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的还有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
他常常被人请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
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 秦琼卖马 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遂心,连马也没人要。
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这西门15里外,有个二贤庄,庄上主人姓单号雄信,排行第二,人称为二员外,要买好马送朋友。”秦琼久闻潞州单雄信的大名,就由这位老者介绍到二贤庄,与单二员外见面。
秦琼羞于说出真名实姓,只称姓王,拿了马价而去,后来单雄信从别人口中,获知卖马的人,就是山东济南府的秦琼,便立刻追赶,捧着秦琼的脸说:“叔宝哥哥,你端的想杀了单通也。” 名人与马的故事 项羽驯服野马 楚霸王项羽驯野马“乌骓”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休想骑它,就是骑得上的也顿时被它摔下来。壮强好胜的项羽听说便想一试。
他驯马有术,一骑上“乌骓”,就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非但没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
霸王不慌不忙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满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都离开了山土,“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唐玄宗偏爱马舞 唐代,马戏达到顶盛时期。
据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尤其偏爱女子马舞。唐宫设有男女马伎队,饲养大量舞马。
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马舞高潮,勤政楼前舞马场上马舞通宵达旦。经长期训练的马便可闻乐起舞。
马能衔杯向皇帝献酒,达到了。
典故一【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典故二【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
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
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
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
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
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
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
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
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
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
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
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
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
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
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
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
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
老马识途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千金买马骨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主题:指鹿为马典故
赵高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chu)。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盖高有篡夺之意,故指鹿为马,以验群情之顺逆。后高使其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迎立扶苏之子婴。
[白话]秦朝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权势很大,老臣都被他降职或罢免。曾经一次早晨上朝,他于是叫人进献鹿给皇帝秦二世,赵高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这是鹿。”大臣都微笑却不敢发出声音。这就是赵高有篡权的意思,所你指鹿为马,用来验证大臣,看谁顺从他,谁不顺从他。后来赵高叫他的女婿阎乐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立扶苏的儿子婴为皇帝。
赵奢改姓为马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不畏权势。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赵奢依法治罪,先后杀了赵胜家9个管事人员。后来赵奢升任将军,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重镇阏与牗今山西和顺牍,他奉命救援,打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
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
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
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
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
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
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
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
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
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老马识途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约会诸侯共同订立盟约。
盟约上要紧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尊重周厘(xī)王;第二条是抵御外族向中原进攻;第三条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十多个中原诸侯国参加大会,订立了盟约。
强者为王,大伙儿都尊齐桓公为霸主。可是南方有个大国叫楚国(在今湖北一带),不但不参加中原的联盟,还把郑国拉过去也不叫郑国参加。
齐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议着怎么去讨伐楚国,没想到北方的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到齐国来讨救兵,说北边的山戎打进来了,燕国打了几个败仗,眼瞧着老百姓都要给山戎杀了,央求霸主发兵去救。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够专心对付南方。”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到了燕国。山戎早已逃走了。
管仲说:“山戎没打就走,等到咱们一走,他们准又进来抢劫。要安定北方,非打败山戎不可。”
齐桓公就决定再向前进军,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带路。燕国的国君燕庄公对齐桓公说:“不妨请无终国(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帮我们带路。”
齐桓公立刻派使者去,无终国答应做向导,派了一位大将带着一队人马来支援。齐桓公打败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掳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归顺了齐国。
可是山戎的大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东南)借兵去了。齐桓公和管仲决定去攻打孤竹国。
大军到了孤竹国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他们被齐国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时天色不早了,齐军就安营下寨。到了头更天时,士兵们带着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来见齐桓公。
齐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双手捧着一颗人头,耷(dā)拉着脑袋说:“乘我们的大王答里呵被您打败亲自到沙漠去讨救兵时,我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来向您投降。孤竹国没有指望了,请让我带您去追赶答里呵吧!”齐桓公和管仲把那颗人头仔细瞧了一阵子,又叫将士们认了认,真是山戎大王密卢的脑袋,就把黄花留下了。
第二天,黄花把齐桓公和燕庄公领进了孤竹国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们更加相信了黄花。
齐桓公叫燕庄公带着燕国人马守住孤竹国的都城,自己率领全部人马由黄花带路去追答里呵。黄花在前头带路,到了掌灯时分,来到了当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
只见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样,一眼望去没边没沿,分不出东南西北来,大伙儿全迷了路。齐桓公和管仲急得团团转,赶紧去问黄花,哪儿还有他的影儿!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
原来,黄花杀了山戎的头子密卢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管仲说:“恐怕这儿叫旱海,不可再走了。”
齐桓公下令收军。天越来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大伙儿冻得直打哆嗦,都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
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路在哪儿呢?这块鬼地方连一滴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时,管仲想出了个主意,他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
咱们挑几匹当。
1、第一个起源出自子姓。商代王室子孙经常称子某,卜辞中子马条目很多
2、源于官位。
(1)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4、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5、源于改姓。
(1)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6、源于少数民族。
起燕赵古都邯郸,有关马姓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汉族有马姓,回族有马姓,满族有马姓,朝鲜、土家、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有马姓,在全国马姓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汉族和回族、满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天下一个马,由此引发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邯郸曾是赵国的首都,汉族马姓的起源和这座都城密不可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能征善战,由此引出了一段马姓由来的故事。 赵奢不但治国有方,而且他的武功也是盖世的,他因为和齐国、秦国交锋都取得巨大胜利,因此,他被评为战国七雄八大名将之一,赵惠文王就把赵城,就是邯郸这个地方的西北五十里地方有个叫马服山,就把这个地方就赐封给赵奢了,因此,赵奢就叫马服君,马服君的后人呢,就把邯郸赵国的贵族都迁到了咸阳,而且封马服兴为宗使,马服兴认为马是岳之首,于是就把服字去掉了,就改姓马了,所以,中国汉族的马姓是从赵姓里分衍出来的。
马姓曾经名人辈出,汉族、回族、满族中都曾涌现出了知名人士,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汉显帝皇后等。而回族马姓早在元代就已名垂青史,回族马姓最著名的人士是明代的郑和,他原名叫马和,明永乐二年赐为郑姓,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航海家。
马姓在第十九位,来源有三,出自嬴姓,其始祖为赵奢,马姓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在百家姓里在宋代马姓是44位,到现在统计是第十九位,不是说回族马姓大发展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回族还有其它几个民族,满族都有马姓,都包括进来,多了,原来回族吧,回族和满族都是译姓过来的,音译过来的,满族是马佳氏过来的,回族呢是穆罕默德,汉译就是马哈木,元代、明代、清代都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由少数民族姓氏,简译成马,所以,中华民族的马姓包括了很多的姓氏。 邯郸西郊,这里是汉族马姓的发源地马服山。
马融的时候,就给他赐封为扶风茂陵,当时是重合侯,所以他又举家从咸阳迁到扶风茂陵,所以天下马都认为茂陵是自己的发源地,实际上这个地方马姓不多了,因为都进入关东了,都迁到关东去了。 昔日人丁兴旺的马服山,如今早已风光不在。
赵国之所以没有统一了天下,按说它的经济财力,它在战国七雄,它也是很富有的,因为邯郸这个地方,当时中国排五大都之一,而且又是商贾云集的地方,经济是很雄厚的,那它丧国是不是也跟这马服君有点关系,这个当时,长平40万大军被坑杀,好像是赵奢的儿子赵括,那他应该叫马服括,赵括当时把赵国的40万被人家坑杀了,还有一个典故叫,纸上谈兵。 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满的马姓也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9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