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苟【释义】 一字之用也不草率着笔。
【出处】 清 · 褚人获《坚瓠七采 · 四》 唐代诗人高适,字达夫。他任两浙观察使时,过杭州清风岭,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 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竹房。 后高适认为月落实江水随潮而退,只有半江之水,觉得改 “一” 字为 “半” 字,更为确切。
以后,又来到清风岭僧舍,索笔改前诗。 和尚说:“前月有一官过,称此诗极佳,但 ‘一’ 字不如 ‘半’ 字,改易而去。”
高适惊问何人,和尚说:“义乌骆宾王。” 可见古人一字不苟,但识见有迟速之分。
但是据后人考证,骆宾王为唐初人,先于高适半个世纪。因此,褚人获所说的恐怕有误。
“梅妻鹤子”的典故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
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
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
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
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中国民间故事网)。
一字不苟
【释义】
一字之用也不草率着笔。
【出处】
清 · 褚人获《坚瓠七采 · 四》 唐代诗人高适,字达夫。他任两浙观察使时,过杭州清风岭,题诗云:
绝岭秋风已自凉,
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竹房。
后高适认为月落实江水随潮而退,只有半江之水,觉得改 “一” 字为 “半” 字,更为确切。以后,又来到清风岭僧舍,索笔改前诗。
和尚说:“前月有一官过,称此诗极佳,但 ‘一’ 字不如 ‘半’ 字,改易而去。”
高适惊问何人,和尚说:“义乌骆宾王。” 可见古人一字不苟,但识见有迟速之分。但是据后人考证,骆宾王为唐初人,先于高适半个世纪。因此,褚人获所说的恐怕有误。
“梅妻鹤子”的典故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
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
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
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
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
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中国民间故事网)。
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大运河南端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
这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素有“天堂”之称。相传,夏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山(今绍兴)时,舍其杭(即方舟)于此。
因此,这里便有了“余杭”、“禹杭”的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这里设县称钱唐。
南北朝梁武帝时,改为临江郡。隋朝时,改称杭州。
这是杭州之名的最早来历。唐朝时,杭州之名曾多次改变,有杭州、余杭、钱塘等。
“钱塘”由“钱唐”变化而来,是为避国号“唐”之讳。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建都于杭州,历经5个皇帝,共86年。
南宋时,迁都于此,改名临安,历经 8个皇帝,共148年。此后,元、明、清又恢复了杭州之称,并一直使用至今。
杭州除上述名称外,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别称,一个叫“婆留城”、一个叫“武林”。 1127年,北宋被金所灭,徽宗第九子赵构称帝建南宋,将都城定在杭州,并改名为临安,含有临时安顿下来,日后还要收复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
但随着时间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渐消沉,早已将家仇国耻忘得干干净净,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当时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一诗中所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改称临安的意义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灭亡后,元朝立即改称为杭州了。
关于杭州“婆留城”的别称,源于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皇帝钱镠。据传说,钱镠出生在一个夜晚。
当时他的父亲钱宽刚巧从外面办完事回来,快到家时,只听得兵马奔驰之声甚响,又见其家红光辉煌。钱宽以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时,屋里正好传来孩子出生的啼哭声。
钱宽甚感惊异,认为这是破家灭族的凶兆。于是,决定将孩子丢弃到井中溺死。
后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劝说,才保住了这条小生命。那口要丢弃钱镠的井后来被人称作“婆留井”,钱镠也因此得了一个“婆留”的小名。
后来,钱镠成了吴越国的开国皇帝,并 将杭州定为国都。所以,后人又把杭州称作“婆留城”。
杭州“武林”别称源于西湖西部诸山。西湖风景优美,不仅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诸山也美。
山水交相辉映,才构成了西湖如诗如画的情致。西湖西部诸山,旧时统称武林山。
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别称。关于杭州钱塘名称的来历,也有一个故事。
传说历史上曾有一个名叫华信的地方官,想筑塘拦江,就欺骗百姓说,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边并送到塘上的,给钱一千。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挑土石而来。
但是当老百姓将土石挑到江边后,华信却背信弃义地说没钱可给。百姓非常气愤,便将挑来的土石倒在了江边。
拦江的工程没有建成,但却在江边形成了一个塘堤。后来人们便将这个地方叫“钱塘”了。
故事讲得很有意思,但却与史实不符。杭州称钱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说的却是东汉时期。
这显然是后人根据“钱塘”两字杜撰出来的。不过这也无妨,不是史实,却也为杭州增添了一些传奇色彩。
希望能够帮助你,呵呵……。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
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太多了,写不下,下面网站里有好多。
吟诗赏月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