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
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秉成王之命,封姬姓王族于长湖边今沙洋县拾回桥一带建立冉阝国(或谓作“那”)。 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势力渐大,楚人南移,约楚熊鄂至若敖时期,灭冉阝(即“那”);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即“那”)处;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
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景帝时期,在今荆门城区南郊置当阳县,仍属南郡;王莽篡汉,升编县为南顺郡。东汉初年复西汉旧制,县址仍在原处;三国时期,当阳属吴。
西晋时期沿吴旧制。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
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于长宁县置长宁郡,治长宁县,不久又徙武宁郡至乐乡县,领长宁、乐乡二县;徙当阳县址于沮漳河西,治原境。 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
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后梁废编县入长宁县,于内方山(又为马良山, 今沙洋县境内)置基州,辖章山、上黄郡, 分长林县置丰乡、绿麻二县,分属章山、上黄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九年,废玉州复置当阳县,废永宁、武宁、章山、上黄四郡;十一年废长林入长宁县;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
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
不久军废。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 )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
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乾隆五十六年 (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
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8月撤县并市,为湖北省辖市;1996年12月划京山县、钟祥市为荆门市辖。
现辖沙洋县、京山县和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
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于舒成龙治理荆门州政绩卓著,乾隆皇帝两次召见,升任广西平乐府同知。荆门民众联名禀呈,请求留任;加之《荆门州志》编纂未果,朝廷内阁同意舒成龙仅在吏部挂同知官衔,继续留在荆门州治事。舒成龙还将治事重点放在启迪民智方面。他认为官员效忠国家,民众孝顺父母,是“天人之道”。为弘扬先贤,尊重贤能,培育人才,他带头斥资在荆门城西修建老莱山庄、孝隐亭,以纪念著名道教创始人之一、二十四孝之首老莱子;扩建陆文安公祠、讲经台,以纪念南宋理学家、教育家、荆门知军陆九渊;评选乡贤,祀奉历代名儒,如荆门“三孙”、“二朱”、楚国名相孙叔敖等。他先后在荆门州城、沙洋镇、马良山修建龙泉、汉上、内方三书院,选送优秀子弟课读。在龙泉书院东侧修筑荆园和方塘,引龙泉、蒙泉、惠泉之水穿越九曲桥、书斋、讲堂,注入文明湖,湖畔亭台楼阁,美不胜收。
乾隆二十年(1755年),吏部升任他为湖南衡州知府。离荆赴任时,荆门士民沿途摆设香案饯行,官轿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三天后才在依依不合的人群中离开荆门地界。荆门民众为纪念这位大德州牧,为其建立纪念祠堂。
相当有来历啊西汉初期,在荆门北设编县,西晋时期沿吴旧制。
东晋时期于编县置武宁郡。后又于编县故城置长宁县,属武宁郡,南北朝时期,宋齐沿晋制。
泰始初改长宁郡为永宁郡,北周废当阳置平州。 隋文帝开皇七年,灭后梁,平州改玉州十八年,复改长宁为长林县,属南郡。
唐初,长林县属荆州,改当阳为基州,复置章山县为属县。德宗贞元21年(公元805年), 拆长林县立荆门县,废当阳县入荆门县,属南郡江陵府,荆门县名由此始。
唐末,又改荆门县为长林县。 五代时期,荆门为荆南国所据。
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设荆门军,领长林县。不久军废。
后周废乐乡县,南境入长林县。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复置当阳县,复置荆门军,领当阳、长林二县,属荆湖北路。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废军,划长林、当阳二县属江陵府; 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复荆门军,仍领县长林、当阳。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属河南行省;天历时期,降府为州,属荆湖北道宣慰司,仍领长林、当阳二县。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荆门州为荆门县,属荆州府,改长林县入荆门县;十年,拆当阳县入荆门县;十三年 ,升荆门县为荆门州,复置当阳县;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荆门州改属承天府(今钟祥),领当阳县。清代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荆门州仍领当阳县,属安陆府。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升荆门州为直隶州,属湖北布政使,领当阳、远安二县。1912年,降荆门直隶州为荆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1927年废道,荆门县属湖北省1949年2月4日,荆门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荆门一直设县,属湖北省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0年,设立沙洋市与荆门县同属荆州行政区专员公署;1961年撤沙洋市,仍属荆门县;1979年11月将原荆门县划为荆门市和荆门县,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
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
秋下荆门 唐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1、布帆无恙: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2、鲈鱼鲙: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秋下荆门 唐 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1、布帆无恙:东晋大画家顾恺之为荆州刺史殷仲堪幕府的参军,曾告假乘舟东下,仲堪特地把布帆借给他,途中遇大风,顾恺之写信给殷仲堪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这里借用了“布帆无恙”这一典故,不仅说明诗人旅途平安,更有一帆风顺、天助人愿的意味。这种秋风万里送行舟的景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无比乐观欣慰的心情。
2、鲈鱼鲙: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
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
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零雨已回公旦驾”,用周公旦的典故。周公辅成王时,兄管叔鲜和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说他将不利于成王,成王疏远了他。后来成王明白了事实真相,决定迎周公国来主持朝政。周公东征时曾作《东山》(《诗经·豳风》)诗,诗中有“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句子。作者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就暗含着张商英所遭诽谤业已澄清并将受重用的意思(张商英于次年任右相)。
“挽须聊听野王筝”,用桓伊和谢安的故事。谢安是东晋名相,晚年因小人进谗言,晋孝武帝猜忌他。桓伊,小字野王,善音乐。有一天,孝武帝召桓伊饮宴,大臣谢安也在座。桓伊弹筝,歌曹植《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膝》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意思在为谢安辨诬,谢安泪下沾襟,于是越席挽桓伊须,深致谢意。这里把张商英比作谢安,也暗喻张商英将重新获得徽宗的信任。
荆门别张天觉
宋代
魏泰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前人有诗:“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是由第二句中的“秋风”连及而来的。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想到故乡的莼羹、鲈鱼鲙,说:“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回到了故乡。
李白此行正值秋天,船又是向着长江下游驶行,这便使他联想到张翰的故事,不过他声明“此行不为鲈鱼鲙”,此行目的与张翰不同,他自己是远离家乡。这样反跌一笔,不但使诗变得起伏跌宕,而且急呼下文“自爱名山入剡中”。
剡中,今浙江嵊县,境内多名山佳水。句中“自”字,与上一句中“不为”相呼应,两句紧相连贯,增强了感情色彩。
“零雨已回公旦驾”,用周公旦的典故。
周公辅成王时,兄管叔鲜和弟蔡叔度散播流言,说他将不利于成王,成王疏远了他。后来成王明白了事实真相,决定迎周公国来主持朝政。
周公东征时曾作《东山》(《诗经·豳风》)诗,诗中有“我来自东,零雨其蒙”的句子。作者用这个典故比喻张商英,就暗含着张商英所遭诽谤业已澄清并将受重用的意思(张商英于次年任右相)。
“挽须聊听野王筝”,用桓伊和谢安的故事。谢安是东晋名相,晚年因小人进谗言,晋孝武帝猜忌他。
桓伊,小字野王,善音乐。有一天,孝武帝召桓伊饮宴,大臣谢安也在座。
桓伊弹筝,歌曹植《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膝》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意思在为谢安辨诬,谢安泪下沾襟,于是越席挽桓伊须,深致谢意。这里把张商英比作谢安,也暗喻张商英将重新获得徽宗的信任。
荆门别张天觉宋代魏泰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