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的官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辆破牛车缓缓的行驶着,没有车夫,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一切凭拉车的老牛。
有时偏离了官道,进入羊肠小路。这么走着,走着,也不知走了多久,老牛忽然停下来,因为已到了路的尽头,前面或是高山横亘,或是深谷梗阻。
总之,此处已为穷途。 这时,如泥塑木雕般兀坐在车上的唯一乘客,一个峨冠博带、容貌环杰的儒生双肩耸动,全身颤抖,放声痛哭起来,直哭得天地变色,草木含悲,山谷振恐,河流呜咽。
最后,嘴里呕出的是血,眼里滴出的还是血。也许是疲惫已极,也许是胸中块垒暂抒,他昏睡车上,任凭牛车拉着他循原路而回。
这个极有名的故事叫“穷途之哭”,故事的主人就是阮籍。 人到穷途,岂能不哭?即将代魏自立的司马氏统治就是中国社会的穷途。
这是一段短暂而又黑暗血腥的历史,多变的政权、专制的统治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作为社会的良心的文人在大肆摧残和屠戮之列,名士们一批又一批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这些如今还活跃在中学、大学课本里的人物,一个个地,或被公开行刑于洛阳街头,或被秘密地杀害于黑夜之中。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能留得性命的,只能苟且偷生,在夹缝中艰难地求活。
阮籍,这个名士中的名士,从驾着木车上路之时,他就已经知道,条条道路,都是死路!除了痛哭于穷途,我们还能苛求他什么? 一天,他照旧乘着牛车,或许有意,或许无意,他来到了广武——楚、汉相争的古战场。那一场惨烈战争的主角,一方是西楚霸王,重瞳天子,曾率八千江东子弟酣战强秦,并且将强秦的十数万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涤荡殆尽的项羽,一方是地痞流氓出身,狡狯多智的刘邦。
这一场两千多年前的战争,惊天地,泣鬼神,就是今天,人们提起来仍旧血脉偾张,不能自止。面对铁戟未销,血染河赤,刀光剑影,衰草离披,阮籍长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谁是竖子?仅仅是遥想中的项羽、刘邦么? 当世的曹、刘、孙是不是?司马氏是不是? 阮籍没有疯,他仅仅是保持了他的本真而已,而真人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嵇康就是证据。
于是阮籍把自己的满腔爱憎,寄托在穷途之哭、寄托在举世闻名的青白眼里。 阮籍经常不说话,却常常以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
“青睐”、“垂青”“白眼”这样的词汇就是他的原创杰作。 我们知道,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的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
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少妇长得漂亮。
在店铺卖酒。阮籍常常到少妇那喝酒。
醉了就躺在少妇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
少妇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
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哭够了才回家。
他外表坦荡,品性真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有时自己驾车,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痛苦返回。
曾经登上广武,望楚汉争战的地方。叹息说:“当时没有英雄,让小子成名了。”
登武牢山,望着京城叹息。于是作《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时年五十四岁。扩展资料:阮籍一生曾哭过三次,还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三哭一为母亲,二为兵家女,三为穷途。
传闻,阮籍的那三声哭颇有传说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除了哭声与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号还饱含着一定的意义,都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与绝望。
阮籍的一哭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去世。阮籍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的,因此他特别孝敬爱戴他的母亲。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对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决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后,阮籍饮完两斗酒后才彻底放声大哭,并且还吐血数升。
在他母亲下葬时,阮籍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的遗体告别,并且痛哭吐血。虽然阮籍的某些行为有些不合礼法,但是从他的痛哭与吐血中可以看出他对他母亲深深的爱,同时他也由母亲的死想到了自己理想无法实现。
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的人生状态,更加悲从中来。阮籍二哭是为兵家之女而哭。
兵家之女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却在还未出嫁时就已身亡。阮籍从兵家之女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
他自己身负极高的才华和学识,却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能任凭时光飞逝,虚无度过人生。阮籍三哭是发生在他驾着马车四处游荡时,不论道路有多崎岖,阮籍一直驾车前行,直到行至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嚎出声,之后调转车头,换了一条路走。
但是又走到了尽头,再次嚎啕大哭。在这次哭中,阮籍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情况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从中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穷途之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司马氏掌握政权,大杀异己,文人志士多遭迫害。阮籍作为当世文人,报国无门,又整日为躲避迫害而提心吊胆,《晋书阮籍传》中说阮籍提及世人“并无臧否”,也就是说,他对别人没有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评价。在清醒时怕被人抓到言语上的把柄而多不敢言,只有借酩酊大醉时发泄心中的不满。
阮籍不平常的穷途之哭,看似疯癫,实则是对自己无能和满腔抑郁之情的发泄。他与司马氏关系与嵇康同司马的关系相比稍微接近,使其无法同嵇康一样正面反抗司马氏的统治,但他又不愿同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为司马氏服务,内心交加着矛盾,痛苦,于是便有了当街嚎啕的疯癫之举。
因此,“穷途之哭”既是阮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是对自己内心难以抒发的抑郁愤懑之情的发泄,同时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兔死狐悲,表示对同盟的死亡或不幸的伤心。出处原出自《宋史·李全传》。
出处
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有杨安儿、李全等领导的几支红袄军。
起义军遭到金军的镇压,杨安儿牺牲。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号四娘子)率领起义军从益都转移到莒县,继续斗争。后来杨妙真和李全结为夫妻,两支部队汇合。公元1218年,他们投附宋朝,驻扎在楚州(现在江苏省淮安县)。此后,李全抱有发展个人实力、割据一方的野心,公元1227年4月被南下的蒙古军包围,城破投降。
公元1227年2月,宋朝派太尉夏全领兵进攻楚州,杨妙真派人去争取夏全,对夏全说:“你不也是从山东率众归附宋朝的吗?如今你却带兵来攻打我们。打个比方说,狐狸死了,兔子感到悲伤哭泣;如果李全灭亡了,难道独有你夏全能生存吗?希望将军和我们团结起来。”夏全同意了。
往后,《元曲选·无名氏〈赚蒯通〉四》里说:“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后来,人们引用“兔死狐悲”这个成语,来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现在多用于贬义。
望采纳o(︿_︿)o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他早年“好书诗”,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由施展,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作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
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把这种寓藏在内心的、无由发泄的痛苦与愤懑都在诗歌中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倾泻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如“夜中不能寐”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诗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里的诗人内心苦闷,末两句更充分表现出他那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
“独坐空堂上”一首则典型地表现了诗人孤独索寞的感情。 在魏晋易代之际,最刺激诗人心灵的是政治的恐怖。
“嘉树下成蹊”一首写道: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止。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由繁华而零落憔悴的过程,形象地揭示出曹魏政权的由盛而衰,表现了自己生命难保的忧惧心情。“一日复一夕”一诗更表现了诗人处于这种险恶环境中“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的战战兢兢的心理。
阮籍尽管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了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免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诗人用朔风微霜比司马氏的肆暴,用走兽飞鸟比小人的逢迎驰骛,用羁旅比自己的寡俦,清楚地表现出时局的状况和诗人的处境(注:何焯据诗中“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所指的时序,推定此诗是“指司马师废齐王事”,是可信的。)。
但诗人却坚定地表示不学计功的小人,而要做守常的君子。此外,他在一些诗中歌颂“气节故有常”的壮士,揭露“闲游子”“工言子”“夸毗子”“佞邪子”等小人,以及“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的虚伪的礼法之士,也正是这一主题的发挥。
阮籍不仅不满司马氏黑暗残暴的统治,从进步的政治思想出发,他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进行了揭露。如“驾言发魏都”: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这首诗借古以寓今,揭露了魏国后期政治的腐败和统治者的荒淫。
结尾大胆地指出这必将导致灭亡的命运。“湛湛长江水”一首表现了同样的主题。
《咏怀诗》是一个复杂的总体。除了上述这些积极内容之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来,因此,尽管他是“使气以命诗”(《文心雕龙·才略》),在表现上却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现思想内容,正如《诗品》说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咏怀诗》继承了《小雅》和《古诗十九首》,但比兴手法的大量使用,则又显然是受了楚辞的影响。所以阮籍不仅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而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阮籍这种以咏怀为题的抒情诗对后世作家有很大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是继承阮籍《咏怀诗》这一传统而来的。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是一篇有价值的散文。传中所塑造的超世独往、与道合一的大人先生形象虽然是虚幻的,并有某种引导人们脱离现实的倾向,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揭露却是深刻尖锐的。
传中说:“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一语便揭穿了封建统治的本质。
作者指出这样的统治是无法巩固的,必有一天会遭遇“亡国戮君溃散之祸”,到了这时,那些依附封建统治的寄生虫也必然同归于尽: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昆中乎?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昆当,自以为得绳墨也。
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昆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昆中乎? 在客观上散布了对封建社会的悲观思想。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庄子》寓言、楚辞神游、汉赋铺张的影响。全篇使气骋辞,奇偶相生,韵文与散文间杂,有它的独特风格。
阮籍,字嗣宗,魏晋思想家、文学家,因曾做过步兵校尉,后世又称他为阮步兵。
阮籍与嵇康齐名,同为“竹林七贤”中著名人物。 历史记载,阮籍有一项稀奇的本事,就是能为“青白眼”。
遇到不喜欢的人,阮籍就只瞪出白眼球;遇上他尊敬赞赏的人,他才露出黑眼珠。 阮籍的母亲去世,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就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离去。
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格,就干脆拿着酒坛和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其豪放不羁、不拘俗礼的个性可见一斑。
才华横溢的阮籍,深处政治黑暗的年代,抱负难以实现,内心异常苦闷。在司马氏和曹魏之间,阮籍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他一方面巧妙地和司马氏周旋,不敢明显地顶撞,另一方面又用嘻笑怒骂、利落锋利的笔调讽刺司马氏的阴险与虚伪。
被压抑的个性反映到阮籍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他隐晦曲折的文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是阮籍文学成就的代表。
其中,有对人生困境的思考,有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玄远旷达的情怀,也有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终极目标。[3]。
阮籍的泪 一 荒野之地,寂静的让人发慌。
歪歪斜斜的花儿,茂盛过膝的野草。远处的山丘、林地,是如此陌生。
放眼及望,方圆十数里之内,没有人家居住,也没有人的踪迹,这里好像不是人的世界,是那么自然,那么纯洁,不被任何人所染指。 一阵铃声传来,打破了这里的寂静,接着是马蹄声,车轮与地面接触的声音,向这没有路径的空旷之地靠近。
棕色的马拉着木车,车上载着好些坛酒,一个中年男子在车上喝酒,也不驾车,任由马脱缰而行。是他,这里的一切只为等他,他似乎也专为此而来。
马停止了前行,因为前方没路了。车上的人把那正在喝的半坛酒放在一边,跳下车,看看周围确实没路了,一阵难过,随即放声而哭,哭的如此悲伤,旷野为之肃穆。
因为在那样的社会里,他找不到自己的道路,所以来到这空旷无人之地,找一条路,一条没有尽头的永恒之路,不想路还是走到了尽头,如何不悲伤,怎能不痛哭。这里仿佛从未有人来过,千百年来只为等他放声一哭。
没有人劝阻,无人安慰,悲伤之余,又是如此尽兴。哭够了,也该回去了,于是调转马头,顺着来时的路向回走去,他又拿起了那半坛酒,继续迷醉。
身后那滴在小草上的斑斑泪痕,在阳光下,晶莹剔透,格外夺目。铃声、马蹄声、车轮声,渐渐远去、消失。
这里又恢复了平静,却显得说不出的悲凉。山谷中似乎那哭声还在回荡,仔细听却又什么都没有。
二 灵堂,永远是最神圣的地方,人们前来吊慰,是队死者的尊重于思念,也是来送死者最后一程。因此这里也显得格外庄严。
他也来了,不仅来吊唁,还来恸哭。哭声打断了死者亲人的哭泣,周围的人们也围了过来。
现时低声议论,可他那里理会这些,后来人们渐渐被感到。他哭的太真实了,没有半点做作。
不为亲情,更非爱情,只为一个美好生命的早逝而哭,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才华,尚未出嫁就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在内心的最深处悲伤 难过,为的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异性。
在人门眼中,这是如此荒唐,又是那么高贵。泪尽之后,他走了。
那眼泪却永远留在了死者身边,是那样的真诚,以至于千年后人们还记得他那一哭。 这哭声,穿越了千年…… 三 他,太寂寞了。
一日与人下棋,棋至中盘,传来母亲死讯。对方请求中止,他却一定要下完。
不为输赢,为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也许所有人都知道。棋下完了,看不到他的悲伤,很平静。
又向人要了酒,痛饮两斗。不是痛快,是痛苦。
酒喝完了,周围的人都看着他,一秒,两秒,三秒,一声大哭,心痛,痛的厉害,喉咙一甜,吐血几升。 母亲要下葬了。
他还在吃肉,喝酒,一切好像和他没有关系。与灵柩诀别,又是一阵恸哭,吐血数升。
连日悲痛,身体本已不支,这时的他几乎随母亲而去。那血与泪早已融到了一起,那片血泪,足以盖过他的一切行为。
他不拘礼法,在母亲大丧之日吃肉喝酒,而对母亲的至孝与母亲死去的悲伤,又是哪个孝子能比的。他的哭,不是眼睛在流泪,而是生命在哭泣,是心在滴血。
多少孝子的号啕大哭在他面前显的微不足道。 又是一个好天气。
他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这是楚汉之争的地方。想着那已逝的历史,徘徊良久,一声长叹:时无英雄,使尖子成名。
不禁悲从中来,这一次,他没有哭,然而,他的心分明在流泪。 后世的人们叫他阮籍,而把他生活过的那个时代叫做魏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