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比如:杨宗保、穆桂英,杨延郎、琼娥公主,佘太君等。
但,正是这些介于历史、虚构之间的人和故事,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色泽与情趣,加重了英雄人物的层次感和传奇性,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可喜的是,作品敢于冲破千百年来的封建束缚,大胆地描写了广大妇女在社会上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
同时,作品也影射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罪孽:男人们作战都纷纷死伤,只有依靠妇女去前赴后继,何为家?何为国?和平是压倒一切的真理!岳家军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
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
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
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
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
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
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
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
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
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
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
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
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
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
1、岳飞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2、柳下惠古时候的展沟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个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过柳林时,忽遇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个破庙里避雨。
恰在这时,一年轻女子也到此避雨,与他相对而坐。半夜时分,年轻女子被冻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怀中,以温身驱寒。
柳下惠急忙推辞:“万万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处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怀,更是有伤风化。” 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圣贤,品德高尚,小女子虽坐在怀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无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无推托之词,只好让女子坐到自己怀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
柳下惠怀抱女子,闭目塞听,丝纹不动,漫漫长夜竟不知温香在怀。天明,雨过天晴,得恩于柳下惠的女子不胜感激地说:“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虚传。”
柳下惠的行为就是纪律的体现,就连孔子都对他赞不绝口,称其为“被遗落的贤人”。3、曹操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操带兵出征,路过一片麦田,他当即下令:“任何人不得践踏麦田,违者斩!”命令一下,人人都小心起来。
偏巧,曹操的马受惊了,奔到麦田里去,官兵见状,都站在田埂上、路旁边,默默地看着。曹操勒回了马,立即把行军主薄叫到马前,让其议罪。
主薄言引《春秋》说:“罚不加于尊”。曹操说,我自己下的命令,自己带头去破坏它,怎么让三军执行?但我是全军之主,也不好自杀,只有处于刑法了。
说着,便拔出宝剑,割下胡子,此后,曹操的威望就更高,曹军的纪律也更严明了。军队的纪律严明,便是打胜仗的基础,日后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除了他个人的军事素养,主要就是曹军严明的军纪。
4、诸葛亮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街亭对战。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
诸葛亮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随行。诸葛亮交代马谡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汇报,有事与王平商量。
军队到了街亭,马谡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执意扎兵在山上,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司马懿进攻街亭后, 围兵在山下, 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
马谡兵败如山倒, 重要据点街亭失守。 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5、邱少云邱少云于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他没有立即滚向他身后的水坑,因为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严格地遵守纪律,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孔明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
这次我违背节度,招致兵败,军令难容,丞相将我斩首,以诫后人,我罪有应得,死而无怨,只是恳望丞相以后能照顾好我一家妻儿老小。这样我死后也就放心了。”
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曾为自己十分器重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
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收其儿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2、曹操割发代首
古代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3、孙武斩嫔妃
春秋时期,孙武带着自己的兵书《孙子兵法》前去拜见吴王。吴王把兵书看完了,想测试一下孙武领兵的本事,故意把180个宫女交给孙武去训练。
孙武把180人分成两队,分别选了两位最美丽的妃嫔做队长。孙武命令宫女们都脱掉女装,穿上男式军服,手握长戟。开始训练了,孙武说:“各位宫女,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一名战士。
待会我发令,你们必须遵照去做。口令“前”,就是向前方看;左,就是向左手方向看;右,是向右手方向看;后,则向后背看。你们听明白没?”孙武训示道。“听明白了。”
宫女嘻嘻哈哈地回答。孙武击鼓传令:“向前看!”众宫女听到“咚咚咚”的鼓声,乐得哈哈大笑,全没在意孙武的口令。孙武神色严肃地重复了一次命令,宫女们依然大笑不止。
“两位队长带头违抗军令,当以斩首论处。”吴王的两个美丽的妃子见怒气冲天的孙武一脸杀气,吓得战战兢兢。吴王闻讯赶来,急令刀下留人,向孙武求情道:“请孙先生饶过她们吧。
下次再违抗军令,寡人决不为她们求情。”“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倘不从严执法,何以训练出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孙武道。
吴王说不过孙武,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爱妃被杀。众宫女见两队长被杀,个个精神倍争,两支队伍风气一变。此后无论多难的动作,这些柔弱的女子们都能做到规范到位。
4、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
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5、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
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好运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保障还能得到保障吗?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自由只有在纪律的框架内,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从另一个角度讲,纪律只是约束违反纪律的人和行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自由。
在强调纪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偏废自由的重要性。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代、朝气蓬勃,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处都是条条框框,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个性,不利于青年人敢想、敢说、敢干、敢闯特长的发挥,如果年轻人个个呆若木鸡的小老头,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总之,自由和纪律缺一不可,没有先后和轻重之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 我曾在电视中看到过一位解放军叔叔说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也经常听老师讲“做为一个学生一定要遵守校规、校纪”。
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真的那么重要吗?有一天,我好象明白了、懂得了那个道理。遵守纪律从小的方面说,能维持秩序的井然,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关系到生死存亡。
下面,我就把那个曾给我启发,让我成长的故事与大家分享。那个故事的题目叫《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 在德国某个地区的一个火车小站里,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近的列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辆火车从相反方向隆隆驶近车站。假如他不扳道岔,这两辆火车就会相撞,酿成巨大的灾难。
这个时候,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铁轨的那一端玩耍,而那辆开始进站的火车就驰在这条铁轨上。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驰来的列车上将会有数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安全职责。
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吼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工夫,这辆火车安全地进入了预定的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显出丝毫的慌乱,立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
一列满载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着飞驰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道,他们的到来给一颗崇高的心灵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痛楚,他们的生命也曾如千钧悬于一发。
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不敢想象儿子那惨不忍睹的情状。然而,他的儿子活着,而且未受一点损伤! 据说,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工人的勇敢举动,就派人去把他召来,奖给他一枚荣誉勋章,一方面是奖励他极端尽职的行为,另一方面则是感谢他教育出一个遵从纪律的儿子。
因为守纪,一位普通的扳道工人成为了一位英雄,一位挽救了上百人生命的大英雄。也是因为守纪,扳道工人的儿子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家庭才得以完整。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了社会的安宁,生活的幸福,事业的美满,遵纪守法吧!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列宁守纪的故事》“按次序理发”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
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
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
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
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
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