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莺莺感时伤春
2(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二人初见诧美
3(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
红娘抢白张生
4(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月下酬韵生情
5(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
张君瑞闹道场
6(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
莺莺暗念张生
7(要掳你做压褰夫人)
五千贼维寺院
8(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老夫人急许婚
9(则愿你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
张生下书退兵
10([惠明上云]我敢去!)
惠明送信请兵
11(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
开家宴谢张生
12(呀,俺娘变了卦也!)
赖婚妹妹拜哥哥
13(其词哀,其意切,凄凄如鹤唳天)
夜听琴诉衷心
14(害杀小生也。)
张君瑞害相思
15(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
红娘传书递简
16(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莺莺假意闹简
17(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回书暗约相见
18(呀,变了卦也!)
翻墙莺莺赖简
19(姐姐着我传简帖儿与张生,约他今宵赴约。)
寄方再约相见
20(小贱人,为甚么不跪下!你知罪么?)
老夫人拷红
2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
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因而许愿:“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此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崔夫人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喜结连理。
《西厢记》讲述的是:书生张生(君瑞)与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拓展知识:1、《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2、作者介绍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
王实甫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
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
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
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
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
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实甫撰。其书处处表现了道家的哲学闪光。
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它极大地影响着作为"人学"的"文学"。
《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道家哲学上善若水、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
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经典古代名著《红楼梦》中,也提到过此书。
《西厢记》的主要故事情节
这部戏写书生张君瑞上朝赶考路经河中府,在普救寺巧遇前相国之女崔莺莺,二人一见钟情。君瑞寄居寺内西厢,与莺莺一墙之隔,互相和诗,彼此有情,却无法相见。后来,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要抢莺莺为妻。崔母惶急之下向寺内僧俗宣布:能退贼兵者,愿以女妻之。君瑞挺身而出,写信给友人白马将军杜确,杜确领兵前来解围,救了崔氏一家。事后崔母悔婚,令君瑞与莺莺兄妹相称。
莺莺侍女红娘仗义相助,先教张生隔墙弹琴,打动莺莺,又为他们传递情诗。莺莺约张生后花园相会,见面后又突然变卦,并有斥责之言。张生病倒书斋,莺莺这才决定以身相许,终于在书斋幽会成亲。崔母发现后,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并谴责崔母有过错。崔母无奈,允许二人婚配,但要张生立即赴考。长亭送别,二人恋恋不舍。张生考中状元后荣归河中,终于获得美满婚姻。
西厢记的故事传承及流变 在我国古典戏曲的璀璨宝库中,王实甫《西厢记》应该算是最光彩夺目的一颗巨星。
明代贾仲名直截了当地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凌波仙》吊词),就连一代文豪、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也推崇《王西厢》说“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不过《西厢记》并非是王实甫凭空独创的新词,在《王西厢》诞生以前,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在《王西厢》问世以后,又有许多翻写改易之作。
《西厢记》嬗变翻创现象成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乃至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将有关西厢故事的各种体裁作品择其主要者介绍如下。 一、唐元稹《莺莺传》,本名《传奇》,因为里面有《会真诗》30首,故又名《会真记》。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属于唐传奇。元稹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人物,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小说叙述张生与姨母郑氏的女儿崔莺莺恋爱又始乱终弃的故事。小说一方面对男女恋爱进行了真实的描写和礼赞,另一方面又诬蔑莺莺为惑人的“尤物”,小说最后写莺莺别嫁他人,张生也另娶妻子。
作者在小说中借张生之口说像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意思是说漂亮的女子往往会引诱男子学坏。作者对张生辜负莺莺并最后抛弃她的行为不仅不加谴责,反而称赞其“为善补过者”。
后来有学者认为张生就是元稹本人的自叙状,作品流露出的偏见反映出作者思想意识的局限和落后。 二、《商调蝶恋花》等宋代咏唱崔、张故事的文艺样式。
《莺莺传》产生以后,曾出现过许多歌咏崔、张故事的文艺样式,话本小说曾有《莺莺传》,宋官本杂剧也曾有过《莺莺六幺》,不过可惜的是,这两种作品早已经佚失了。宋代还曾出现过以舞曲和鼓子词形式歌咏莺莺故事的作品,秦观和毛滂就写过《调笑转踏》。
《调笑转踏》是一种以八句七言的引诗和一首《调笑令》词来歌咏一个故事的舞曲曲辞,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是由八个分别咏唱古代八个美人的小故事连结成套组成的,每个小故事咏唱一个美人,歌咏崔莺莺就是这中间的一个小故事。秦、毛叙写的故事虽没有超出《莺莺传》的内容,但以舞曲的形式来表现这一内容,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此后,赵令畤写成《商调蝶恋花》(全称《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因为他是采用当时民间说唱中的鼓子词形式写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是《蝶恋花鼓子词》。赵作是由12首《商调蝶恋花》词和散文说白组成,这其中的12首词是赵令畤的新创,说白则主要是删节元稹《莺莺传》而成。
以鼓子词形式说唱莺莺故事,对《董西厢》的形成是有影响的。 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解元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解元的名字已不可考了。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董解元是金章宗(1190~1208)时人,他的《西厢记诸宫调》是我国现存三种诸宫调中首尾最完整、成就最高的一种(另外两种是金代佚名的《刘知远诸宫调》和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它用宫调来唱词,用散文来说白,相传为北宋时期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诸宫调的唱词是先以自成首尾的某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一套,然后联合各个宫调的许多套数而成长篇联套,每套宫调间穿插散文说白。
由于它是用若干套即若干宫调唱奏一个故事的,所以就称为是诸宫调,“诸”就是若干的意思。赵令畤的《商调蝶恋花》从头至尾只用一个宫调即商调咏唱,《西厢记诸宫调》则用了仙吕调、般涉调、高平调、商调、双调、中吕调、大石调、正宫调、越调、黄钟调、道宫、黄钟宫等宫调来连成长篇巨制,它总共使用了191套套曲和2支单曲。
《董西厢》有5万多字,内容也很丰富,较之此前的崔、张故事作品,它的篇幅已作了很大的扩充,作者自创的成分很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董西厢》改变了原来《莺莺传》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结局方式,写张生与莺莺两人为追求恋爱自由而共同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成美满姻缘。
我们把这一改悲为喜的结局安排看作是普通的戏曲大团圆模式的表现,董解元的这一改动反映了他对崔莺莺的同情和肯定,表现出他思想意识的进步。另外《董西厢》还突出了红娘这一人物角色,奠定了《王西厢》中红娘形象的基础。
不过,《董西厢》还只是由一个人弹着弦索歌唱的,所以它又名《弦索西厢》或《西厢(扌刍)弹词》。它虽是长篇说唱文学,但它由一人说唱,还不是由多人以角色的身份进行扮演,所以它还不能算是戏曲样式。
四、王实甫《西厢记》。金、元时期,《西厢》题材的戏曲既有北曲杂剧,也有南曲戏文,南戏、北剧均渊源自《莺莺传》,两者本身是同时创作互不因袭的。
李锦云的南戏《崔莺莺西厢记》,全本今已丢佚,只有残曲保存在一些曲谱中,钱南扬先生《宋元戏文辑佚》辑有其残曲28支。演述崔、张故事的戏曲,首屈一指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了。
关于《西厢记》的作者,曾有王作关续说,即认为第五本是由关汉卿续作的,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五本均是王实甫一人所作。《王西厢》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体例,共有五本二十一折(受传奇。
《西厢记》 元•王实甫作。
写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
剧情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
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
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
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
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此剧流传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
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产生爱情。时河桥守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强索莺莺为妻,
崔夫人当众许愿: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许之,张珙驰函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解围。然崔夫人嫌张贫寒而赖婚,张珙相思成疾,莺莺在侍婢红娘撮合下,夜奔西厢探慰张珙,事为崔夫人发觉,拷问红娘,红娘据实以告。夫人不得已而将莺莺许配张珙,但又借口不招白衣女婿,迫张上京赶考,莺莺与张珙满怀离愁而别。 莺莺空守西厢,思嬉戏君心切,和红娘一道耐心苦等。张生终於中了状元,衣锦荣归,和莺莺团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