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亭:扬子云 扬雄 (公元前53~公元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姓氏“扬”,或作“杨”。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时好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口吃,不善言谈,而好深思。家贫,不慕富贵。
40岁后,始游京师。大司马王音召为门下史,推荐为待诏。后经蜀人杨庄的引荐,被喜爱辞赋的成帝召入宫廷,侍从祭祀游猎,任给事黄门郎。
他的官职一直很低微,历成、哀、平“三世不徙官”。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扬雄一生悉心著述,除辞赋外,又仿《论语》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对社会、政治、哲学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价值。另有语言学著作《方言》等。《隋书·经籍志》有《扬雄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扬侍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汉成帝时,经同乡杨庄的引荐,应召入宫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篡权后,校书天禄阁,官至大夫。扬雄早年极其崇拜司马相如,“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汉书·扬雄传》)。曾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作《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为已处于崩溃前夕的汉王朝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故后世有“扬马”之称。扬雄晚年对赋有了新的认识,在《法言·吾子》中谓之“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并认为自己早年的赋和司马相如的赋一样,都是似讽而实劝。这种认识对后世关于赋的文学批评有一定的影响。扬雄在散文方面也可称得上是位模仿大师。如他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等。在《法言》中,他主张文学应当宗经、征圣,以儒家著作为典范,这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扬雄还著有语言学著作《方言》,是研究西汉语言的重要资料。 他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出现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中。表现出他的品德高尚。
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吧,就是他没出山时住的破茅屋啦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诸葛庐,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铭》早将南阳诸葛庐深植我心。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在那千年文化中畅游。 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为纪念他,后人在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所祠堂,是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
南阳诸葛庐:历史上的智慧风景线
中国 | 河南 | 南阳 | 2004-05-18 22:53:14.0【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诸葛庐,位于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的《陋室铭》早将南阳诸葛庐深植我心。4月28日,我随“网上看河南”采风组到达卧龙岗,与武侯祠亲密接触,在那千年文化中畅游。 诸葛亮,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中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是中国文人心中的偶像。为纪念他,后人在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修建了一所祠堂,是为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千百年来,只要有机会,炎黄子孙都会来此顶礼膜拜心中的智慧之神,这里于是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一道不灭的智慧风景线。 据史料记载,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在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武侯祠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在这长廊里,遗留有千百年间前来祭祀诸葛亮的后人书文和纪念碑碣石刻400余块,排列有序,这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首屈一指,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被称为“三绝”碑。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各地武侯祠中的岳飞手书最原始真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武侯祠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都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 参观完武侯祠,就好像看过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顺手重温历史,“隆中方略,三分天下”,诸葛亮隐居山中十年,却能了然天下事,并规划出未来天下的蓝图,孔明先生的智慧和韬略令我辈后人实在拜服!只是诸葛亮虽有盖世之才,可惜三足鼎立之势刚形成,他便因病而逝,空留一腔遗恨。诸葛亮也成为历代失意英豪咏叹的对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今天,后人除在这里凭吊,伤感诸葛丞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外,也可借往事梳理一下历史,为自己的人生多找寻一点智慧。相信卧龙先生更愿看到自己的智慧泽被后人,而非伤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