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古籍、文姬归汉、辨琴、环形山。
轶事典故
默写古籍
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什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79年正式颁布了这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蔡文姬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人物生平
蔡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儿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中国古代有句俗语女子无才便是德,然而,在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沉淀中,涌现出了很多才华横益的女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才女就有四位,令无数后人无比向往。
才女一、四大才女之一之蔡文姬蔡文姬出生于东汉时期是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精通天文地理,能诗善赋,有懂得音律,是难得才貌双全的女子。然而,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自身的经历却是波折不断。
在蔡文姬16岁时,嫁给了当时的河东世家卫家卫仲道,卫仲道是有名的大学子,两人可谓是天作之合。然而,不到一年卫仲道就因为身体不适咯血而亡。
卫家人认为是蔡文姬克夫,克死了卫仲道,受到各种白眼,于是不过自己父亲的反对愤然离开了卫家。然而不幸还在继续,当时黄巾军起义局面非常混乱,胡人趁机南下大肆掠夺,蔡文姬与许多是女都一同被掠走。
到了匈奴,被左贤王看中并封为王妃,这一年她23岁。蔡文姬于是便在匈奴生活了12年,生下了两个儿子,并且在这12年里学会了吹奏胡笳和匈奴的语言。
因曹操与蔡邕为好友,所以后来被曹操赎回,当回到故乡却发现,由于战火那里早已变成了残垣断壁,没有容身之地,于是在曹操的安排下又嫁给了董祀。蔡文姬她一生坎坷,却才华横溢。
在结束了12年的匈奴生活之后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愤诗》。胡笳十八拍二、四大才女之二之卓文君卓文君是汉代有名的大才女,擅长音律,才貌双全。
她的一生没有蔡文姬那般心酸波折。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女子。
他大胆追求爱情,与身份悬殊巨大的司马相如进行私奔,由勇有谋,使得家里最终同意了他们的爱情。她才德兼备,及时当晚年司马相如移情别恋时候,他也没有像寻常女子那般变成泼妇,也没有逆来顺受,而是用诗来警戒自己的丈夫最终挽回了爱情。
因为司马相如的一首《凤求凰》便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卓文君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包括《白头吟》中那句耳熟能详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以及诀别书、怨郎诗等众多作品。卓文君三、四大才女之三之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是唐朝丞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不仅熟读诗书,而且善于处理政务。
14岁时被武则天重用,有着巾帼宰相的称号,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起兵发动政变,最后和为皇后一起被杀。上官婉儿四、四大才女之四之李清照李清照出生于书香世家,后来嫁给丈夫赵明诚,两人十分恩爱,共同收集书画金石。
但是,随着金兵入侵,夫妻俩辗转运输着大量的书画金石,然而在逃难的过程中丈夫赵明诚染上重病,不久就去世了。而在赵明诚去世不久,李清照夫妇收集的书画金石也遗失或被盗。
在孤独没有依靠情况下,改嫁了张汝舟,而张汝舟却早已知晓夫妇二人收藏了不少书画金石,觊觎她的财富,所以才取了李清照,但是在结婚以后,发现家里并没有什么财物,便暴露了他的本来面目。在生活中,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舟的违法犯罪行为,于是就告发了张汝舟。
在宋代尤其是在程朱理学影响下,妻子状告丈夫需要判处三年的刑罚。后来在亲友的营救下脱离了牢狱之灾,面对一系列的挫折,李清照诗词创作的热情更高,但风格却变得更加的孤苦凄凉。
才女李清照的词看完之后,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边评论中与大家一起交流哦。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
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
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才生儿育女。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
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
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曹操在任校骑督尉时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关系要好,曹操和蔡文姬是“父执”的关系,意思就是叔叔辈的。蔡文姬精通音律,而曹操在音律诗文方面也深有造诣,相传他们彼此有过一段短暂而隐蔽的感情经历
后来蔡邕被寻罪问斩,蔡文姬侥幸逃脱,流落在边远的北方,而后被匈奴兵俘获,献给单于。
多年后,曹操任汉相,打听到蔡文姬在匈奴为妾,于是用玉壁把她赎回。
由于蔡文姬和护送他的武官互相亲慕,曹操知道后,就没有纳她为妾,而是把她许配给了那个武官,也成就了一段美事。
我最近正好在读曹操,呵呵
曹操是一代枭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逐鹿中原,消灭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与刘备、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
同时,曹操还是杰出的文学家,我们最为熟悉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便出自曹操之手。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短歌行》、《观沧海》等诗,都是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汉末著名大学者蔡邕。蔡文姬承继家学,不仅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而且美貌出众,气质优雅。
曹操和蔡文姬,一个是男人中的胜杰,一个是女人中的翘楚,都是人中极品,这样的两个人之间,会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现代人对他们之间的情感,有很多猜测与臆想,一些影视作品甚至加以杜撰、戏说。然而,真实的曹操与蔡文姬的故事,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呢? 有缘相识无缘嫁 曹操和蔡文姬的相识,是因为蔡文姬的父亲蔡邕。
蔡邕是东汉末年极负盛名的大学者、学坛领袖,他学识渊博,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因为身处乱世,无意为官,只是闭门读书,著书立说,以弹琴作诗自娱自乐。
史书记载,曹操在洛阳为官时,与蔡邕“有管鲍之好”,二人彼此引为知己。比蔡邕小22岁的曹操,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蔡邕则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二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过从甚密。
成为蔡家座上客的曹操,当然注意到了蔡家漂亮的小女儿蔡文姬。蔡文姬幼年早慧,不仅才学过人,且具有超凡的音乐天赋。
6岁时,父亲在隔壁弹琴,无意中弹断了一根琴弦,她居然能听出是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父亲惊讶之余,又故意把第四根弦弄断,竟然又被她听了出来。
少女时代的蔡文姬,才貌具佳,加之饱读诗书,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这位才女却与曹操无缘,在她待嫁之时,曹操一直在外征战,生死悬于一线。
蔡文姬16岁时,由父亲蔡邕作主,嫁给了大学子卫仲道。出嫁后,夫妇二人彼此敬重,谈论诗词、时政,恩爱有加。
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
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堪受辱,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回到娘家。回到娘家后的蔡文姬,原本也可以平安无忧的过寡居生活。
然而,她的父亲蔡邕却出事了。董卓掌权后,听说蔡邕名气大,便极力笼络,非让他出来做官,甚至以灭族相威胁。
无奈之中,蔡邕只好走入仕途。一日之内,竟连升三级,最后获封高阳侯。
然而,塞翁失马,安知祸福。后来,董卓被王充所杀,蔡邕作为董卓一党,难逃噩运,死在狱中。
家族获罪,大厦倾倒。原本想在娘家过安稳日子的蔡文姬,从此无家可归,开始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劫难。
两地分离暗自叹身逢乱世,又遭家难,无依无靠的蔡文姬,只身一人回了老家。然而,天下大乱,何以为家?关中地区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蔡文姬只能随着难民到处流亡。
关中战乱,羌胡番兵于是乘机掠掳中原。他们不仅抢夺金银财物,也抢掠中原的年轻妇女。
每每抢掠完毕,便“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的满载而归。在胡兵的一次抢掠中,混杂在难民的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了南匈奴。
年轻貌美的蔡文姬,被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作了左贤王的妃子。这年,蔡文姬23岁,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胡帮生活。
关于蔡文姬的胡帮生活,史书这样记载:“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据说,左贤王对蔡文姬恩宠有加,在南匈奴的十二年中,蔡文姬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不仅如此,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并学会了一些异族语言。然而,即使这样,蔡文姬仍是十分想念故国,希望能够重回中原。
此时的曹操,正在逐鹿中原,基本扫平了北方群雄,不仅当上了宰相,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了许昌,后来又迁都洛阳。天下初定,曹操终于有闲情回忆过去了。
他想到了死去的忘年交蔡邕,想到了蔡家惟一的后代蔡文姬,她一个孤身女子,如今流落何方呢?曹操开始派人到洛阳、关中一带,四处查找她的下落。然而,几经努力,曹操都没能打听到蔡文姬的消息。
直到公元208年初,曹操的大军平定了乌桓。这次北伐的胜利,极大的震摄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以致南匈奴随即派代表团赶到了中原,请求继续修好。
就在接待南匈奴代表团的过程中,曹操得知,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是中原人,姓蔡!千金玉壁换文姬经确认,蔡姓王妃,果然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曹操大为惊喜,立即派周近做为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前往南匈奴,要把蔡文姬赎回来。
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放走蔡文姬,但却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答应让蔡文姬回去,但两个儿子一定得留下。能回到日夜思念的中原故土,蔡文姬十分高兴;但要离开两个天真无邪的儿子,以及对自己恩宠有加的左贤王,她不仅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在汉朝使者的催促下,恍惚中登车离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她听到了儿子们撕心列肺的哭喊声,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回归故土”的蔡文姬,从此失去“母子团聚”的天伦之乐。
在周近的卫护下,蔡文姬回到了故乡。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
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
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
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
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
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
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
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
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以后,不仅注意发展生产,还努力提倡文化。
他打听到自己的好朋友蔡邕〔yōng〕的女儿蔡文姬流落匈古代风景画鉴赏奴,就派遣使者,携带厚重的礼物,到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让她为发展文化事业贡献力量。蔡文姬,名琰〔yǎn〕,陈留圉〔yǔ,今河南省杞县南〕人。
她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文姬从小受到父亲的培养,博学多才,记忆力很强,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yì〕。
据说蔡文姬小时候,有一天夜里,她睡在床上听父亲弹琴,忽然琴弦断了一根。她对父亲说:“第二根琴弦断了。”
蔡邕认为这是她偶然猜中的。为了证实女儿是不是真能辨别音调,他又故意弄断了一根琴弦。
蔡文姬马上又说:“这次断的是第四根弦。”果然一点不差。
蔡邕这才知道女儿真的能够辨别琴音,高兴极了,就更用心地教她学习音乐,教她做诗写文章。这是个传说故事。
事实上,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被人诬陷获罪,全家充军到了朔方。
这时候,蔡文姬还是个襁褓〔qiǎng bǎo,背婴儿的布幅〕中的婴儿,她也成了罪奴,被剪去头发,跟着父亲去充军。过了几个月,蔡邕遇赦回家。
在归途中,他得罪了一个地方官,全家又被迫过了十二年的流亡生活,后来才回到洛阳。文姬十六岁那年,父亲把她嫁给了河东卫仲道。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蔡邕在长安被王允逮捕入狱,囚死在狱中。接着,文姬的母亲和丈夫也相继死亡。
蔡文姬只好只身回到陈留,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也就是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的那一年,汉献帝派人去南匈奴,邀请匈奴出兵,来对付凉州军阀李傕的追击。
匈奴兵在打败李傕以后,乘机大肆掳掠。蔡文姬给匈奴兵掳走,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她留居匈奴十二年,生了两个孩子。就在蔡文姬流落匈奴期问,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北方的生产发展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定了。在这个基础上,曹操努力提倡文化。
他搜罗各方面的人才,也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蔡邕的女儿文姬,决定派人带着礼物出使匈奴,把蔡文姬赎回来,好让她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派去的使者到了匈奴。
使者拜见了左贤王和蔡文姬,陈述了曹操想要迎接蔡文姬回汉朝的要求,并且向左贤王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蔡文姬听了,又是高兴,又是悲伤。
高兴的是她很快就能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了;悲伤的是将要离别丈夫和在匈奴出生的儿女了。此情此景,怎能不叫她内心矛盾重重呢!她不知道应当怎样办才好。
蔡文姬经过再三考虑,终于被曹操的事业和功绩所感动,决心离别自己的亲骨肉,离开匈奴,献身于汉朝的文化事业。蔡文姬回到汉朝,遵照曹操的意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积极参加了撰写《续汉书》的工作。
有一次,曹操召见蔡文姬,问她:“听说你家里原有很多古书,现在还能记得内容吗?”蔡文姬答道:“从前亡父赐给我古书四千多卷,因为流离散失,一无所存,如今还记得内容的只有四百多篇。”曹操说:“很好!我派十个人,帮助你默写下来。”
蔡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默写好了,再给您送去。”
果然,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了四百多篇古代珍贵的文献,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古代山水画鉴赏文姬归汉反映了曹操重视人才、重视文学的事实。
其实曹操本人就是一个文学家,是一个很诙谐、很潇洒、不拘形迹的人物。文如其人,他的诗歌很有气魄,唱出了他统一天下的理想,昂扬进取的精神,慷慨不平的感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也爱好文学。他和文士相处,不拘礼法。
常常在一块儿喝酒,谈论诗文。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对我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十多岁就能诵读辞赋数十万言,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人。据说,曹丕很嫉妒他的弟弟。
有一次,他要曹植在走完七步路的时候,就吟出一首诗来。这首诗的题目是《兄弟》,但是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眼。
不然的话,就要受到惩罚。曹植略加思索,走了七步路以后立刻吟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还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战乱和人民疾苦的诗篇。曹家父子是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曹操的邺都是当时文学活动的中心。
因为他们活动在汉献帝建安时代,后来就把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的作家数以百计,其中最负盛名的除曹氏父子外,还有孔融、王粲、刘桢、阮瑀〔yǔ〕、徐干、陈琳、应玚〔yáng〕,称为建安七子。
建安文学在诗赋文章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新局面。文姬归汉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曹操掌权时代文治武功的盛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