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年一334年),字士行,鄱阳人,曾任荆州刺史、侍中、太尉等职,为晋朝一代名将。
“飘摇风雨满神州,日下江河乱未休;戡定荆州非易事,论功应独让陶侯。”这是后人颂扬他的诗。
陶侃身居高位,却能一生清廉俭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
陶侃的父亲名陶丹,为吴国的扬武将军,死得很早。陶侃的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由母亲湛氏抚育成人。他从小学习刻苦,事母至孝,名闻乡里。青年时代在浔阳县里任一名小官吏,养鱼的鱼塘也归他管理。有一次,大家把鱼池里捕起的鱼腌了一批分掉了。陶侃把分到的腌鱼兴冲冲地拿回家,交给母亲。他家境不好,不能经常吃到鱼肉荤腥。母亲问清鱼的来历,不仅没有任何喜色,反而沉下了脸。母亲把腌鱼封存起来,不准任何人动它,而且严厉地对陶侃说:“你把公家的东西拿回家来,还面有喜色,为娘的很为你难过而担忧。你现在还是一名小小的官吏,就已拿东西回家,将来如果做了大官,不知会变成怎么样的人?”听了母亲一番话,陶侃连忙跪下认错,表示悔改。
陶侃勤于政务,事无大小,都要亲自过问,信函往来,他也都自己动笔。有人来访,他也不厌其烦亲自接待。他清廉自洁,从不随意收受别人的礼品。有人送礼来,他都要问个一清二楚。如果是送礼人辛勤劳动所得,不论东西贵贱,他都非常高兴,以后还找机会加倍奉还;如果是非正当得来的东西,他不但严词拒绝,而且加以斥责。不多久,陶侃就把广州治理得如当年的武昌一样,百姓们安居乐业,无不称赞他的贤明。
虽然得到百姓的爱戴,但陶侃从不沾沾自喜。他谦恭近礼而又心思纤密。在武昌任上,他号召部下种柳。都尉夏施偷懒,悄悄地将官家已经种好的柳树移栽到自己的营前。
后来,陶侃的车驾经过此地,他突然命令停车,指着那些树说:“这不是武昌西门前的柳树吗,是谁偷种到这里来了?”夏施没有想到陶侃如此心细,连忙谢罪。陶侃十分爱惜光阴,认为浪费时间是一种犯罪。他经常对人说:“大禹王是一位圣人,爱惜寸阴;至于我们就得爱惜分阴了。岂能耽于安逸游乐,荒于醉酒,生无益于这个社会,死无闻于后人。”部下有空谈、喝酒、赌博而误事的,他常为之恼怒,就命人将酒器、赌具拿来,全部扔进大江,对为首的将领和官吏,更是严厉处罚。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参考资料: /ReadNews.asp?NewsID=616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
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卖狗嫁女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
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
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
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
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
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的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相符的。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
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
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 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 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 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 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 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 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位极人臣,权盖朝廷,但一生克己奉公,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代杭州人于谦所写的千古传颂的《石灰吟》,它真诚地表达了于谦高洁的志向。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他做官后,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于谦每次进京,从不送礼,只带随身行装及“两袖清风”。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但于谦还是没有随波逐流,始终如一,终于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清道光年间的御史陈鸿刚,不避权贵敢于纠劾弊端。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赵轨: 还葚东邻赵轨,河南洛阳人,因其“有行检”“有能名”“以清苦闻”而名列十大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在不足一千字的传记中,“暴禾酬直”“ 清水奉饯”“ 还葚东邻” 几段历史佳话,记载了赴轨勤政爱民、修身齐家的故事。令一名古代清官的形象跃然纸上。
隋朝初期,隋文帝封异母弟杨爽做原州(今宁夏固原)总管。隋文帝见杨爽年轻,而赵轨在地方为官时很有名声,便任命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辅佐杨爽。
有一晚赵轨出行时,部下的马误入农田踩坏了庄稼,他命令大家原地待命,直到天亮找到农田主人赔偿损失后,他才率部继续赶路。当地官吏闻知此事深受教益,相约以赵轨为榜样改掉不良操行,养成清正官德,带动原州形成崇贤向善的政风民风。
开皇年间,赵轨在齐州(今济南)任别驾,这一官职“总理众务,职权甚重”。赵轨不谋私利,勤于政务,功绩卓著,“在州四年,考绩连最”。
因而受到朝廷嘉奖,不久调至京城任职。在他离州进京前,齐州百姓夹道欢送。
一位老人给赵轨送来了一杯清水,他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犹如水火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酒相送。您清廉如水,特此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
赵轨深情地谢过老人,双手接过水,和百姓依依告别。赵轨十分注重用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孩子,以保持家族的清廉之风。
他在齐州做官时,其家东邻有一棵桑树,桑葚成熟后,落到了他家的院子里。赵轨要家人把桑葚全都拾起来给邻居,他告诫几个儿子:“我这么做不是为了求名,我在意的是这些桑葚不是我劳动获得的,我不愿意侵占别人的东西。
你们当以此为戒。”王尔烈:双肩明月,两袖清风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个朝庭官员叫王尔烈,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著称,时称“兴东才子”。
王尔烈少私寡欲,清廉不贪,素有“双肩明月,两袖清风” 的美誉。一天,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恰逢嘉庆皇帝登基。
嘉庆皇帝召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答:“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嘉庆皇帝听罢笑了笑:“朕命你到安徽铜山监管铸钱事,几年后,你的家境自会改善。”
王尔烈奉命履新,一干三年多。一日回京,嘉庆皇帝宣其进殿,问:“铜山一任,足可以安度晚年吧?”王尔烈听出皇帝的话外音,笑答:“臣依然两袖清风,无欲无求。”
说罢,从衣袖中掏出几枚打磨得油光锃亮的铜钱给嘉庆皇帝看。这几枚铜钱是王尔烈随身携带的铸钱模子,此外身上别无分文。
嘉庆皇帝十分感动,叹了叹口气道:“爱卿真是群臣楷模啊!”拥“三年多”天时,据“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利,膺“皇帝信任”人和,若想擅权弄权、以权谋私,无异于探囊取物。然而,在私利唾手可得的监管铸钱职位任上,王尔烈却矢志秉持不义之财毫厘不取的为官理念,高洁初心不改,岿然不为金钱所动。
公仪休:嗜鱼拒鱼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叫公仪休的博士,因德才兼优而被选拔为鲁国宰相。公仪休十分喜欢吃鱼,有人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
送鱼的问他:“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送的鱼!我现在做宰相,有国家给我的俸禄,可以自己买鱼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官职,没有了国家给我的俸禄,我自己从此以后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区区“拒鱼” 一事,竟能推演出如此言近旨远、令人信服的道理来,不能不说,公休仪的“廉洁定力” 够艰强、拒腐决心够坚定!他既是高风亮节的廉吏,更是知轻识重的智者。
杨震:畏四知《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汉代杨震,华阴人,为人刚正,博学多才,人称“关西孔子”。家贫苦,除教学外,还租地耕种。
学生要替他种植,他拔其禾苗以示拒绝。后来,被大将军邓骘发现,举荐为官。
一次调任时,途经山东昌邑,杨震的弟子,被杨震举荐为昌邑令的王密,“至夜怀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故人” 在此是老师对门生故吏的自称,意思是:我这样了解你,对待你,你为什么还不明白我的为人呢?王密却回答说:“深夜没有人会知道你收了礼。”杨震则反问:“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之后,人们就把暗中行贿称为“暮夜金”、或“四知金”, 而把念念不忘天地良心称为“畏四知”。
明人《暮夜金》诗曰:“暮夜金,光陆离,故人心,君不知”,即记载此事。《后汉书》还称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
羊续:悬鱼太守《后汉书·羊续传》记载:羊续廉洁清正,任太守时,一位府丞为讨好他,送去了一条生鱼,“续受而悬于庭。”接受了,却悬挂于庭堂之上。
“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献者以杜其意。”可见这位羊续大人“铁面”到了什么程度。
后来“悬鱼”、“ 悬枯”、“ 悬枯鱼”也就成了清官和廉洁行为的代称。到了汉中平六年,汉灵帝想把羊续提拔为“三公” 之一的太尉。
当时拜三公的官员,都得向官署东圆“礼钱千万”, 以表忠诚。这收“礼钱”的差。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位极人臣,权盖朝廷,但一生克己奉公,始终保持清廉本色;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代杭州人于谦所写的千古传颂的《石灰吟》,它真诚地表达了于谦高洁的志向。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他做官后,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
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于谦每次进京,从不送礼,只带随身行装及“两袖清风”。
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但于谦还是没有随波逐流,始终如一,终于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清道光年间的御史陈鸿刚,不避权贵敢于纠劾弊端。 西门豹,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人。
当时邺地是魏都的重要门户,且是战略要地,但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门豹担任邺县令,治理邺地。
西门豹到邺地后,微服私访,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妇”事件,智惩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实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时,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发展农业生产,使邺地百姓逐步富庶起来。
西门豹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后,邺地百姓专门为他在漳水边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
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
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汉宣帝的心意。汉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
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