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
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
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
《水龙吟 》运用了三个典故,具体如下:
1、张翰弃官归乡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
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许汜为刘备所羞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3、桓温感叹年华虚度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
扩展资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水龙吟》
【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辞海》1989年版)
【注释】:
建康:今南京,为六朝故都。
遥岑:远山。
远目:极目远眺。
玉簪螺髻:比喻山。
吴钩:佩剑。
“休说”三句:晋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美味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求田联问舍:买地置屋。
刘郎:三国时刘备,此泛指有大志之人。
流年:岁月流逝。
风雨:喻国事的艰难。
树犹如此:典出《世说新·言语》。桓温北征,见昔日所种树皆已十围,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倩:请。
红巾翠袖:指美人。
揾:揩拭。
【赏析】:
作者作此词时,已南归约十馀年,却一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值此登临之际,抒发自己悲愤之情,;上片写景抒情,下片直接言志。全词笔势纵横,用典圆熟精当,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见《三国志·陈登传》)“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
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
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呵呵,希望帮到你哦~~。
《水龙吟 》运用了三个典故,具体如下:1、张翰弃官归乡“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
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2、许汜为刘备所羞“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3、桓温感叹年华虚度“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据《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扩展资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用了晋朝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求田问舍的典故,树犹如此的典故。
1、莼鲈之思典故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离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驾起车子便回去了。
2、求田问舍的典故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
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3、树犹如此典故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到为琅邪内使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十围之粗了,感慨的说:“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手抚枝条,泫然落泪。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将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于月宫。
下片写赏月后的体味与希望。词人视月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观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领略人情之爱,达到物我交感,人月融一的境界,体现了极富人情味的美好愿望。
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态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
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1:此词是稼轩借登临之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情。
用移情之法。 2:上片主要是即景抒情。
起句破空而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淼寥廓的无边秋色。 接着用移情之法,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词人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与"恨"。
"落日楼头"以静态的景物写出了词人的悲凉和"愁","把吴钩看了"等句则是以动态的人物写出了词人的激愤和"恨"。落日残照是危机重重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的孤雁也正好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3: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的心绪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 ,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 》)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 !“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 。求田问舍就是买地置屋 。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这也是用了一个典故。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 ,陈登当然瞧不起你。
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见《三国志·陈登传 》)“怕应羞见”的“怕应”二字,是辛弃疾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象你(指许汜)那样的琐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见象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
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 ,“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以东晋谢安、唐代裴度、李德裕,韩元吉,不但因为韩氏当时的处境,与谢、裴、李三人的某一时期相似,而且还涵蕴着更深一层意思:谢安淝水大破苻坚军,裴度平淮西吴元济之乱,李德裕平泽潞刘稹之乱,这三位古人,都建立了不世之功勋。
而韩元吉呢?虽曾风云奔走,但仍不得重用。则满腹才华未及施展便致仕家居,故作者为之惋惜 5:认真看完前四道题,第五题你就懂了~~。
用了晋朝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求田问舍的典故,树犹如此的典故。
1、莼鲈之思典故
张季鹰(张翰)被任命为齐王的东曹掾一职。在洛阳见到秋风吹起,于是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人生贵在顺遂自己的意愿,怎么能为了求得名声和爵位而羁留在离家乡数千里之外当官!”于是驾起车子便回去了。
2、求田问舍的典故
刘备、许汜与刘表在一起共论天下之士。谈到陈登时,许汜不以为然地说:“陈元龙乃湖海之士,骄狂之气至今犹在。”刘备虽然对陈登十分熟悉,但他没有立即反驳许汜,转而问刘表:“您觉得许君所言对不对?”
刘表说:“如果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好人,不会随便说别人假话的;要说对,陈元龙又盛名满天下!”刘备问许汜:“您认为陈元龙骄狂,有什么根据吗?”许汜说:“我过去因世道动荡而路过下邳,见过陈元龙。
当时他毫无客主之礼,很久也不搭理我,自顾自地上大床高卧,而让客人们坐在下床。”刘备应声道:“您素有国士之风。现在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元龙希望您忧国忘家,有匡扶汉室之志。
可是您却向元龙提出田宅屋舍的要求,言谈也没有什么新意,这当然是元龙所讨厌的,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元龙和您说话?假如当时是我,我肯定会上百尺高楼上去高卧,而让你们睡在地下,哪里只有区区上下床的区别呢?”
刘表听了,放声大笑。刘备深情地说:“象元龙这样文武足备、胆志超群的俊杰,只能在古代寻求。当今芸芸众生,恐怕很难有人及其项背了。”
3、树犹如此典故
桓温率兵北征,经过金城,见到为琅邪内使时种下的柳树,都已经十围之粗了,感慨的说:“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手抚枝条,泫然落泪。
扩展资料
1、原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译文
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长江水随天流去秋色无边际。极目眺望北国崇山峻岭的风景,他们仿佛都在传送忧怨仇恨,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吴钩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栏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
别提家乡的鲈鱼肉精细味美,尽管秋风吹不会像季鹰不归?更不想许汜只顾谋私利。那将羞于见雄才大气的刘备。借时光如水忧愁国势如风雨,树犹如此倩人谁能去换来啊?就让那红巾翠袖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3、作者
辛弃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莼鲈之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