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每一尊佛出世都有这么八种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宫 3、弃位出家 4、苦行学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觉(即成佛)7、讲经说法,开导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8、示现灭度,入涅槃 这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故事,当然,包括下一尊弥勒佛。
而每个佛的故事都有差异,这里略举一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个儿子与一个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七个儿子、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
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著一根拐杖还捧著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乞丐,要饭的,福薄到没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弯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加紧脚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回答: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把我赶出来。
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话。我们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到问题在外,不在内,孩子娶妻生子了,无法容纳我,所以才把我给轰出来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人家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在埋怨他的儿子、埋怨他的媳妇,因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们不养我,没有反弓自省,没有改正自己过错的认识。说著他抬头一看,认出是佛陀,赶紧跪下说: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你看还是要教育别人,还是要求佛陀帮助他,看来这个老人家是一点道理都不懂。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惠能大师说 的,他不知道向内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说,道理要用心听,它翻译成普通话了,可能就是谛听。
他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老人说:那要启发我的儿子,教育他们就难了。
你看他还是认为要教育儿子,要启发别人。因为现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
你看还是想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问:我要如何用心?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咱们说这是什么?止,止住妄念,止在哪里?止在拐杖上;完了,观。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其实佛陀很婉转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就是不会感恩,换句话说,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会当乞丐。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因为它帮助你走路,这是第一条,你要看到,你要知恩。第二件事,怎么观察这个拐杖,若有恶狗跑来,你可以用拐杖赶走它,第二个作用。
佛陀启发他,你手里这个拐棍,第一帮你走路,第二有恶狗来,它可以把恶狗赶走,保护自己。涉水时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你看第三个作用。
过河的时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浅,来保证安全。它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怪不怪,迷信吗?我怎么感恩这根拐杖,我的儿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为什么佛选了一个乞丐而讲出来?它说明一个道理,贫贱福薄到像乞丐这样的人,都有要感恩的东西,更何况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
乞丐,社会的最底层,而且是老婆罗门,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要饭度日,就这种人都有要感恩的对象。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当乞丐,就是因为你不会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也不可能把好的命运给你,只能把教育给你、把方法给你,你自己要照著修,福就来了,就能感化你的儿子。老人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我还能靠谁?你看启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而已,这根拐杖给我的帮助最大,我应该感恩。你看,找到感恩的对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听话、老实、真干!拳拳服膺,一丝不苟,坚决落实,不再抱怨儿子娶妻生子,没有心照顾我,所以把我轰出来了。
用那个时间,不干这个,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一心一意的感恩,每一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你要在今天咱们说不是傻子吗?原来是叫花子,今天变成疯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时他脱口而出,边走路边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让我探测水的深浅,感恩拐杖保护我的身体轰走恶狗。你看这三件事,做这样的观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儿子的这种怨气。
他不断不断的感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最爱。
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若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报。真的吗?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他告诉你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们看看这七个儿子是怎么转变的?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去求佛赐福,自私自利,到这个时候,想要福,谁不想要福,谁不想过好日子?人生一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们一块去,找。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在世俗的眼中,你有钱、有势、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此人答曰:“正因为如此,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佛祖笑笑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某日,一游客就要因口渴而死,佛祖怜悯,置一湖于此人面前,但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之原因。答曰:湖水甚多,而我的肚子又这么小,既然一口气不能将它喝完,那么不如一口都不喝。”
讲到这里,佛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那个不开心的人说:“你记住,你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
注:舍利佛与目犍连为佛十大弟子!六祖是禅宗六祖!1舍利弗露宿记佛陀在世时,常在恒河的两岸教化众生,有一回来到王舍城,舍卫国的给孤独长者就到王舍城邀请佛陀,请示佛陀是否在王舍城宣讲完后能转到舍卫城弘法?佛陀很欢喜地接受了。
当时从王舍城到舍卫城,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从王舍城往北直走,然后由恒河渡船过去,再继续往北走:经过须弥山(即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还要走过蜿蜒险要的山腰,接着再往西走好几天才能到达。他们走到接近舍卫城的途中,已近黄昏,弟子群中就有人说:「佛陀,大家都已经很累了,今天绝对无法到达舍卫城,是否在附近的精舍休息一夜?」佛陀慈悲地答应了,就在附近的精舍安顿。
印度的气候白天炎热,晚上寒冷,佛陀睡到半夜时感觉有点冷即起身端坐。那时佛陀突然打了一个喷嚏,而且听到外面也有人在打喷嚏,往外一看,原来树下有一个人。
佛陀就问:「树下是什么人?」 外面的人回答:「佛陀!是我,舍利弗。」 佛陀说:「来!你为什么在树下?」 舍利弗说:「佛陀,昨晚到达精舍后,大家都急着找休息的位置,后来没位置了,我只好住在树下。
」 佛陀听了,隔天早上就聚集弟子们说:「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为什么你们要争先恐后呢?你们可知道,在你们当中谁可以坐首位?谁可以喝第一杯水?谁可以受第一个施主供养的食物?」 那些比丘们因为太年轻了,大家的回答都不一样,有人说:「有王族身分的刹帝利族才可以坐第一位;因为他们的地位高,可以喝第一杯水、接受第一个供养。」有人说:「不对,应该是婆罗门宗教家,因为宗教家地位崇高,出家后更应该尊重他、礼让他。
」有人说:「不对,应该是修行得到神通的人才可以坐第一位、喝第一杯水,受第一个供养。」 佛陀说:「诸位比丘大家注意听,在这里修行的人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阶级的分别,不是其它宗教所能超越的,也不是得神通的人就可以坐第一位。
在我的教团里,你们接受的是平等的教化,既然是平等的教化就要有彼此互相敬重、礼让之心,这个团体才会美。初出家的要知道尊重早出家的前贤,比你们年长的都要敬重;他们能够老实修行,戒行就比你们好,他们先出家,早吸收佛法,内修外行德行平齐就称作长老,你们年轻人要懂得敬重长老、尊重秩序。
总之,能够修德修心,又能弘扬佛法的人就可以坐第一位,喝第一杯水,受第一个供养。」 佛陀讲完这些话后,那些年轻的比丘们已知道佛陀教化的主题了。
昨晚因为大家都走得很累,每一个人都想找个好位置安歇,没考虑要礼让、尊重长老,让舍利弗在树下过了一夜,备受霜风露水,大家都很惭愧地向舍利弗道歉;此后他们便知道要彼此尊重,尤其是要依法礼让长老,因此僧团一片和气。 佛陀的教育就是在境界中随境「观机说法」,让弟子们去恶向善,知道什么人才可称为「长老」,应该如何尊敬他人,大家应如何互相体贴;像舍利弗露宿这件事,当时彼此若相让一点,即可空出一个位置,不是皆大欢喜吗?我们学佛一定要学会「去贪」,不要贪那么一点点,如果人人都能自我收敛一些,生活自然可以过得更和乐! 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很小的地方也不要轻视,若疏忽了,那么我们的心就会不安定;总之,学佛要从小处着手,对于肯用心的人而言,佛法确实就在生活当中啊!2目犍连救母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处事都有非常不好的举止,他非常担心,不知道母亲往生后,到底会落在何处?目犍连急于想知道他的母亲生在何处,于是进入定中看到一处很恐怖的地方,原来那里就是地狱。
在地狱中,目犍连尊者看到被行刑的罪人,样样刑具都有,每一个都非常的可怜,真的非常苦啊!再走到饿鬼道的境界中,他看到的饿鬼模样都是:圆又大的肚子、细又长的脖子、干如柴枝般的手脚,每个都在哀嚎、饥饿难耐,那种境界令人惨不忍睹。当他看得十分不忍时,忽然看到日日夜夜思念的人——他的母亲。
他的母亲也如同饿鬼道的众生一样,愁容满面、泪水涟涟,饥饿 正煎熬着她,目犍连尊者看了内心非常痛苦。目犍连问她的母亲受了 哪些苦报?她的母亲说:「我非常饥饿,没有水、没有食物可吃:肚子里好像有火在烧,我急需要水,还有粮食!」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号称神通第一,他立刻运用神通,变出一钵饭、一壶水,恭恭敬敬地送到母亲面前。
他的母亲十分欢喜,尽管双手无力,也忙忙伸手来接,她忍着颤抖和痛楚,将食物拿到嘴边,想先喝口水再吃饭;可是,饭与水才一到嘴边,她的口中就吐出一团大火,瞬息间水干了,饭也变成了焦炭。 目犍连看到了这种境界,非常痛心也觉得万分无奈,尽管他的神通广大,但是母亲的业障如此深重,让他无能为力,因此带着万分的失望从定中醒来。
当他出定后,赶紧去请教佛陀,在佛陀面前恭恭敬敬、五体投地礼拜说:「佛陀!我心里很痛苦!到底我的母亲曾种下什么业?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救她呢?」他泪涟涟地诉说。 佛陀说:「众生的业力确实是自作自受啊!你的母亲生时造下了贪、瞋、痴的恶业;她贪。
唐朝,文宗皇帝生性嗜好蛤蜊,沿海民众总是不断地捕捉蛤蜊进贡朝廷。有一次御厨在烹调时,一打开蛤蜊的硬壳,见壳内一尊酷似观音菩萨的形象,梵相具足,非常庄严,文宗就以美锦宝盒供奉在兴善寺,让大家瞻礼。水产的蛤蜊,其中现出菩萨圣像,太过稀奇,因此唐文宗在上朝时,问群臣道:
“众卿之中,不知有谁知道蛤蜊内出现菩萨圣像,是象征什么祥瑞之兆?”
有一位大臣说道:“此乃超凡入圣之事,非一般学者凡人能知,圣上如必须探究此事,在太一山有药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闻强记,可以诏来询问。”
惟政禅师到达宫中后,便告诉唐文宗道:
“物无虚应,此乃开启陛下信心。《法华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今菩萨现身,乃为皇上说法!”
文宗道:“菩萨虽已现身,但未闻其说法?”
惟政禅师立即解释道:“陛下认为此蛤蜊中现观音圣像,能否启发陛下的信心?”
文宗皇帝说道:“这种稀奇的灵异之事,是我目睹,当然相信。”
惟政禅师道:“陛下既已起信,那菩萨已为您说法说好了。”
药山惟政禅师对唐文宗的说法,极尽巧妙,此种灵慧均由禅心中得来,所谓有了禅心,真是信口说来,皆成妙谛。吾人对佛法禅道能有体悟,则世间上一色一香,一草一木,无不是道。你如懂得:那青青杨柳,郁郁黄花,都是诸佛如来的法身;你能明白:那江海涛声,檐边水滴,都是诸佛如来说法的声音。哪里一定要观音现身呢?哪里一定要观音说法呢?
生长药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又昏庸又暴虐。
有一次,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国王见这个女孩这么小,就把医生叫了过来,命令道:“去给我找药来,让我的女儿吃了,立刻长大。”
医生不敢拒绝国王的要求,因为那样的话,暴虐的国王会马上把他杀掉。这位聪明的医生想了想,对国王说:“我知道有一种好药,如果给陛下的女儿吃了,她就能够立刻长大。
但现在仓促之间,我手里没有这种药,必须到远方去寻找。”国王听了,便让医生马上去找药。
医生又说:“还有一个条件,在我找到药之前,陛下不能见您的女儿。如果您看了女儿,这药就不灵了。
等我找到药给服了之后,再把她带来给您看,您就会看到一个长大的公主了。”国王答应了医生的要求,让大臣把他的女儿带走了。
医生便出去,到很远的地方找药去了。过了十二年,医生才回来,找到国王的女儿。
这时,这位公主已经长成—个大姑娘了。医生随便给她服一种药,然后便带上她去见国王。
国王看见女儿,十分高兴,心里想:“这真是个好医生,给我的女儿吃了药,就叫她一下子这么大了。”于是,国王便吩咐侍从们拿来许多珍宝,赏赐给这位医生。
众人知道了这件事,都笑国王无知,不知道计算女儿的年龄,看见女儿长大了,还以为是药的力量,实在是愚蠢极了。——据《百喻经》两队商人有一次,世尊释迦牟尼在法会上,给诸比丘僧讲述了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往昔无量阿僧祗劫以前,有两个各有五百个商人的商队,在波罗奈地区筹集了金钱、食粮,准备好许多帆船,决定远行寻宝。他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大海深处。
商船在大海中行驶了很长时间。这一天,他们突然发现一座宝岛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在那个岛上有众多的珍宝、美女,使他们—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这时,第一队商队的头领看到此景,即说道:“我们舍财舍命寻宝,辛辛苦苦来到这里,这里美女、财宝无其不有,人生一世能享受这些也就足矣!我们还不如就住在这里吧!”可是,第二队商队的头领看到此景,即冷静地说道:“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这个宝岛虽无奇不有,但一定不会长久的!”众人听了,正在犹豫不决之际,正好有—个天女路过此处,心中怜悯这些商人,便在空中对众商人说:“你们在此地虽然暂时能享受一些快乐,但这一切都将不长久,再过七天,这个小岛将要被大海吞没!”这个天女说完后,即消失而去。
又有—个魔女从此经过,她想让这些商人都被大海吞没,即在空中对众商人说道:“你们不要走,这个宝岛怎可能会被海水吞没呢?如失去机会,这些钩人魂魄的美女、奇妙的珍宝,世上去哪儿再找呢?刚才那个天女是骗你们呢,你们可别相信她所说的!”她说完后,也随即消失而去。那个商队的头领听后,即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不要信那第一个天女的话,我们大家还是呆在这岛上,享受五欲之乐吧!”第二个商队的头领则对他的手下说道:“你们切莫为贪享一时之乐而将性命丢掉,还是快快装些珍宝,不要贪恋此地。
那天女的话是真实不虚的啊!”果然,过了七天后,如天女所说,大海的波涛将宝岛吞没了。第二个商队的人,由于早有准备,都呆在船上,所以安然无恙。
而那第一个商队的人,由于只顾贪恋玩乐,都被大海吞噬了。第二商队的头领曾设法用矛钩来救第一商队的头领,但是浪大风险,没有成功。
这时释迦牟尼佛转脸对长脸老舍利弗说:“你知道吗,那第一商队的头领,即是现在提婆达兜的前身,那第二商队的头领,即是我的前身。”接着,释迦牟尼佛又对众比丘僧说道:“那时候的第一商队的五百个商人,就是今天的提婆达兜的五百弟子;那时候的第二商队的五百商人,即是今天的五百罗汉啊!而那时的天女即是今天的舍利弗;那时的魔女即是今天的满月比丘啊!”——据《兴起经》上卷装瞎的工匠在古时候,当一个工匠师傅可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不但从小就要忍气吞声地跟师傅学艺,出师后还要被迫为国王服各种劳役。
为了逃避服劳役,工匠们想出各种方法。有一个老工匠师傅。
他为国王服役已经很久了,制作了许多非常精美的工艺品,国王常常把它们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大臣。尽管老工匠操劳了一生,却还是—贫如洗,他很想逃避国王的劳役,却又不敢逃跑,因为那样是会被治罪的,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行了,那就是向国王求情。
他下了很久的决心,终于鼓足了勇气,去求见国王:“启奏陛下。”他壮着胆子哆哆嗦嗦地说:“臣蒙陛下的器重,得以为陛下效力。
但臣如今年老体衰,眼睛也因长年劳累过度,瞎得几乎看不清东西了,再也无法为陛下工作了。所以,臣想告老还乡,求陛下恩准。”
“你是我的老工匠了。”国王有些舍不得让他走,“你做的东西我特别喜欢,有心不让你走吧,但你为本王工作几十年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赏你一百两银子,回家好好安享晚年吧。”“谢陛下洪恩!谢陛下洪恩!”老工匠闻听此言,喜出望外,高兴得连连叩头。
老工匠的事很快就在工匠们中间传开了,大家都很羡慕他的福气,纷纷议论起来:“你听说老工匠装瞎的事了吗?”“听说了,他跟国王说眼睛瞎了,其实他根本就没瞎,比我的眼睛还好使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