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匡 香港作家。
1935年生,浙江宁波人,出生于上海。 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
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4500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
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这一部分后来金 庸改写时删去了)。他的武侠小说主要有:《飞针》《鬼界》《铁拳》《夜遁》《大盐枭》《独臂刀》《红飞雁》《巨灵掌》《游侠儿》《冰天侠侣》《六指琴魔》《五虎屠龙》《侠义金粉》《最后一剑》《大侠金旋风》《龙虎双剑侠》《云海争奇记》《紫青双剑录》《浪子高达传奇》《女黑侠木兰花》等。
柔石(1902-1931年) 现代作家。原名赵平复。
浙江宁海人。 1917年在家乡正学小学毕业,次年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1年10月,参加同学潘漠华、冯雪峰组织的文学团体“晨光社”。1923年夏毕业后,曾在杭州当家庭教师。
1924年春,在慈溪县普迪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创作。1924年下半年,因团结进步教师组织读书会而被解聘。
1925年春,到北京大学旁听,常听鲁迅讲课。1926年初,由于贫病交迫,离开北京,奔波于沪杭一带,曾计划与朋友在杭州办一所私立中学,未成。
在此期间着手创作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上册写于上海,下册写于杭州。不久去镇海中学任教。
1927年夏,到宁海中学任教。1928年初,在党组织和进步教师的支持下,出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
4月,宁海县农民在亭旁(今属三门县)起义,宁海中学二三十名教师参加。暴动失败后,宁海中学被解散,一些师生惨遭杀害。
柔石被迫出走到上海,改订《旧时代之死》,由鲁迅推荐,在北新书局出版。1928年下半年起,与鲁迅比邻而居,合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二十期、《朝花旬刊》十二期及《文苑朝花》五本。
1929年1月至9月,受鲁迅委托,接编《语丝》杂志。1929年11月出版中篇小说《二月》。
1930年2月,同鲁迅、宋庆龄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柔石为发起人之一,被选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和编辑部主任。
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以左联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筹备会,并写了报道此次会议的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
1930年中,翻译了高尔基等苏联作家的不少创作和论著,同时发表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并被译成多种外文。1931年1月17日晚,在上海东方旅馆参加党的秘密会议,因叛徒出卖,同与会三十多人一起被捕。
2月7日晚,与其他二十多人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其中左联成员五人,称为左联五烈士。遇难后,鲁迅曾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纪念》、《柔石小传》等文;左联也出版纪念专刊《前哨》,沉痛纪念柔石等五位烈士。
邵逸夫 (1907-) 电影事业家。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
上海青年会中学毕业。1925年与兄醉翁、人 、仁枚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负责外埠发行业务,并学习摄影和编剧。
1928年与仁枚携影片去新加坡、马来西亚开辟放映市场。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并在南洋各地拥有数十家电影院。
1957年与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办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并辟建邵氏电影城,摄影棚扩展至十余个,拥有拍摄、录音、彩色洗印、放映等全套设备,使之成为香港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电影制片厂。
公司成立后每年约生产三十部影片,至80年代中期已生产影片七百余部。并常以其影片领风气之先,如李翰祥导演的《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影片使黄梅调电影风行香港影坛数年之久;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张彻导演的《 独臂刀》等又使60年代沉寂一时的武侠片重新兴盛起来;影片《后门》、《万古流芳》、《珊珊》等也接连在亚洲影展获奖。
其中多部优秀影片均由其亲自监制。同时,在东南亚各地,其戏院已扩展至一百六十余家,形成一个庞大的发行网,并在东京、巴黎、罗马、伦敦、柏林等大都市设常驻代表,使中国影片打入世界电影市场。
由于他对电影事业的贡献,1974年和1977年分别获英国女皇颁授CBE勋衔和爵士勋衔。1983年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高荣誉奖,并兼任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艺术节主席、香港艺术中心主席等。
包玉刚(1918—1991年) 名起然。浙江宁波人。
早年入上海中兴学堂,后入吴淞商船学校。1937年辍学,供职中央信托局衡阳办事处,任中国工矿银行衡阳分行副经理,未几任中国工矿银行重庆分行经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任上海市银行业务部经理,1946年任副总经理兼业务部经理。1949年初至香港,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
1955年创设环球有限公司,经营印度至日本间煤炭运输。次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为国有,运费大涨,获资甚丰,遂购置新船,扩展业务。
继与日本造船业、金融业、香港汇丰银行等合作,渐著声航运界。
给LZ推荐一个民间故事,宁波一带为什么在阴历八月十六过中秋节的。
一是传说在南宋宁宗时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弥远,是明州(今宁波)人。他权势日盛,专权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热爱故土。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总要从京城临安(今杭州)赶回宁波,与亲属团聚,与民同乐,一起赛龙舟,赏明月,吃月饼,共庆团圆。有一年的中秋节前夕,史弥远因处理朝廷公务迟了一天,骑马赶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于赶路,马又失蹄,坐骑受伤,只好回宿绍兴。等到第二天赶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史弥远心中非常苦恼。因为年年中秋,都如期赶到,今年中秋迟了一天,不能与民同乐了。谁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从早思盼到夜晚,还不见史弥远回来,就一直未过中秋,等着他回来。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弥远赶到,才一起欢欢喜喜,共庆中秋佳节。从此以后,明州(当时舟山也属明州府)百姓就把每年阴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的风俗,改为八月十六日。一直从南宋延续到现在。
二是与元末明初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方国珍有关。方国珍是台州黄岩人,世以浮海贩盐为业。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在全国首举义旗起兵反元,与随后揭竿而起的各路义军一道,为推翻元朝的统治作出过重大贡献。方国珍起义后,曾长期割据甬、台、温三地,兴建浙东三府儒学,兴水利,严刑法,使人民安居乐业。史称其“保境安民”,百姓感其恩。方国珍还是个孝子,因其老母每逢初一、十五必吃素,他特地将正月十五元宵节提前一天,改为正月十四;将八月十五中秋节延后一天,改为八月十六。这样,老母就能同大家一起欢度节日,什么猪油汤团、火腿月饼统统可以照吃不误。于是,在他统治下的甬、台、温三地,人们就都在八月十六这一天赏月吃月饼过中秋节了。
1)1850年参加美国北长老会的海外传教使团被派往中国宁波并参与了《中美天津条约》的签订,翻译了《万国公法》,曾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等职务。
2)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困守永丰舰。 蒋介石临危受命,从宁波赶回广州, 登上永丰舰,在孙中山身边帮助策划军事,指挥作战,最后护送孙中山脱险回到上海。
3)1948年12月,一艘往返于上海、宁波之间的客轮江亚轮突然爆炸沉没,成为震惊近海航线上重大惨案,死难乘客几千人,大多为宁波籍。 对于这次事件,一方面,因上海战争形势紧张,解放军准备突破江防;二是南京国民政府正忙着撤退,无暇顾及。
因此,未进行调查、追究,也未作善后处理。 但 。
1948年12月,一艘往返于上海、宁波之间的客轮江亚轮突然爆炸沉没,成为震惊近海航线上重大惨案,死难乘客几千人,大多为宁波籍。 对于这次事件,一方面,因上海战争形势紧张,解放军准备突破江防;二是南京国民政府正忙着撤退,无暇顾及。
因此,未进行调查、追究,也未作善后处理。 但社会舆论却议论纷纷,如《海洋杂志》说:“江亚轮是触水雷爆炸沉没的。”
宁波历史悠久。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
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
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
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
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
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
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宁波人在上海居民构成中的比重很大。
2000年北仑港已经成为著名的深水良港。
宁波历史悠久。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时为越国地,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
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县,属会稽郡。两汉、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
隋开皇九年9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县,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仍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现宁波老城区);武德八年(625年)改称鄮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明州,辖鄮、 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960)称明州奉国军。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辖温台明越四郡。
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庆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称庆元路。
大德七年(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避国号讳,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
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宁波以港兴市,是中外闻名的商埠。唐时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
1522年葡萄牙人在双屿设立根据地,进行走私贸易,后被明军讨伐。鸦片战争后,宁波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港。
在近代史上,宁波新兴工商业发展较早,“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宁波人在上海居民构成中的比重很大。
2000年北仑港已经成为著名的深水良港。
宁波为何简称“甬”呢?“甬”在《辞海》里是指钟柄。因“甬”字在古文中与镛字相通,所以其本义是指大钟。另外,从“甬”的字形来看,也很像我们平时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钟形状。而“甬”作为宁波的简称,则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了。当时,宁波这块地方还不叫宁波,仅有鄞和句章两个地名,隶属于越国,是越王勾践的领地。春秋后期成书的《国语·越语》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一举攻破吴国,生擒吴王夫差于姑苏山上,然后将其流放到荒凉的舟山岛。对这段历史,《国语·越语》记载道:“请达王甬句东。”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也写道:“请使吴王居甬东。”300多年后,司马迁在《史记·吴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这个地方“越灭吴。勾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予百家居之,后夫差自尽。”史料中讲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宁波,而“甬东”、“甬句东”则是指现在的舟山岛。
对“甬”字的来历,三国时期的韦昭在《国语·吴语》注:“甬,甬江。”就是说“甬”这个地名源于甬江,而甬江又源于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江口镇塔山,发源于四明山麓,是雪窦山的余脉,山南为奉化,山北为鄞州。《奉化志》上讲,甬山的得名是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钟,且山上水源丰富,像泉水一般涌出来,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称甬山。如今《辞海》里解释:“甬,浙江省宁波市的简称,因境内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时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辽阔,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县时,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宁海、象山一部分,县府设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内惟一通向大海的这条甬江,成为这一地区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当时甬江名气己很大,鄞、甬两个地名同时并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时所指的甬江,是从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桥方向流来的东江汇合处开始,一直到镇海口出海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现在己将从甬山流至宁波市区新江桥的长达121公里江段称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余姚江汇合于宁波市三江口至镇海口的22公里江段称为甬江。
古时将甬江流经的区域都称为“甬地”,尽管这块土地的名称曾经历多次变迁,但“甬”始终作为它的简称,延续至今。
宁波春秋时期为越国境地,秦时属会稽郡的郭、贸、句章三县,唐时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取"海定则波宁"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美丽的宁波的由来
鄞州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接北仑港、宁波保税区,西临绍兴、杭州,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是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最大的市辖区域。
鄞州历史悠久,其前身鄞县,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建制县之一,始建于公元前222年,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底蕴的文明古邑。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鄞县正式撤县设区,定名为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是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国水利工程技术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之一,也是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民间故事的起源地。鄞州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区内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全区区域总面积1380平方公里,人口74万。
改革开放以来,鄞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区现有工业企业15000多家,区内有国内知名企业中国雅戈尔集团、杉杉集团、奥克斯集团、欣达集团等,已形成以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汽配、食品为主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明州、鄞州、望春三个工业园区的逐步开发建设,构筑了鄞州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鄞州社会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区)第十一、浙江省第三、宁波市第一。2003年鄞州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2亿元,增长3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亿元,增长40.3%。
今后五年,鄞州区将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鄞州的目标,投入300亿元左右组织实施新鄞州工程,大手笔启动新一轮发展。
宁波文化 城市网2002-9-24 14:26 四明学派 【四明学派】也称"四明陆学"。
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来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及金华、永康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إ 姚江学派 【姚江学派】亦称阳明学派。
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余姚人王守仁(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流经,故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
其主要弟子与继承人有徐爱、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إ 浙东学派 【浙东学派】也称浙江史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清之际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
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斥其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提倡"经世致用"。
除哲学、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
إ 甬剧 【甬剧】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系由田头山歌、马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小戏、曲调演变而来。
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及宁波一带。最初的演唱者为乡村的农民、工匠等手工业者,在庙会祭神、喜庆堂会时演唱,演唱的内容主要为新闻和民间生活故事,无表演动作,无乐器伴奏。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受"苏滩"影响,开始有简单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1830)后,出现营业性演出的"串客班"。
光绪十六年(1890)数名艺人到宁波演出走红,"串客"改称为"宁波滩簧"。曾一度改称为"四明文戏"、"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为甬剧。
甬剧擅演清装戏、近代戏、现代戏,表演细腻,语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内容适应市民的思想情趣,乡土气息浓郁。إ 姚剧 【姚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
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由当地的农民、手工业者闲季组班演出,有"灯班"、"灯戏"、"串客"、"花鼓"、"鹦哥班"等称呼。
光绪年间(1875~1908),部分艺人赴沪演出,受苏南等地剧种的影响,定名为"余姚滩簧",其主要特点是表演朴实、粗犷、自然,动作来自生活,节奏轻快有力,对白用生活语言,杂以插科打诨。1953年,部分艺人组成"余姚滩簧小组",1956年发展为剧团,正式定名为"姚剧"。
إ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宁海县地方剧种。始于明末清初。
主要流传于宁海、象山、三门、天台、奉化一带。其唱腔特点、表演、伴奏手法近似新昌高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对白以宁海书面官话为主,吐词文雅。
原均为男演员,50年代后始有男女合演。剧目有近百之多,内容以反对封建礼教、除暴安良为主。
إ 四明南词 【四明南词】也称四明文书,属弹词类。主要流行于浙东地区,是由民间小调发展而来,清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一般以堂会形式进行演唱,弹唱时,多为三人一档,常用乐器以三弦、扬琴为主,伴以琵琶、二胡等。曲词有词调、赋调、正赋、平湖、紧平湖等五种,俗称"五柱头"。
إ 宁波走书 【宁波走书】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台州一带。
最早产生于佃工在农作时的一唱一和中,曲调和乐器十分简单。至清光绪年间,常用曲调发展到四平调、马头调、赋调等三种,俗称"老三门"。
后来又伴以四弦胡琴、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等乐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书音乐独具特色之处。
同时,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发展到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宁波走书"也由此得名。إ 大头和尚舞 【大头和尚舞】在宁波市郊、鄞县广为流传,昔日每逢新春佳节,民间舞蹈"大头和尚"便以"太平会"名义,走村串户,恭贺新禧,消灾祈福。
其表演是将纸制大头和尚变形面具套在头上,由两个分帖子的人领路挨家户分帖,口讲吉利话,待户主出钱后,便将贺年帖贴在门上,然后再表演舞蹈,动作机械、诙谐、滑稽,锣鼓节奏别具一格,充满欢乐气氛。إ 龙舞 【龙舞】宁波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之一。
宁波乡村许多地方辟有龙潭,农民历来有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俗,常见于迎神赛会及各种庙会。宁波龙色彩丰富,形式多样,有布龙、绣花龙、双龙盘柱、打结龙、断尾巴龙、小人龙、草龙等,一般为9节、12节,多至18节、24节,现作为群众性文娱活动,常于春节、元宵节和庆祝集会组队表演,奉化条宅村龙舞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民间舞蹈会演并获奖。
إ 狮舞 【狮舞】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数十名农民组班,去各村轮流舞狮,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一雄一雌一仔,边舞边敲锣打鼓,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即在场地中间、四角各置一盏灯,狮子在中间狂舞、嬉打、咬打、抢灯,四周皆围观群众。
إ 骨木嵌镶 【骨木嵌镶】传统工艺。其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明代骨木嵌镶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饰。
清乾隆年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08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