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投笔从戎”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
班超(公元前32—102年),东汉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兴平县境内)。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只好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十分辛苦。
有一天,他把笔往桌上一丢,感吧说:“唉!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别的大事业,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创业立功啊!怎么能安闲地和笔砚打一辈子交道呢?”班超感叹之日,也正是东汉初军中切需用人之时。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笔从戎”了,居然被任命为假马司。
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在蒲海旁,“多斩首虏”,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窦固的赏识。 公元73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与从事官郭恂带领36名壮士出使西域。
出关后,首先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关头鄯善国。用智打败了匈奴使之受到鄯善王的赏识,当即表示脱离匈奴,归附汉朝。
窦固把班超等人功劳具表上奏朝廷,并请求派遣正式使臣去驻守西域。班超为行军司马去驻守西域,班超依旧带了原来的三十多人再次回到西域。
此次,班超的正义行动深得疏勒国人拥护。班超也就在疏勒建立了从事活动的根据地。
公元94年,班超最后降服了北匈奴统治下的焉耆、危须和尉犁,西哉全境再次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候,历史上称他为“班定远” 。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成语“投笔从戎”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
班超(公元前32—102年),东汉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兴平县境内)。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只好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十分辛苦。有一天,他把笔往桌上一丢,感吧说:“唉!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别的大事业,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创业立功啊!怎么能安闲地和笔砚打一辈子交道呢?”班超感叹之日,也正是东汉初军中切需用人之时。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笔从戎”了,居然被任命为假马司。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在蒲海旁,“多斩首虏”,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窦固的赏识。
公元73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与从事官郭恂带领36名壮士出使西域。出关后,首先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关头鄯善国。用智打败了匈奴使之受到鄯善王的赏识,当即表示脱离匈奴,归附汉朝。窦固把班超等人功劳具表上奏朝廷,并请求派遣正式使臣去驻守西域。班超为行军司马去驻守西域,班超依旧带了原来的三十多人再次回到西域。此次,班超的正义行动深得疏勒国人拥护。班超也就在疏勒建立了从事活动的根据地。
公元94年,班超最后降服了北匈奴统治下的焉耆、危须和尉犁,西哉全境再次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候,历史上称他为“班定远” 。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投笔从戎的故事:
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扩展资料:
1,投笔从戎【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2,投笔从戎中主人公班超的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成语“投笔从戎”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
班超(公元前32—102年),东汉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兴平县境内)。因为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只好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十分辛苦。
有一天,他把笔往桌上一丢,感吧说:“唉!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别的大事业,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创业立功啊!怎么能安闲地和笔砚打一辈子交道呢?”班超感叹之日,也正是东汉初军中切需用人之时。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笔从戎”了,居然被任命为假马司。
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在蒲海旁,“多斩首虏”,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窦固的赏识。 公元73年,在窦固的推荐下,班超与从事官郭恂带领36名壮士出使西域。
出关后,首先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关头鄯善国。用智打败了匈奴使之受到鄯善王的赏识,当即表示脱离匈奴,归附汉朝。
窦固把班超等人功劳具表上奏朝廷,并请求派遣正式使臣去驻守西域。班超为行军司马去驻守西域,班超依旧带了原来的三十多人再次回到西域。
此次,班超的正义行动深得疏勒国人拥护。班超也就在疏勒建立了从事活动的根据地。
公元94年,班超最后降服了北匈奴统治下的焉耆、危须和尉犁,西哉全境再次统一于东汉。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候,历史上称他为“班定远” 。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
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 “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 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他英勇杀敌,大败匈奴,立了战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的行动。
班超自幼饱读诗书,志向远大。
班超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即“曹大家”),一家子都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
他勤奋好学,思路敏捷,颇有口才,且胆识过人,在班超三十岁时,他的家庭遭到意外事变。正当哥哥发愤编著《汉书》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
班超为了替哥哥辩明冤屈,向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明帝将班超召进京城做了兰台今史,并对班超的口才和学识有了深刻印象。
班超的字非常漂亮,年轻时就经常被朝廷雇佣,抄写文书。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疆地区,还控制了西域,割断了西域各国同汉朝的联系。
此时的他已经是博览群书、胸怀韬略、小有名气的史学家了。一天,班超正在抄写文书,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将来,难道就这样在抄写文书中度过吗?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把笔扔到地上,感慨道,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当有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至少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关为国出力,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整日和笔墨纸砚打交道呢?班超的一席话,遭到了同事的讽刺和嘲笑,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班超心想,一般的人是不会理解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的思想的,既然自己认准了目标,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公元前73年,班超的机会来了。
东汉政府决定出击匈奴,恢复和西域地区的友好关系。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出征匈奴,在军中任假司马。
这路大军出酒泉塞(今甘肃酒泉),西北至天山,大败匈奴呼衍王,并攻占了伊吾庐(今新疆哈密)。班超在战斗中初露锋芒,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赏识,立下了大功。
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在窦固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带领着一支由三十六人组成的使团,先到达了鄯善国(今新疆境内)。
鄯善国王友好地接待了班超及其随员,表示鄯善愿意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可是,几天后,班超发现鄯善国王开始有意疏远自己了,他警觉起来。
通过观察,班超推测匈奴也向鄯善派来了使团,而且鄯善国王已经倾向于匈奴了。于是,他十分机智地请来了接待汉朝使团的鄯善官员,两人一见面,班超就突然很严厉地问道,匈奴使团来到鄯善几天了,你们偷偷地把他们安排在什么地方?这位鄯善官员一听,以为机密已经泄露,只好把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果然被班超料到了,匈奴派来了一个一百多人的使团,住在离汉朝使团驻地三十里处。鄯善国王看到匈奴使团人多势众,无奈地准备和匈奴结成友好关系,从而疏离汉朝。
班超闻听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随员们商议对策。班超说:“现在匈奴来了一百多人的使团,鄯善国王正准备和匈奴建立友好关系,如果他们达成共识,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大家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随员们都说:“班大人,我们要生就生在一起,要死就死在一起,你说应该怎么办,我们万死不辞。”
班超想了想,鼓动大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也只有一个办法了,先下手为强。
我们今天夜里就突袭匈奴使团的驻地,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和我们汉朝建立友好关系。”
众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决议,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夜,班超率领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匈奴使团的驻地。
班超一马当先,一路砍杀,冲进了匈奴使者的大帐。一时间,匈奴人的大营里,火光冲天,鼓角齐鸣。
等匈奴使者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大多数匈奴人的脑袋都搬了家。转瞬间,匈奴使团被班超和他的随员们消灭得一干二净,而班超一行则无一伤亡。
第二天,班超不露声色地去见鄯善国王。鄯善国王此时已经知道匈奴使团被汉朝使团消灭的事了。
这样,导致鄯善和匈奴结下了仇怨,鄯善只有死心塌地地依附于汉朝了。从此,鄯善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班超前前后后在西域共活动了三十多个年头,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汉朝终于和西域五十余个国家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宏伟愿望。班超弃文从武,使班氏一族在班彪、班固、班昭这些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之外,又出了一位大将军,是著名的武将。
而他当初放下书本,投身疆场的故事,也就是“投笔从戎”这个成语的来历。
班超是班固的弟弟。
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固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
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扩展资料:投笔从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óu bǐ cóng róng,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出自: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班超传》: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意思是: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闲话一样,问了问贺人龙的家庭情形,“投笔从戎”的经过。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二回:“小可兀自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虽经赦宥,难复前职。”示例: 于是童子以读书为至苦,就学校如就囹圄,对师长如对狱吏,恒思半途废业,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解甲归田是一个汉语成语,解:脱下;甲:古代将士打仗时穿的硬质防护服。脱下军服,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现亦可引申为下岗。
出自: 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意思是:孙叔通在战争年代挺身而出,解除武装,于是制订君臣之间的礼仪,着是找到了应有的归宿。
示例:方明将军解甲归田十多年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东观汉记·班超传》。
说的是班超不愿过为官雇佣抄写的生活,决心要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以得封侯。后人即以"投笔从戎"、"弃笔从戎"、"投笔从军"、"投笔取封"、"班超投笔"等,来形容一个人弃文就武,发奋建功立业的决心。
说到班超,不能不提到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为史学作出过重大贡献。《汉书》的写作提纲和大部分手稿,都是班固草就的,后又经班昭续写而成。
它记述了前汉共229年的历史,是一部断代史。班固在写《汉书》时,曾被人诬告下狱,班超勇敢地去面见明帝,为兄争辩。
明帝十分赞赏班超的勇气和才学,不仅释放了班固,还对班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此,班家从扶风平陵迁到洛阳,班固以校书郎身份修史,班超在家替人抄书挣钱,孝侍寡母。
在班超的心目中,有两个人他一直很敬慕。一个叫傅介子,是前汉北地人,在元帝时奉命出使西域,刺杀楼兰王平定西域,被封为义阳侯;另一个人就是张骞,汉武帝时通西域成功,被封为博望侯。
日复一日的抄书工作使得班超心有不甘。有一次,他把笔往笔架上一放,说:"大丈夫怎能总在笔砚之间徘徊,而无志略,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弃文就武,异域建功。
"不久,明帝偶见班固,想起其弟班超,便问:"卿弟现在哪里?"班固如实相告。明帝就召班超当了兰台令史,这是一个掌管文书、劾奏及官印的小官。
没干多久,上司觉得班超爱讲西域立功一类的话题,认为他不安心工作,就把班超给辞退了。永平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奉命出击匈奴,觉得班超是个人才,便任他为假司马。
班超与匈奴首战伊吾,伊吾就是今天的巴里坤湖,大胜而还。窦固发现班超很有军事才能,便派他带领36人出使西域各国,直到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班超才回到京师洛阳,被和帝拜为射声校尉。
班超终年71岁。班超立志投笔从戎,出使西域30多年,使50多国臣服,功勋卓著,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难怪今天人们常提"投笔从戎",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为国争光的壮志雄心。不过,"投笔从戎"在我们今天的军营里,有个新的讲法,叫"携笔从戎"。
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意思却大相径庭。一个是投笔,一个是携笔。
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却道出了能文能武的当代军人素质,使这个典故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