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屈原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悟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选自屈原的《河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话故事,场面阔大,气势宏伟。黄河冲风作浪,波涛滚滚。黄河神河伯就在波涛之上,向自己的恋人抒发思慕之情.它居住在紫贝和珍珠装成的宫殿,乘坐着由四条龙驾拉的精美水车,滔滔浪波迎,邻邻鱼儿送.全诗纵横恣肆,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屈原
屈原(前335?一前296?)名平,字原.他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阁大夫等官职.学识丰富,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很为楚怀王信任.后因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的忌恨,被流放江南.最后鉴于国衰政危,抑郁悲愤,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人,作有《离骚》、《九歌》等.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本词写旅途之夜的乡思之情。
上阕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绘了四幅各具特色的画面,即“画角憔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 和“寒夜惊雁”。首句“风悲”两字刻画风声。
阵阵的角号之声随风飘来,那是憔门上有人在吹《小单 于》乐曲吧。画角是涂有彩绘的军中乐器,其声凄厉;画角的声音混杂在风中,触起无数旅人的愁 思,“风悲”两字十分传神地写出了悲伤之感。
一“落”字见得谯楼之高、风力之劲,并且还表达出词 人沉重的心情。 “投宿”两句写途中飞雪。
“骎骎”形容马在奔驰,上承“投宿”,表现了旅人急于休息的情态;下 启“飞雪”,表明由于天降大雪而急于投宿。“飞”字形容漫天雪花的飘舞之状,而“满”字又着力刻 画出村子之小且孤。
之后的三句则是描写村中的景象。灯火阑珊,人迹稀少,可见雪大且深,也衬 托出独处旅店的孤寂,所闻者只有乱叶扑窗之声。
“舞纷纷”写落叶之多和风力之疾。“骎骎”“飞” “满”“舞”都是动词;“骎骎”在句中描绘的不仅是客观景物,而且还能传主观之情;由此可见词人用 词的精细。
“送数声”三句是客舍夜坐所闻,在这风雪之中忽然听到几声雁鸣。雁群入夜歇宿在沙渚芦丛 之中,因遇到外物袭击,负责守卫的雁子发出有警报信号的声音后,便迅速飞向长空。
“乍离”句即 是写这种情况。“嘹唳”句说的是雁群受警后穿过密布的冻云飞向高空,鸣声高亢曼长。
雁儿多在 高空飞行,白天远望可见,夜间则从鸣声得知。此处所写的是南归途中的雁儿,在夜间受惊高飞时 的鸣声触动了旅人的心弦,令人不禁产生了无限的思乡之情,词意至此由写景转入后文的抒情。
下阕另开境界,开始写月下的思乡之情,委婉地铺写相思情意。“好在”句是说风雪已止,云雾 未散,朦胧的月影隐约可见。
“好在”指月色依旧。“无处不销魂”,描绘客居夜思,可月色依稀当年, 悲伤之情不禁由心而来。
“故国”两句,诉说由于故园之梅以及穿着绿罗裙之人使他眷恋难忘,因此 词人总是梦中见到。“故国”,即“故园”。
“愁损”两字,怜念梦中伊人亦为相思所苦,用词婉转。 “为问”两句上承“故国”句,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和设问的形式,将枝上的蓓蕾比拟为泪珠。
试 问那暗香浮动的花枝,是否也是由于相思而流泪?末两句又上承“愁损”句,设想对方,再由己及人。 自己在客中归梦梅花,愁绪满怀,想心爱之人在园中赏梅花,泪滴枝头。
傍晚之时,她斜倚屏风想起 远方的旅人;她遥忆故园,应亦是余恨绵绵,无法平复吧。
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时所作,描绘南浦的景物,设色雅丽,特别是后两句状物精妙,对仗工切。
1. 此诗写作者在泛舟赏花,因沉醉在花香中,不觉在回来时迷了路,描绘出作者将一己融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景,意境空灵闲澹,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2. 我在南浦跟着花香泛舟而去,回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然迷了路,幽幽的花香找不到是哪里传来的,天色渐晚,太阳已经落到画桥的西边了。
3. 南浦,金陵城南的小河,此诗仅以南浦为题,非仅咏南浦也东冈,在金陵城东,一名白土冈,
物华,美好的景物。
4. 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水。西汉史游急就篇,春草、鸡翅、凫翁濯,颜师古注春草、鸡翅、凫翁,皆谓染彩而色似之,若今染家言鸭头绿,翠毛碧云,粼粼,水波清澈的样子。
5.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
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
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
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
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多么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
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小诗短短二十个字,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而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