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途之哭
释 义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出 处 《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用 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指绝望的哀伤
释源:《魏氏春秋》。《世说新语·栖逸》:“阮步兵啸闻数百步。”刘孝标注:《魏氏春秋》:“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晋书·阮籍传》亦载其事,文字略同。
说解: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如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北周《庚子山集·拟咏怀诗(之四)》:“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 摘自赵西尧等著《三国文化概览》
仰天大笑
【解释】仰头朝天而大声地笑。多就对某件事不以为然而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而言。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求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示例】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对于历史人物,必须抱有理解之同情。
阮籍11岁时,魏主曹丕演了一出汉帝禅位、自己登基的戏,正式结束了两汉427年的历史。在他中年时期,看到的都是曹氏与司马氏的残酷政治斗争,因此,在53岁那一年,他求为步兵校尉,远离政治中心,也正是这一年,嵇康被司马昭杀害。第二年冬,阮籍病死。他死前,魏禅位于晋的局面已定。他死两年后,魏主正式禅位于晋。也就是说,在阮籍的一生中,他亲眼目睹了两次禅代的残酷政治斗争,这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阮籍早年是有政治抱负的: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他登广武古战场,观楚汉战争处,甚至慨叹道: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然而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氏先杀曹爽,再杀夏侯玄,正是这两件事,非常生动地表现出司马氏父子的奸诈、老谋深算与残酷无情。而且,他们杀曹爽与夏侯玄,不仅牵涉政界,而还涉及大批名士,司马氏在杀曹爽的同时,依附曹爽的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也都被杀,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这件事在阮籍心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咏怀诗(二十一)》说: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内心的抱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应该怎么办?是如嵇康那样刚肠嫉恶,坚决不与司马氏和伪名士合作,还是如何曾那样投靠司马氏?他与嵇康交情颇好,要他依附司马氏,那是他不愿意的,然而像嵇康那样慷慨赴死,他也没那么激烈的性格,因此,他便只能依违于两可之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口不谈政治: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当然,还可以故为任诞: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这不仅表现了他的真性情,还能以名士之任诞免去政治之追责。
现实政治既不可为,阮籍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寄托,因此他才有那么多描写虚幻世界的诗,而天下多故的现实,也让他不由得有了人生短促的悲哀和无人诉说的苦闷,如以下几首《咏怀诗》: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晋书阮籍传》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必定是在痛定之后。”而阮籍的苦闷却是无穷无尽的,他的长歌,早在穷途之前已经歌过了,如今的局面如此逼仄,只能“忧伤以终老”了。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他正是年轻时候,意气风发,加以大唐一统,又怎能体会阮籍的悲苦内心呢?
在《阮籍传》的最后,他的儿子阮浑也想要模仿父亲的任诞行为,阮籍跟儿子说道:
仲容(阮咸)已预吾此流,汝不得复尔!
他是深知他走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辛苦,他也不愿意他的儿子再重复他的老路,以至于一生沉闷,不得欢愉。爱子之心,于此可见。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需
2.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综
4.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5.声断衡阳之浦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8.地势极而南冥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9.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在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0.冯唐易老
11.李广难封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13.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14酌贪泉而觉爽
15处河辙以犹欢
16北海虽佘,扶摇可接
17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1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20三尺微命
21请缨:投军报国
22投笔:班超投笔从戎
23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很有抱负,说“远程风破万里路”
24非谢家之宝树
25接孟氏之芳邻
26叨陪鲤对
27喜托龙门
28杨毅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29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30兰亭已矣
31梓泽丘墟
32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3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要是查不到的话给我留言,我再补充。今天实在没时间了~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
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少妇长得漂亮。
在店铺卖酒。阮籍常常到少妇那喝酒。
醉了就躺在少妇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
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
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哭够了才回家。
他外表坦荡,品性真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有时自己驾车,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痛苦返回。
曾经登上广武,望楚汉争战的地方。叹息说:“当时没有英雄,让小子成名了。”
登武牢山,望着京城叹息。于是作《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扩展资料:阮籍一生曾哭过三次,还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三哭一为母亲,二为兵家女,三为穷途。
传闻,阮籍的那三声哭颇有传说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除了哭声与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号还饱含着一定的意义,都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与绝望。
阮籍的一哭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去世。阮籍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的,因此他特别孝敬爱戴他的母亲。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对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决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后,阮籍饮完两斗酒后才彻底放声大哭,并且还吐血数升。
在他母亲下葬时,阮籍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的遗体告别,并且痛哭吐血。虽然阮籍的某些行为有些不合礼法,但是从他的痛哭与吐血中可以看出他对他母亲深深的爱,同时他也由母亲的死想到了自己理想无法实现。
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的人生状态,更加悲从中来。阮籍二哭是为兵家之女而哭。
兵家之女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却在还未出嫁时就已身亡。阮籍从兵家之女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
他自己身负极高的才华和学识,却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能任凭时光飞逝,虚无度过人生。阮籍三哭是发生在他驾着马车四处游荡时,不论道路有多崎岖,阮籍一直驾车前行,直到行至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嚎出声,之后调转车头,换了一条路走。
但是又走到了尽头,再次嚎啕大哭。在这次哭中,阮籍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情况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从中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穷途之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出自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王勃所写的这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并不是指责阮籍猖狂,而是感叹如阮籍那般风流人物,也会因穷途末路而大哭,真是可悲可叹。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句话主要讲的是关于阮籍一生三哭中的其中一次。阮籍曾自己驾着马车四处行走,与他人有目的地游走不同,阮籍并没有决定要去什么地方,而是任凭牵引马车的马匹无目的地四处闲逛。
不管马车行驶的道路有多么崎岖不平,也不管东西南北什么方向,阮籍只是一直往前走,一路喝着酒。然而再长的路也会有走到尽头的时候,当马车行至道路的尽头的时候,阮籍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放声大哭。等到他哭够之后,阮籍就调转马车的行驶方向,换了一条路行进,然而走着走着就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阮籍又开始放声大哭。
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
阮籍的那次大哭令世人无比震撼,后曾被后世众多文人学者所引申,写入自己的作品中,唐代诗人王勃就是其中之一。
扩展资料: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
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阮籍在社会政治观上主张“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说的“无为”、“无君”的社会。在哲学观上,阮籍赞同老庄的“达”的观点,认为“达'‘的根本途径或基本方法即为“齐物”。
正始时期的阮籍强调天与人的统一,竹林时期的阮籍则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对天人之“关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现为对其本身“意蕴”的规定不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阮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