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前 201~ 前168) 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思想家,散文家。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18岁时以能诵诗书属文而闻名。
文帝即位之初,听说吴公治政为天下第一,又曾师事李斯,故征以为廷尉。由于吴公的推荐,贾谊得任为博士。
当时他年仅20余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参议诏令,诸博士尚未能言,贾谊即尽为之对答,并得到众人的赞同,于是超迁为太中大夫。
贾谊以为汉王朝建立已20多年,天下安定,应该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和更定法令。文帝对贾谊的才能和建议颇为赏识,拟任贾谊为公卿,但因周勃、灌婴等重臣的反对,不得已而作罢。
于是,出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在长沙时,曾写了《鵩鸟赋》,以表露内心的怨愤和悲伤。
后来文帝思念贾谊,又特地召见他,问鬼神之事于宣室,君臣谈至夜半。贾谊随即被拜为梁怀王太傅,先后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 这些奏疏被后世史家称为《治安策》。
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自伤失职,岁余也悲郁而死,年仅33岁。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
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
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
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
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
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
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
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
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
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
唐寅耻不就任。《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
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
浪淘沙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本诗作者刘禹锡的人生经历正可作为“失意不失志”的完美诠释。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才高八斗,傲骨铮铮,因推崇改革失败,屡遭贬谪,曾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可见,官场失意,并没有磨平他的意志,悲凉的处境更衬托出诗人乐观的性格。
1
桂冠虽未摘 失意不失志
冰雪王子
北京时间2012年7月28日凌晨4时,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开幕,随后各项赛事既紧锣密鼓、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成了当前亿万观众瞩目的一个热点,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重要话题„„
奥运场上的各种赛事新闻,好似绵绵不断的小雨,就是再铁杆的奥运迷,也会感到应接不暇。不过,有两则新闻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我国著名的举重名将吴景彪,在7月30日男子举
重56公斤级的比赛中,由于未能将体能调整到最佳状态,痛失金牌,赛后他几度落泪,还鞠躬致歉,称自己“愧对祖国”;二是在7月31日体操项目女子团体比赛中,由于在一些项目上频频失误,无缘奖牌,中国体操队的姑娘们个个热泪盈眶,特别是邓琳琳脸上的泪痕还清晰可见,失意选手们的伤心,已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同时还属于场内场外许多关注他们的观众。
从以上两则新闻,我更加读懂了常胜不易。古今中外,在军事等领域能成为一个常胜将军,已经十分难得,而在竞技体育这个领域想要做到百战百胜,几乎就不可能。古训《增广贤文》中“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用来形容体坛上新秀辈出,再恰当不过的了。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吴景彪在过去几年中,也曾取得过数次冠、亚军,这次只不 过金牌被朝鲜选手夺得;相比之下,中国体操队的姑娘们才更加郁闷伤心呢,尽管以往战绩累累,但这次真的名落孙山了。再回头想想,其实只要是比赛,就一定会有胜有负,能取得名次的毕竟只占少数,对此,很多网友表示了宽容,并引发了在价值观上的一些深层次思考,大声呼吁不可完全以成败论英雄!
从以上两则新闻,我更加读懂了时不我待。竞技体育之所以迷人,除了比赛项目的丰富多彩以外,激烈的竞争、突现的黑马等,是吸引人们关注的重要因素。在描述中国体操队姑娘们伤心落泪的一些报道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体育的一些传统强项,如果不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后续人才的培养,的确存在被他国选手超越的可能。也许,以后还会有人要流下更多伤心无助的泪水。与其事后泪洒赛场,不如早作准备,让能争取的成绩,通过系统性的努力成为现实,就算还出现或多或少的失误,也能够做到无怨无悔了。
从以上两则新闻,我更加读懂了爱国无价。从吴景彪的痛哭道歉、以及邓琳琳等体操队员的泪流满面,我看到了我国运动员可敬可爱的一面,他们就是最美的运动员!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固然是事实,但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国心,却深深地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名观众的心!金牌虽说物稀为贵,终究有价,但作为一名运动员,对团队的责任、对国家的爱心是无价的!还有,以上提到的吴景彪、邓琳琳等选手,在痛定思痛之后,都表示要认真分析失利的原因,吸取教训,只要有机会,还将再次在赛场拼搏!我想,以吴景彪、邓琳琳等人作为代表的第30届奥运会失意选手,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将会激励他们自己,以及我们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而努力。衷心祝愿今后大家看到的,更多的还是成功的笑容,以及问心无愧的笑容!
三国时期,魏国的思想家阮籍与嵇康齐名,被称为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他虽然对司马氏家族不满,但又不能直接表态,便把自已的不快与愤怒寄托在作诗饮酒中。阮籍和嵇康、向秀、刘伶、王戎、山涛、阮咸等七人道合志同,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他们经常在树林里呤诗作画,饮酒弹琴,无拘无束。阮籍有时侯在家读书可以闭门不出,有时出去玩的时侯也是多日不归,在他兴奋的时侯经常忘乎所以连自已是谁都忘了,因此阮籍的诗常常都表现出忧国避世的情怀。
于是有后人开诚布公地评价他:“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家书上说:你没听说过汉武帝时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幽居在长门宫的故事吗?当时虽然只有咫尺之近,也是不能和亲人见面的。自古以来失意之人,是没有距离远近的界限的。
全诗是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