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
典源:《宋史·杨时传》
故事:杨时和宋游酢早年曾向程颐学习,并且考取了进士。一次两人相邀又到洛阳向程颐求教。到了程家,先生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于是,两人便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等到程颐睁开眼睛,门外纷纷扬扬的飞雪已在地上积了一尺厚了。
锦屏射雀:
典源:《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故事:隋朝末年,战乱不定,各路诸侯争雄天下。窦毅不愧老谋深算,为女儿择婿别出心裁。一次窦毅指着大公主说:“这女子才貌双全,不能轻易许配人家,应当为她选择一个好的丈夫。”因此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求婚的人,均给两支箭让射,暗定若有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大公主嫁给他。有几十人前来求婚,但都未能中标,后李渊到来,两箭分别射中两只孔雀的眼睛。窦毅见了十分高兴,便把女儿许配给李渊。当时战乱以武治国平天下。
指鹿为马:
典源:《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事: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但又怕别的臣子不服从,就设法试探。他故意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并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问其他大臣,有的不吭气,有的巴结赵高就附和说是马,也有的说是鹿。赵高就把说是鹿的人暗害了。
以上供参考,望采纳~ 如果需要更多,好可以补充~
哈哈,跟参禅悟道有关,偶也不明白~~
听驴叫是怎么回事儿没找到
见桃花而悟的典故找到了
灵云见桃花by - 2006-7-27 9:21:00【禅宗公案】
师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静心斋小译】
灵云志勤禅师参禅参了二三十年,参不通,这一年的一天,因为见桃花而彻悟大道,悟道后写了一首偈子:“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我追寻佛法大道已经三十多年了,冬去春来叶落芽发也小悟了很多次。自从一见桃花悟得了佛法真谛,亲见了本来面目,得证大道,永远都不会怀疑了。)
【禅外流云】
见桃花悟个什么道
南怀瑾先生在讲述灵云禅师悟道时说:“灵云禅师参禅参了二三十年,没有参通。有一天,忽然放松一下,站起来,要松驰松驰,一看花,花还是花,我还是我,眼睛看到花的时候,心念已经不在花上了,那个视力的功能回转来,视而不见,眼里没有桃花,心里也没有桃花,这时正在用功吃紧之际,心里很紧张,抬头一看这个东西,眼睛对着它,马上一返照,心念顿时一空,如此而已,没什么稀奇。岂止看桃花而悟道!看什么都一样。”
南怀瑾先生的这段文字可不要轻易看过去,对于很多参禅或念佛或修止观的人来说,这短短的文字里已经包含了怎样用功、用功到紧要关头、彻悟大道的方法。就这么简单,但也这么的高难。
灵云禅师见桃花悟道,等于前面《观音入理之门》那桩公案百丈怀海有个徒弟在挖地时听到鼓声而悟道是一回事;也等于大居士黄庭坚参禅参到紧要处,枕头落在地上,“扑”的一声,悟道了,是一回事。
六世达赖也写了关于见桃花悟道的诗: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你尚多情。
此外,宋代怀深慈受禅师也写了关于桃花的悟道诗:
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着便淆讹。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悟道的人在一瞬间即经历了天地裂变的奇异自然之境,亲自见到了本来面目,如来呀、佛呀、道呀、上帝呀等等名相,一概明白无疑。而旁人看来,没有什么变化,但自然现象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修行人的大悟而出现变化的,比如花草树木开出优昙花。平常都不开花的树子,无论在什么季节,只要旁边有一个人悟道了,就要开出极为优美极为艳丽极为好看的优昙花,持续时间不长,1-3天的样子。另一种就是在一段时期之内,修道人悟道的地方飘满了奇异的香味,世间难得闻到,闻到的莫不心安意静,身得清凉,极为舒适。还有一种就是阴沉了许久的天空突然放晴,空气洁净明朗,太阳被七彩的光晕所包围。等等。
这些自然奇景很难遇到,说明真悟道的人也极少极难。
黄龙《灵云见桃花悟道》:“二月三月景和融,远近桃花树树红。宗匠悟来犹未彻,至今依旧笑春风。”诗意脱胎于崔护《题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诗写踏春见桃花时勾起的一段缱绻情怀,慧南诗则以省略的“人面不知何处去”,喻见桃花悟道的真正意旨已经在参禅者的寻思拟议之际飞逝而去,留下夭夭桃花“至今依旧笑春风”,
沉迷不悟 (chén mí bù wù)
解释:形容不知觉悟。
出处:
示例:赌博已使他倾家荡产,他却依然~,无法自拔。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彻大悟 (dà chè dà wù)
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示例: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决心离开下流社会,迈步走进上流社会了。 ★欧阳山《苦斗》四三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大澈大悟 (dà chè dà wù)
解释: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出处:元·郑德辉《伊尹耕莘》楔子:“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示例:到这时候,我仿佛~了不是?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编》第四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幡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解释: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出处:王朔《许爷》:“所幸作者还没有让他的主人公说出那些道貌岸然的话,用道德的说教来使堕落者幡然悔悟。”
示例:他苦口婆心地劝解终使他~,及时回头。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翻然改悟 (fān rán gǎi wù)
解释:翻然:回飞的样子,形容转变很快;悟:醒悟。形容很快认识到过错而悔改醒悟。
出处:《金史·完颜匡传》:“一旦犹子翻然改悟,斥逐奴隶,引咎谢过,则前日之嫌便可销释。”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翻然悔悟 (fān rán huǐ wù)
解释: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示例:虽始行不端,而能~,改弦易辙,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豁然大悟 (huò rán dà wù)
解释: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宋·睦安《祖庭事苑》:“闻道安讲《般若》,豁然大悟。”明·李贽《四书评·孟子七》:“曰:‘吾今而后’,是豁然大悟语。”
示例:颜渊至此,~矣。 ★明·袁宗道《读〈论语〉》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豁然顿悟 (huò rán dùn wù)
解释:同“豁然大悟”。形容彻底晓悟。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豁然开悟 (huò rán kāi wù)
解释:形容彻底晓悟。同“豁然大悟”。
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慧远法师》:“初闻安师讲《般若经》,豁然开悟,叹曰:‘九流异议,皆糠秕耳。’”
示例:
执迷不悟 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
坚持错误而不觉悟。恍然大悟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紧箍咒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
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火眼金睛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
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大澈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
形容彻底醒悟。翻然悔悟 悔:悔恨;悟:觉悟。
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
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香象渡河 佛教用语。
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得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
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
指在某方面造诣。憬然有悟 憬然:觉悟的样子。
有所觉悟。至死不悟 至:到;悟:醒悟。
到死也不醒悟。沉迷不悟 形容不知觉悟。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触处机来 指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心领神悟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同“心领神会”。一闻千悟 形容悟性极高。
指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豁然开悟 形容彻底晓悟。
同“豁然大悟”。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
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阳明“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
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吉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
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
六月升南京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 此后6年许,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
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
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谥文成,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编辑本段明史纪传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状元。
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
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华讲大学衍义,至唐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
帝命中官赐食犒劳,正德初年,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职。
旋以会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
华性孝顺,母岑氏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
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
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
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量移庐陵知县。人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情改之验封。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
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比战死。
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詗贼,贼动静无勿知。
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 明年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钅康战死。
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
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
其年七月,进兵大庾。志山乘间急攻南安,知府季系败之。
副使杨璋等亦生絷日能以归。遂议讨横水、左溪。
十月,都指挥许情、赣州知府邢旬、宁都知县王天与各一军会横水,及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一军会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遏其奔轶。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
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
乘胜克横水,志山及其党萧贵模等皆走桶冈。左溪亦破。
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蓝廷凤等方震恐,见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而、文定已冒雨夺险入。
贼阻水阵,直前搏战,文定与戬自右出,贼仓卒败走,遇淳兵又败。诸军破桶冈,志山、贵模、廷凤面缚降。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时湖广巡抚秦金亦破福全。
其党千人突至,诸将擒斩之。乃设崇义县于横水,控诸瑶。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 初,守仁之平师富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咸请降。
及征横。
杨简爱民
金人大饥,来归者日以数千、万计。边吏临淮水射之。杨简戚然曰:“得土地易,得人心难。薄海内外,皆吾赤子,中土故民,出涂炭,投慈父母,顾靳斗升粟而迎杀之,蕲(祈)脱死乃速得死,岂相上帝绥四方之道哉?”即日上奏,哀痛言之,不报。(《宋史·杨简传》)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前句典出《后汉书。
马援传》: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援乃击牛酾酒,劳飨军士。
从容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余,但自苦耳。”
当吾在浪泊﹑西里闲,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时语,何可得也! (翻译过来就是:马援被封新息侯,很是显达。 他有一次犒赏部署的时候说:“我的叔伯兄弟以前劝我‘读书人一生只求够吃够穿,乘一般的车,驾普通的马,在郡县任个副佐,也就可以了。
再想得更多,只是自找苦吃。'当我南征时,身在沼泽迷雾之中,强弩未灭,毒气熏蒸,见到天上的飞鹰堕入水中,想到从弟以前的那番话,十分感慨!”) 后来多表达危难中悔悟之情,或比喻登高必有重跌。
如: 黄遵宪“仰看跕跕飞鸢堕,转忆乡人下泽车” 汤显祖“不见南鸢坠,安知茂林乐” 苏轼还在他的《山村五绝》之五“不须更待飞鸢堕,方念平生马少游”中也用过这个典故 后句典出《史记·李斯列传》:秦相李斯因受赵高陷害,于秦二世二年七月,被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翻译过来就是:李斯竭诚为秦,然而受到陷害,临刑前,想到不能再与其子牵黄犬共出上蔡东门去追猎狡兔,便父子相对大哭。) 后来都用“上蔡牵黄犬、上蔡苍鹰、思牵犬、黄犬悲、黄犬叹”等指蒙祸受害,后悔莫及;或用写离开官场的自由生活。
如: 刘禹锡“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 李白“华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白居易“故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陆游“君不见猎徒父子牵黄犬,岁岁秋风下蔡门”皆用此典。 诗中表达的就是苏轼对舒焕生活的羡慕和向往。
但其实苏轼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厌倦了官场险恶,一方面他还是希望能施展抱负,这其实和马援一面留下“跕鸢之悟”的典故,一面却又留下“马革裹尸”的典故道理是一样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7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