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以诚收吴越 原文: 吴越钱俶初来朝,将归,朝臣上疏请留勿遣者数十人。
太祖皆不纳,曰:“无虑。俶若不欲归我,必不肯来,放去适可结其心。”
及俶辞,力陈愿奉藩之意。太祖曰:“尽我一世,尽你一世。”
乃出御封一匣付之,曰:“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俶载之而归,日焚香拜之。
既至钱塘,发视,乃群臣请留章疏。俶览之泣下,曰:“官家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及太宗即位,以尽一世之言,遂谋纳土。
译文: 吴越王钱俶第一次到朝廷朝拜,将要回去了,朝廷中大臣上疏请求滞留他,不要让他回去的有几十人。(宋)太祖都没有采纳,说:“不必担心,钱俶如果不想归我大宋,一定不肯来朝拜,让他回去正可以让他放心。”
等到钱俶告辞(回去),极力陈述愿意遵奉属国的意思。太祖说:“(为了友好,让我们)用尽我的一生,用尽你的一生。”
于是拿出御封的一个匣子交给他,说:“到自己国中再看,途中不要打开。”钱俶用车子装着回国,每天烧香奠拜它,已经到达钱塘,打开一看,原来是大臣们请求滞留他的奏章上疏。
钱俶浏览后眼泪掉下来了,说:“太祖独独的让我回家,我为什么辜负他的大恩?”等到宋太宗即位,为了“尽一世”的诺言,于是谋划交纳土地(称臣)。
翻译(涑水记闻卷十五)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①,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及其临大节②,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③。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归西都④,十馀年,常深居不出。
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
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⑤,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①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
字彦国,洛阳人。至和二年拜相。
②及其临大节:庆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绝其割地要求。大节,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③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④致仕:辞去官职。
⑥恻怛(cèdá):同情,怜悯。 富弼性格温和,为人宽厚,经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不一样的。
但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时候,他就义正言辞,什么也不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复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自唐朝以来,官员向宰相行礼,宰相可不用还礼,来拜见的人,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站立的时后,都有年轻侍从垂首扶着他;送客时,不用下台阶;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边的侍从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来见他,都能一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请他坐下,心平气和地与来见人说话,客人走时送到门口,看到客人上马,才回来。
自从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几乎不出门。晚年的时候,有宾客来拜见的时候,常常称病谢绝。
亲人问他为何不见客,富弼说: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几代人居住洛阳,亲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不是同等对待了。
如果人人都见,我病情会加重,受不了。士大夫们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兴,伴随着观看,都到了安门,市面因为这件事儿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时,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写信,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如此受士大夫爱戴。
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为皇帝办事,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恳切至诚充满内心,表现在外,能这样么?。
《春渚纪闻·馈药染翰》原文:
先生自海外还,至赣上,寓居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者幸见语也。”及归,人人厌满,忻跃而散。
翻译如下:
苏轼从海外回来,到赣上,住在水南,每次过郡城时,总要带一个药囊,遇见有病的人,就给他发药,并开药方给他看。每到寺观这样的地方,好事的人以及僧人道士们,凡是想得到苏轼字画的,必定预先就打听好了他的行程,在他将去的寺观准备下了很多好纸,并在纸的下面写好了自己名字,堆积在案子上,恭敬地等候。苏轼见面一笑,也不详细询问,提笔挥洒,将作品按上面的名字送人。到天黑画、写累了而案子上的白纸还有很多,就笑着说:“天晚了,恐怕写不完这么多,可以把你们的书斋名或者佛偈告诉我。”到大家回去的时候,人人都有收获,高兴地散去。
“予承祖宗绪,志欲宣重光”意思是:我继承了祖宗未完成的事业,有志向要宣扬累世盛德。
出自:《皇明典故纪闻·卷十七》
作者:余继登
朝代:明
原文:赐一清诗云:“迩年西陲扰,起卿督边方。宽朕西顾忧,威名满华羌。予承祖宗绪,志欲宣重光。卿展平生猷,佐朕张皇纲。”
译文:西边边境又有蛮夷来犯,我任命爱卿镇守边境,为朕分忧,让我们大明的威名响彻西北蛮夷之地,我继承了祖宗未完成的事业,有志向要宣扬累世盛德,爱卿可施展平生所学,辅佐朕。
扩展资料:
《皇明典故纪闻》是明余继登撰写的古籍,《皇明典故纪闻》共十八卷,明余继登撰。继登字世用,号云衢,交河人。
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恪。本书采实录及起居注中作者认为有关“治道”的材料摘抄编成,并附以己见,起自洪武元年(一三六八),迄于隆庆六年(一五七二)。
叙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明代制度的各个方面。其中有些史料为它书未载或载之不详,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尤其是典章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不足是“颇及琐屑杂事,不尽关乎政要”。本书初创于万历时,题曰《皇明典故纪闻》。王灏辑《畿辅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均收入此书。今据北京图书馆藏《皇明典故》本标点印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明典故纪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