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传说故事: 1、相传,罗汉山这尊天然大佛,是玉皇大帝派来镇守承德的大肚弥勒佛。
大肚弥勒佛出家时,非常勤奋,非常大公无私,他每天背个大布袋出去化缘,别人都把他叫布袋和尚,他所化来的钱财,个人分文不要,全部交到寺中。这样不贪不占又勤奋的人当然是看守金库的最佳人选了。
于是,玉皇大帝就把他超度成神,派到承德来了。 弥勒佛受到玉皇大帝的重用,非常高兴,赶紧穿带整齐,拿上木鱼和磬锤来到了承德。
他到承德一看,承德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他心里有了谱,心想,只要我守住这四周的山, 承德也就守住了。 于是,他就背倚着东山,面对市区,抚膝而坐, 然后把手中的磬锤抛向北边,把木鱼抛向西边,把头上的帽子抛向南边,让这三件宝物镇守承德的南北和西面,与他形成一个包围圈,他重点保护天廷的金库。
他抛出了这些宝物就是现在的棒槌山,元宝山和僧冠山。 大肚弥勒个人不喜欢钱财,但对承德的黎民百姓却非常体恤,他每隔 60年就送给人们一个开山门金库的钥匙,让人们打开山门,取些金子,所以承德人都非常富足。
2、后来因为一个贪得无厌的无赖得罪了弥勒,山门就再也没有开过。 在罗汉山下有个叫李厚的小伙子,以种菜为生。
他勤劳、善良、忠厚。这年,在他种的瓜中,有一个长得非常大,跟 8印锅那么大。
一天夜里,他梦见一个大肚和尚站在那个瓜的跟前对他说:“这个瓜是开山门的钥匙,你把它养到立冬就长成了。 那时,你用它往东山上一撞,山门就开了。
山里面有一盘磨在磨金豆子,你领着乡亲们进去抓点出来。记住,不要贪。”
一连三天,他都做这个梦。他跟老人一打听,知道这是真的,因为又到60年了,他把这消息告诉了乡亲们。
立冬这天,他把瓜摘下来,往罗汉山上一撞,山门果然开了。只见里面是一座用金砖金瓦盖的金房子。
房子里面有一盘金磨,一头金毛驴拉磨,在磨金豆子呢。李厚领着乡亲们进去,每人到磨盘上抓一把金豆子就出来了。
可是,有个叫吴二的无赖,贪得无厌,他抓了一把还抓,把身上的衣兜都装满了还不走,还想爬上房揭几块金瓦,可是没爬上去。就又去抠墙上的金砖,也没抠动,最后他盯住了那头金毛驴。
心想,毛驴会走,把它牵出去,不就得个金毛驴吗? 想到这就去牵驴,可是毛驴不跟他走,怎么拽也不走。这会儿就听着山门在吱嘎吱嘎地响,眼见就要关上了。
他打这次以后,山门就再也没开过。 山里面的金磨至今还在磨着金豆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从山下走过,还能听到里面轰轰的磨响。
由于玉帝的金库还在,所以大肚弥勒佛就一直忠诚地守在这里。一着急打了毛驴一下,毛驴一蹶子把他踢出了山门摔死了,这时山门咣当一声关上了。
3、在很早很早以前,承德南面的山下有一个小部落,住着十几户人家,他们以放牧和打猎为生。 突然有一天,一个放羊的小孩儿没有回来,同时还少了几只羊。
过些天,又有两个猎人相继失踪。部落人一起上山去找,发现他们已经变成骨头架子。
看来山里出了妖怪。从此,谁也不敢上山放牧和打猎了。
部落中有个小伙子叫山虎,从小失去了父母,整天跟着爷爷上山打猎,练了一身好本领。这天,爷爷带着猎物外出换米,山虎带上钢叉和大砍刀上山了,他决心要铲除山里的妖怪。
山虎来到山上,四处搜寻妖怪。当他来到山顶一个大山洞口时,忽然觉得一阵冷风吹来,紧跟着一只一丈多长的巨大的蝎子从洞里向他爬来。
山虎明白了:'原来是你这只大毒蝎子在吃人呀,今天我非杀死你不可!'山虎迅速顺过钢叉,向毒蝎刺去。毒蝎竖起它那带毒钩的尾巴,来迎战山虎。
山虎与毒蝎战在一起。斗了一阵子,山虎渐渐地力不从心了,突然,脚下被石头一绊,跌倒了,毒蝎趁势把大毒钩朝山虎猛蛰过来。
在这关键时刻,爷爷赶来了。爷爷换米回来见山虎不在家,钢叉和砍刀也没了,估计他是上山找妖怪去了,就赶紧带上了弓箭上山来了。
爷爷迅速搭弓向毒蝎射去一箭,箭中在毒蝎背上。毒蝎见背后有人,放下山虎转头奔向爷爷。
山虎趁机起来,与爷爷一起又与毒蝎拼斗起来。爷爷岁数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战了不大一会儿,爷爷就让毒蝎用尾巴扫倒,蛰死了。
山虎一看爷爷死了,心疼得象要掉出来了一样,两眼冒火,扔掉手中的钢叉,拔出背上的砍刀,左杀右砍,与毒蝎拼死一战。山虎豁出命去了,越战越勇,大砍刀连续砍中了毒蝎几次,谁知那毒蝎的皮特别厚,都没砍到肉里。
山虎急了,使出全身力气,把砍刀抡圆,狠狠向毒蝎砍去。 这一刀终于砍进了肉里。
毒蝎被砍痛,'滋'地一声怪叫,将满口的毒液一下都喷到了山虎的脸上。山虎顿时觉得天旋地转,马上就要不行,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 '我死了也要变成鸡,与你斗底!'山虎喊完就人事不知了。
山虎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神真的把他变成了一只金鸡。 毒蝎见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只金鸡,吓得它赶紧钻进洞里藏起来了。
金鸡守在洞口等呀等,等了三天三夜,毒蝎也不出来,气得它展开双翅,用力去拍打洞口岩石,震得山摇地动,毒蝎终于出来了。 毒蝎刚出洞口,金鸡就冲了上去,先啄瞎了毒蝎眼睛,又啄断了它的尾巴,再照准脖子猛啄几下,然后把它吞下去了。
关于承德避暑山庄历史典故:从清帝康熙于公元1701年出喜峰口勘查热河上营,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开始挖湖造堤,至公元1792年继德堂的完工,前后共历康、雍、乾三世,共90多年的时间。
这期间正值康乾盛世,国力强盛。农业有充足发展,人口增多,商业发达,阶级关系有所改善,有充裕的人力财力营建大型园林。
而中国的园林艺术由春秋战国的萌芽期,经两晋南北朝的形成期,唐宋的发展期,到明清时代,园林艺术达到鼎盛期。特别是经过唐宋时期在园林艺术中融进诗情画意和在明清时期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发展到清代已达到炉火纯清的境地,在处理真山真水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方面达到艺术顶峰。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避暑山庄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占地面积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总和,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内有康熙乾隆钦题72景及其他人文景观共120多组群。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我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
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山庄的围墙高3米,宽1.5米,长达10公里。
墙上筑有垛口,可供巡逻和作战。围墙爬山越水,弯弯曲曲非常严密,当地人叫它"小长城"。
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分。
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
其他景点还有:避暑山庄门、勤政殿、万岁照房、下马碑、云山胜地楼。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
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
“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其他景点还有:采菱渡、沧浪屿、澄湖、芳园居、芳渚临流、环碧、热河泉、戒得堂、金莲映日、金山、卷阿胜境、内湖、清舒山馆、如意湖亭、塞湖、上湖和下湖、双湖夹镜与长虹饮练、水芳岩秀、香远益清、芝径云堤、文园狮子林、水心榭。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
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
主要景点:“绿毯八韵”碑、春好轩、宁静斋、暖流暄波、千尺雪、清音阁、万树园、文津阁、永佑寺、永佑寺舍利塔。区内“万树园”古木参天,绿草如茵,中央搭有豪华蒙古包,为清帝来山庄时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的场所。
离热河泉南行可达金山岛,岛上亭台楼阁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声岛,这里是皇帝读书、望月、听泉之处。
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宫殿区与湖区间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环视四周皆为美景。
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荫凉,比承德市区低4-5度,来此尽可体会避暑之情趣。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热河泉在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
萍香泮近前,香远益清之北,湖畔立一块自然石,上刻“热河泉”三个秀美的大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因此,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二字,被当作世界上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名扬于世。
然而,正确地说,它只是一个泉,而非河。所以,1979年正式定名为“热河泉”。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这里曾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火山喷发,形成许多裂缝,地面上的水通过断裂渗入地下,经地温加热水温升高,再由深处涌出,便形成了现在的热河泉。它含有较高的碳酸钙、碳酸镁,矿化度低,水味甘甜;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二氧化碳,可谓天然汽水;微量的氟可使牙齿洁白;低量的硼酸又有消炎防腐之效。
康熙曾赞美说:“土厚登百谷,泉甘剖脆瓜”。当初,山庄的瓜圃田园用热河泉浇灌,格外香甜。
盛夏此处清泉细波;严冬,此处云蒸霞蔚,春意盎然。清帝曾夸它:“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
承德离宫如意洲湖中的荷花,湖畔秋菊、树木、花草同放异彩,皆因有此热河泉,乾隆皇帝因而御笔:“荷花仲秋见,惟应此热泉。” 热河泉作为避暑山庄七十二佳景之一,自然也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条山沟里有个祖传三代的老中医,姓济名众生。老中医多半辈子没儿没女,年逾花甲得一子,名曰善童。
善童天生聪颖乖巧,十一岁跟着父亲学医道,十二岁就会诊脉、开方儿。十五岁那年,老中医夫妻双双病故。
善童把二老发丧后,像父亲生前那样为乡亲们治病。有一年,街上流行瘟疫,他起早贪黑地给乡邻们治病。
一天他又去挖中草药,由于连日劳累,再也走不动了,两眼一闭就睡着了。朦胧间,有一位白发老人来到他的跟前,对他说:“小伙子,单靠这山上的几味草药,是不能治好瘟疫的,非用‘无根水’不可,它有九九还阳之功。”
老人又递给善童一把金钥匙,告诉他:“等见到车上墙、牛上树的时候,去问一个戴铁帽子的人,他会告诉你一切。”白发老人不见了。
善童一着急醒了,原来是场梦。他揉揉眼睛立刻去找无根水。
不知走了多远,只见有一间茅草房,东山墙旁长着一棵大歪脖树,一头小牛正在上面吃白菜叶子;西山墙上挂着纺车。善童一想,这不正是白发老人说的车上墙、牛上树吗!只见小屋前坐着一位老人,善童走上前,说明来意。
老人告诉他,无根水在一座花山里,若想得到它,需要战胜九条毒蛇,然后再如此这般……就可以用无根水为乡亲们治病了。善童谢过老人,找到那座花山,果然蹿出几条大蛇。
善童抡起镐头迎战。毒蛇喷射出一团团毒气,善童鼻孔里流出了血,一头裁倒在地。
九条毒蛇正要吞吃他,他身上那把金钥匙放射出万道金光,照得毒蛇狂扭乱蹦,不一会儿就都死掉了。善童用金钥匙打开石门,按老人教给他的法子把水烧开,折腾四十九遍,把不凉不热的无根水倒进莲花玻璃缸,人们在外边就可以取到这个能祛瘟疫的药引子了。
乡亲们有了无根水做药引子,很快病就治好了。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大家都纷纷来取无根水。
用无根水治病的消息也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要独霸无根水,就带上兵丁来抢莲花玻璃缸。
善童堵在洞口不让进去,和兵丁打了起来。但寡不敌众,他在万不得已时,只得把石门关了。
这下可惹恼了皇帝,他命令兵丁用土把洞口堵死。从此,善童就再也没出来。
被堵在洞里的善童,还一心想着给乡亲们治病的事,他在洞里仍然不停地往外送无根水。无根水从洞里流出来,汇成一眼热水泉,泉满外溢,又形成一条热水河,人们称之为“热河”,该泉人们称之为“热河泉”。
据史载,康熙时在园内建了36个景,至乾隆时又增设了36景,共称72景,每一景都有它动人的故事。整个山庄共有120多组建筑,掩映在山水草木之间。
正是:莺啼鸟语绿映红,山环水转有奇峰,天南地北楼阁庙,多少风景一园中。历来有“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的说法。
园中的许多风景都是从全国各地移植来的。从山庄的南门进入,迎面就是重重宫殿,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这里有皇帝和嫔妃起居的地方,有皇帝处理政务、举行盛大仪式的殿堂,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在山庄的西北一山的脚下,有一座叫文津阁的建筑,是仿宁波的天一阁而建造的。
据说,当年才子纪晓岚领一班人马在这里修四库全书,暑天,燥热难熬,便脱了官服,袒胸裸背,正赶上乾隆过来查看。纪晓岚来不及整束衣冠,怕皇上怪罪,便慌忙钻进桌底藏匿,但乾隆已跨入门槛已看见他往桌下藏呢,但乾隆却假装没看见,巡视一圈后便问:“纪晓岚呢?”有人答,他内急方便去了。
乾隆转身出去了。纪晓岚听着没动静了,便探出头来问:“老头子走了吗?”有人答走了。
纪晓岚便从桌子底下爬出来,这时乾隆又踅回来,堵个正着。问纪:“方才你说什么啦?”纪实话实说,我说老头子走了吗?乾隆说:“那你今天就把这老头子给我解释清楚,赦你无罪,否则,你别怪我……”纪晓岚说:“天下臣子百姓都呼我皇万岁,万万岁,万岁为之老也;皇上为万民之尊。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
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
承德原名热河。
它虽居塞外,历史却很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这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但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它却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兴建而形成和发展的。
避暑山庄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热河行宫,是建于北京到木兰围场之间二十多座行宫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者。
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以后,康熙便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为了训练军队,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加强边防,巩固清朝的统治,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师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方圆五百余公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盛,野兽成群结伙,山禽滋生繁衍。
场内被划分成七十二个小围。每年中秋节后,皇帝便带领满、汉大臣,蒙古王公及八旗兵丁几万人,在那里行围狩猎,史称“秋狝大典”。
行围时间大约二十天左右。行围方式分哨鹿和大围两种。
哨鹿,是汉语。满语称哨鹿为“木兰”。
哨鹿的方法是利用鹿只求偶的机会进行捕杀。每年秋分以后,恰是鹿群繁殖的季节。
黎明前,皇帝带领亲随人等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顶鹿头,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待母鹿寻声而出,则用花神枪将鹿击毙,此即哨鹿。
哨鹿虽有趣,大围更动人。天近五更,满、蒙管围大臣便率大批人马出营,分左右两翼进发,按预定地点进行合围,形成数十里的大包围圈,圈内野兽横窜竖跳。
清晨,皇帝率大臣、侍卫、亲随等入围,分级进行射猎。经过一场拼搏战以后,大部分野兽被击毙,少部分侥幸冲出包围圈者,也逃不出外围射生手、虎枪手的射击。
这样的行围每次要连续二十多天,需要大批物资。为了解决沿路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于康熙四十年以后,沿途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
避暑山庄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先讲第一个问题,修建山庄的源起,避暑山庄并不是清代的皇帝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
清代修建的第一个皇家园林是畅春园,在北京的海淀。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九年。
在乾隆时期大家知道的有著名的圆明三园,就是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圆明三园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避暑山庄,乾隆时期的扩建是和圆明园同时交错进行的,既然清朝的皇帝已经在北京的海淀先后修建了皇家的园林,为什么又要在塞外修建避暑山庄呢?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二十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承德的名称,地名的由来是雍正十一年,把热河改成承德,也在这一年就设置承德厅。
在乾隆三十七年,承德就升为府,管辖滦平等的六个县。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
所谓秋狝就是在金秋的时候,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呢,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翁牛特、敖汗、喀喇沁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
就是专门供皇帝训练士卒和狩猎处理蒙古事务的这样一个木兰围场。在当时就称为木兰秋狝。
木兰围场有这么大的范围,所以里边又划分为67个小的牧场。每一次行围的时候,由管围大臣选定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围场,或者两三个围猎围场作为秋狝举行典礼的地方。
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三万人,到木兰围场。一般情况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木兰围场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是非常地喧嚣的,非常繁华的,商人也跟着去了,商队也跟着去了,跟着消费需要,卖大量的商品,带着很高贵的商品,供这些达官贵人的享用。
由于是训练士卒,所以木兰围场呢,是用军事的管制,军事的条例来统帅所有到木兰围场的人。 纪昀大家都知道,这是清代著名的一个大学者,四库全书的总撰官。
他当时随乾隆到围场打猎,他看见当时围场的壮观场面,他说猛士大呼,士兵都像冲锋陷阵的猛士一样,大呼冲上山岗,很多野兽在这个围场,小的范围内就被这些猎手们纷纷用弓箭或者长矛击倒。 围场同时也是处理蒙古问题,抚恤蒙古的这样一个地方。
内蒙古49旗,外蒙古现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了,就是当时的喀尔喀蒙古当时的,还有青海和扎萨克。还有新疆的厄鲁特四部的蒙古,到这个时候,他们都要轮流到围场来随从清帝,清代的皇帝打猎,打猎完了以后再到避暑山庄来,所以在乾隆的时候,在围场来的蒙古王公有一百多起,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
表明在康熙、乾隆时候,我们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当时的少数民族都来拥戴清帝的统治,承认他们的统治,拥戴清帝。 而避暑山庄就是因为,由于要到木兰围场要去处理蒙古问题。
这样才由热河行宫逐渐发展成为避暑山庄,这样一个盛大的目前全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而避暑山庄的归置和外八庙也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建成的。
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匾额四边镂空雕刻着花纹,古朴、厚重,精美绝伦,分外醒目,是难得的精品。
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应是“辛”字,康熙把“辛”字多写了一横,成了错字。好好的字多加一横到底是笔误还是另有用意呢?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703年的康熙皇帝,已经取得了个方面的胜利,收获了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辉煌成果。建筑避暑山庄,乃是为了显示他对未来目标——“万世缔构”的自信。因此,康熙亲笔题写,并将其“避”字写成了“避”(辛字下多一横),有意多写了一笔,并没有人怀疑他写了错字,却引得多少饱学之士猜想他当时的心态。其实,可以说这也是康熙在平了三“藩”,把他关注的重点转向北边陲后自信的一种顺便的流露。
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还有一个典故的,就是说皇帝要看看大臣们对他尊不尊敬,敢不敢对他提出疑问,所以故意写出那个字,结果大臣们谁都不敢说那个不对,就挂上了,一直留到现在!
承德原名热河。
它虽居塞外,历史却很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在这里。这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息息相关,一脉相承。
但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它却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避暑山庄的兴建而形成和发展的。
避暑山庄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前身——热河行宫,是建于北京到木兰围场之间二十多座行宫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者。
清朝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以后,康熙便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为了训练军队,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加强边防,巩固清朝的统治,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距京师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
木兰围场方圆五百余公里。气候凉爽,水草丰盛,野兽成群结伙,山禽滋生繁衍。
场内被划分成七十二个小围。每年中秋节后,皇帝便带领满、汉大臣,蒙古王公及八旗兵丁几万人,在那里行围狩猎,史称“秋狝大典”。
行围时间大约二十天左右。行围方式分哨鹿和大围两种。
哨鹿,是汉语。满语称哨鹿为“木兰”。
哨鹿的方法是利用鹿只求偶的机会进行捕杀。每年秋分以后,恰是鹿群繁殖的季节。
黎明前,皇帝带领亲随人等潜入山林,身披鹿皮,头顶鹿头,口吹木哨,模仿公鹿的叫声。待母鹿寻声而出,则用花神枪将鹿击毙,此即哨鹿。
哨鹿虽有趣,大围更动人。天近五更,满、蒙管围大臣便率大批人马出营,分左右两翼进发,按预定地点进行合围,形成数十里的大包围圈,圈内野兽横窜竖跳。
清晨,皇帝率大臣、侍卫、亲随等入围,分级进行射猎。经过一场拼搏战以后,大部分野兽被击毙,少部分侥幸冲出包围圈者,也逃不出外围射生手、虎枪手的射击。
这样的行围每次要连续二十多天,需要大批物资。为了解决沿路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于康熙四十年以后,沿途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避暑山庄的前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即已初具规模。园中建成了烟波致爽、芝径云堤等三十六景。
由于这里不仅离京师较近,便于接见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而且山环水抱,景色幽美,适于避暑,所以康熙为行宫题匾为“避暑山庄”。从此,避暑山庄正式得名,其作用也远远超过了普通行宫。
康熙还令人为三十六景绘图,并亲洒翰墨,为之题诗、作序。史称此三十六景为“前三十六景”,又称“康熙三十六景”。
这三十六景是: 1、烟波致爽 2、芝径云堤 3、无暑清凉 4、延薰山馆 5、水芳岩秀 6、万壑松风 7、松鹤清樾 8、云山胜地 9、四面云山 10、北枕双峰 11、西岭晨霞 12、锤峰落照 13、南山积雪 14、梨花伴月 15、曲水荷香 16、风泉清听 17、濠濮间想 18、天宇咸畅 19、暖溜暄波 20、泉源石壁 21、青枫绿屿 22、莺啭乔木 23、香远益清 24、金莲映日 25、远近泉声 26、云帆月舫 27、芳渚临流 28、云容水态 29、澄泉绕石 30、澄波叠翠 31、石矶观鱼 32、镜水云岑 33、双湖夹镜 34、长虹饮练 35、甫田丛樾 36、水流云在 避暑山庄初具规模、正式得名以后,工程并未停止。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开始巡幸塞外,初为隔年一次,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几乎年年前来驻跸。
他根据其祖父康熙帝“同心治理再精求”的精神,对山庄进行了扩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也仿效康熙皇帝,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
史称“后三十六景”,又称“乾隆三十六景”。这三十六景是: 1、丽正门 2、勤政殿 3、松鹤斋 4、如意湖 5、青雀舫 6、绮望楼 7、驯鹿坡 8、水心榭 9、颐志堂 10、畅远台 11、静好堂 12、冷香亭 13、采菱渡 14、观莲所 15、清晖亭 16、般若相 17、沧浪屿 18、一片云 19、萍香沜 20、万树园 21、试马埭 22、嘉树轩 23、乐成阁 24、宿云檐 25、澄观斋 26、翠云岩 27、罨画窗 28、凌太虚 29、千尺雪 30、宁静斋 31、玉琴轩 32、临芳墅 33、知鱼矶 34、涌翠岩 35、素尚斋 36、永恬居 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清政府统一了西北,对全国的统治权也日趋稳固,避暑山庄进一步得到扩建,直到乾隆末年,山庄工程才最后得竣。 整个避暑山庄工程经历了康、雍、乾三朝,延续了将近九十年。
使之成为清代历史上与圆明园齐名的皇家宫苑,并成为清代政治活动的中心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驶,朝代的更易,避暑山庄也历尽了沧桑。
避暑山庄现在是全国保存得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和它东北部的外八庙相辅相成,宛如一部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既记录了清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又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既是清代宗教、雕塑艺术的宝库,又是古典园林优美的画廊。
避暑山庄正殿大门的上方悬有一块匾,上面写着“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匾额四边镂空雕刻着花纹,古朴、厚重,精美绝伦,分外醒目,是难得的精品。
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应是“辛”字,康熙把“辛”字多写了一横,成了错字。好好的字多加一横到底是笔误还是另有用意呢?原来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是一种异体字现象,在这里康熙皇帝是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1703年的康熙皇帝,已经取得了个方面的胜利,收获了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辉煌成果。建筑避暑山庄,乃是为了显示他对未来目标——“万世缔构”的自信。因此,康熙亲笔题写,并将其“避”字写成了“避”(辛字下多一横),有意多写了一笔,并没有人怀疑他写了错字,却引得多少饱学之士猜想他当时的心态。其实,可以说这也是康熙在平了三“藩”,把他关注的重点转向北边陲后自信的一种顺便的流露。
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还有一个典故的,就是说皇帝要看看大臣们对他尊不尊敬,敢不敢对他提出疑问,所以故意写出那个字,结果大臣们谁都不敢说那个不对,就挂上了,一直留到现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