。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未来的事还可以把握。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张:与弛相对。张,施弓弦也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在大路上行走,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释义: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释义: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释义: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释义: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子猷兴】 参见伦类部·师友“访戴”。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不设弦】 参见文明部·礼乐“无弦琴”。
唐黄滔《赠友人》:“超然陶子性,留琴不设弦。” 【牛渚吟】 参见文明部·诗词“牛渚咏”。
唐李白《劳劳亭歌》:“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书白练裙】 参见器用部·衣冠“羊欣白练裙”。
元张雨《怀茅山》:“归来闭户偿高卧,莫遣人书白练裙。” 【出群】 参见动物部·飞禽“嵇鹤”。
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群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兰亭会】 参见伦类部·师友“永和人”。
唐权德舆《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师德量】 唐刘(左饣右束)《隋唐嘉话》卷下:“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
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忧。
'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
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若笑而受之?'”◆指人宽容大度。
宋王十朋《将过万桥用前韵寄大年先之》:“师德量宽真耐事,沈郎诗瘦不胜衣。”另参见人体部·头面“娄公唾”。
人物部·将相“唾面娄”。 【竹林游】 参见人物部·圣贤“七贤”。
唐储光羲《仲夏觐魏四河北觐叔》:‘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声洒梁园】 参见天文部·气象“梁苑雪”。
唐齐己《贺雪》:“歌扬郢路谁同听,声洒梁园客共闻。” 【李郭仙】 参见伦类部·师友“仙侣同舟”。
唐岑参《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何可一日无此君】 参见植物部·草木“此君”。
唐宋之问《绿竹引》:“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灵和标格】 参见植物部·木本“张绪柳”。
唐韩偓《柳》:“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林宗巾】 参见器用部·衣冠“折角巾”。
宋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之五:“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 【披鹤氅】 参见植物部·木本“王恭柳”。
宋苏轼《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之三《竹阁见忆》:“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乐画天真。” 【拥鼻吟诗】 参见文明部·诗词“洛生咏”。
唐韩偓《雨》:“此时高昧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柏梁宴】 参见器用部·宫室“柏梁台”。
唐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 【爱鹅】 参见动物部·飞禽“换鹅”。
唐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骏马换小妾】 唐李冗《独异记》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
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
◆咏人风流倜傥。唐李白《襄阳歌》:“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骏马换倾城”。人物部·妇女“酬騄駬”。
【雪唱】 参见文明部·礼乐“曲高”。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脱巾漉酒】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指嗜酒。宋朱松《春晚书怀》:“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另参见器用部·衣冠“漉酒巾”。器用部·饮食“纱巾酒”。
【章台走马】 《汉书·张敞传》:“(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指风流潇洒。
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另参见地理部·城建“走章台”。
动物部·走兽“章台马”。 【落帽欢】 参见器用部·衣冠“孟嘉帽”。
唐盂浩然《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疏受杜门】 参见伦类部·亲眷“二疏”。
唐李绅《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 【棋赌山阴墅】 参见人事部·情感“喜折屐”。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 【一瓢欢】 参见人物部·圣贤“颜回”。
唐卢纶《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三径春自足,一瓢欢有余。” 【二顷田】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北报赵王,乃行过肥阳,…二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雄阳负部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指供温饱的田产,或用作归隐之词。
元萨都刺《上赵凉国公》;“笑辞天上九鼎贵,来种江东二顷田。”另参见人事部·雅逸“二顷田”。
参见地理部·土石“二顷田”。南朝梁吴均《咏怀》:“二顷且营田,三钱柳饮马。”
【白社幽闲】 参见地理部·城建“白社”。唐李商隐《和刘评事永乐门居见寄》:“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玄石饮】 参见器用部·饮食“千日酒”。唐李峤《酒》:“会从玄石饮,云雨出圆丘。”
【东山高卧】 。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3 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典
“烂柯人"出自于:
围棋著名典故,语出《述异记》。从那时起,很多与围棋有关的故事都以烂柯指代,如《烂柯谱》等。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翻译:
新安郡在今浙江衢州,故事中所说的石室山,因为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已经被人们称为烂柯山了。故事说晋代王质砍柴的时候到了这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他吞下了那东西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结草衔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语“结草衔环”的典故不仅向我们讲述了成就这美德的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是一亘古不变的天理。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撕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衔环”典故则见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注引《续齐谐记》,杨震父亲杨宝九岁时,在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坠落在树下,为蝼蚁所困。杨宝怜之,就将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只给它喂饲黄花,百日之后的一天,黄雀羽毛丰满,就飞走了。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并以白环四枚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君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象这玉环一样洁白无暇。”
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官职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诵。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原文』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
续齐谐记曰:“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余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后汉书·杨震传》)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作者:严蕊(生卒不详),女,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
【译文】 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 颜色红白相间,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 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阿!) 【鉴赏】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 ——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 “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