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
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名称由来 圆明园之绮春园(15张)“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圆明"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质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
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法号“圆明”。 历史发展 北京西北的皇家园林区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遭遇浩劫 历史背景 圆明园导游图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
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
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
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
这么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
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洗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
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
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
火烧圆明园时有位19岁女英雄冯婉贞 徐珂的《清稗类抄》中有一篇文章,题为《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说的是英法联军入侵,火烧圆明园时,有一位女英雄冯婉贞英勇杀敌的故事,梗概如下:إ距圆明园十里处,有一谢庄,居民均为猎户。
其中山东人冯三保精于技击,其女婉贞,年方十九,也身手不凡。一日中午,英兵百余人来犯,冯三保率众潜伏于寨墙后,待敌军接近时,猎户们众枪齐发,敌兵纷纷倒下。
正当众人兴高采烈之际,冯婉贞却忧虑地说:“小敌退,大敌将到。如果敌人携炮来攻,咱村就将变成齑粉了!”冯三保瞿然醒悟,忙问有什么办法。
于是冯婉贞讲了一通道理:“西人长于火器,短于技击。火器的长处在远攻,技击的长处在巷战。
咱村是十里平原,与敌人比火器,如何能胜?不如操刀持盾,以我所长,攻敌所短,与敌人进行近身的搏斗。”于是,婉贞即将全村会武术的年轻人召集起来,一律黑衣白刃,埋伏在村边的森林里。
不久,果然有敌兵五六百人抬着大炮来攻,冯婉贞率众奋起,持刀猛劈。英兵仓皇失措,以枪上刺刀迎击。
自然,洋鬼子的刺杀比不上中国的武术。冯婉贞刀锋所至之处,敌人非死即伤,纷纷退却。
冯婉贞大喊道:“快追!快追!不要让鬼子开枪开炮!”于是,谢庄的年轻好汉们死死缠住敌人,在交互错杂中展开白刃战。直杀到天暮日落,敌兵死了百余人,弃炮而逃,谢庄得以保全。
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让中国人感到特别窝囊和憋气的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由北京东郊绕至北郊,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将文物珠宝劫夺一空。
18日,英军又出动大批士兵,焚烧圆明园,致使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付之一炬。当时,咸丰皇帝是逃到热河去了,似乎也没有清兵奋起抗争杀敌复仇的记载。
然而,就在圆明园的近侧,却有一位小女子,率领一批热血男儿狠狠地惩罚了侵略者。虽然只是小胜,但总可以让一切有爱国心的炎黄子孙略舒一口气。
因此,这篇文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冯婉贞的知名度也就大为提高了。إ前些年,北京的几位历史学家对冯婉贞发生兴趣,想查清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迹,于是,组织起调查队,从文献和实地两方面进行调查。
自然,这是极为应该的。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
然而,万事就怕认真,一调查,问题就来了。不仅找不到冯婉贞其人的记载,而且,圆明园附近也没有谢庄其地,《清稗类抄》所云,完全是子虚乌有。
إ史学的生命是真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的记载既然完全失实,对于历史科学来说,自然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有次讨论一部书稿的选材时,有些史学家就主张将该文删去。
إ我很早就读过关于冯婉贞的这一篇文章,很遗憾,虽然身居北京多年,却从不曾想到过去调查。听了有关史学家的介绍后,除了敬佩其科学精神外,我就想,这也许是一篇小说。
作为史学,该文没有任何价值;作为文学,其价值就不低了。إ研究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你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查找一项资料,却怎样也找不到;有时候,它却不请自来,跃入你的眼帘。
某日,我在查阅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时,突然发现,它有一个专门栏目,名为“爱国丛谈”,其中一篇就正是《冯婉贞》。它的作者是陆士谔,徐珂只是将它收入了自己所编的书中。
“类抄”者,正说明了徐珂是编者,而不是作者。إ陆士谔是何许人呢?再查。
原来此人名守先,江苏青浦人。自幼习医。
后在上海以出租小说为生。久而久之,自己便也写起小说来。
由短篇而中篇,由中篇而长篇,先后出版了《三剑客》、《白侠》、《黑侠》、《红侠》、《八大剑侠》、《北派剑侠全书》、《南派剑侠全书》、《新三国侠义传》、《新梁山英雄传》等大量武侠小说。他有时也写清代历史或宫闱小说,如《顺治太后外纪》、《清朝开国演义》、《清史演义》等。
他大概做梦也不曾想到,他的那么多长篇小说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而一篇小小的《冯婉贞》却在新中国受到重视。إ《冯婉贞》在《申报》发表时,篇幅稍长。
徐珂收入《清稗类抄》时不仅改了题目,而且对描写人物和作战气氛的部分细节作了删节。末尾作者有一段议论:إإ救亡之道,舍武力又有奚策!谢庄一区区小村落,婉贞一纤弱女子,投袂奋起,而抗欧洲两大雄师,竟得无恙。
矧什百于谢庄,什百于婉贞者,呜呼可以兴矣!إؤ这是对《冯婉贞》一文主题的最好说明。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者正逼迫袁世凯接受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
当时,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汹涌澎湃。作者塑造冯婉贞这样一位女英雄,也是有寓意的吧!إإ。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郊区,海淀区东部。
是一座举世文明的皇家园林.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名称由来 “圆明园”这个园名,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额,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
为什么叫“圆明园”?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园林建筑特色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当时的皇宫建筑是由大量的木材建造,容易引起火灾,加上夏天天气热,皇宫的城墙高,没法通风,整个皇宫就似火炉,根本无法住人。
而皇宫20里外有块空地,康熙就想在那里建一座能享乐的园林。
圆明园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120公顷,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等三园组成。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开始建园,园内建有楼台殿阁、亭榭轩馆140余处,是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皇家园林。 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以后,这座历经151年,集当时全国物力、财力和无数精工巧匠的技艺修建起来的“万园之园”成为一片废墟,致使后人再也无法欣赏到它的美景。
虽然圆明园的大部分景观已不存在,但是在圆明园周围地区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传说,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表现古代劳动者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修建圆明园的故事,如《九孔桥》、《南屏晚钟井》、《方外观》、《巧匠样式雷》等。二是反映清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朝廷腐败无能的故事,如《和珅盗宝》、《嘉庆遇刺》、《道光演戏》、《慈禧重修圆明园》等。
三是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英法联军的故事,如《白鸽子传奇》、《冯婉贞智杀洋鬼子》、《神枪李茂斗洋人》等。 圆明园传说具有题材广泛、数量较多、语言通俗、情节曲折、寓意深刻等特点。
虽然每篇故事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虚构与夸张,但却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娱乐性,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珍贵的文史资料。
几十年来,相关人员通过走访老艺人,搜集和整理出了70多篇有关圆明园的传说和故事,出版了不同版本的书籍,很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圆明园正在逐步进行整治和修缮,但是,随着周边居民搬迁,在百姓中间口耳相传的故事逐渐失散,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挽救和保护措施。
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
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
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
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
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
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
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
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
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
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
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
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
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
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
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 圆明园原貌 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雨果
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雨果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文殊
李大钊关于圆明圆的诗句:“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思归。一曲胡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李瑚的《访圆明园遗址》,诗句有:“绝代豪华,名园萃,瞬成灰砾。空怅望,蓬丘草径,断阶残甓。”“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这里既有对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残迹的记述,又有对重新修建圆明园乃至建设好国家的期盼。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炎黄子孙子孙当以此为戒,圆明圆是我们的文化瑰宝,蕴涵着我们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它的毁灭警告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