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指的是武汉·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洪山区,江夏区境内。是武汉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产业聚集区,也是大众创业创新孵化器。
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88年创建成立。
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1年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四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
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并获批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
扩展资料
东湖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
1、光电子信息产业
目前,光谷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是我国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近年,华为在光谷建成国际上最先进的光通讯半导体芯片研发中心,新思科技等建立了集成电路产业研发集群,全球光电研发基地正在形成。
2、生物医药产业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是高新区以“千亿产业”思路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12年在全国26个生物产业园区中综合排名第三。
3、高端装备制造业
数控领域的创新成果国际领先,华中数控的国产数控系统应用到卫星零件批量加工等航天领域。武重集团超大超重型数控机床推动我国极限装备制造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成功应用于核电装备、大型船舶等国产重大装备与极限制造领域,被列入2012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4、现代服务业
高新区拥有全国唯一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并且在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外包、金融后台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2011年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移动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关村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
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扩展资料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中关村是我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所属院所为代表的国家(市)科研院所206所;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57个;大学科技园26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4家。
中关村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首批授予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8万人,累计创办企业超过6000家,是国内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目前,中关村共有中央"千人计划"人才874人,占全市近八成。"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368名人才,占全市七成以上。
"高聚工程"共有158名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入选。成长出以联想的柳传志、百度的李彦宏、博奥生物的程京、中星微电子的邓中翰、科兴生物的尹卫东、碧水源的文剑平、神雾热能的吴道洪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新老企业家。
2011年3月,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中央部门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中关村加快建设人才特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关村科技园。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了世界500强沃尔沃、山东临工、众泰汽车、山重建机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机械方面,聚集企业82家,产品涵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40余个系列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产品,业务收入占全市工程机械产业70%以上。去年,沃尔沃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沃尔沃和临工分别新上具有世界领先核心技术的桥箱和主控阀项目,实现发展新突破。汽车制造方面,总投资100亿元的众泰汽车项目去年4月全面开工,今年10月将建成投产,年产轿车和SUV30万辆,实现产值300亿元,利税20亿元。与世界第一大发动机制造商德国马勒集团合作的高端发动机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签约落地。福泰尔轮胎、永华滤清器等配套项目相继投产。
电子信息产业,相继建立了中国发明创新创业(临沂)中心、中科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开发所、浦东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载体,与中关村合作建设临沂软件产业基地,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建一局合作建设皇山文化硅谷,中国十大软件园之一的上海晟峰投资建设智晟软件园,中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清华同方投资建设清华同方科技孵化园。世界500强美国IBM联手世界服务外包百强——软通动力合作建设移动互联定制研发中心,IBM与清华紫光合作建设“智慧城市物联网基地”。临沂拓普网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金奖,投资建设的中印软件产业园获评中国首个“中印软件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引进印度高端人才60余名;临沂云计算中心获得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资质认证。机客网络继夺得创新中国总冠军后又荣获美国高通世界总决赛季军,为中国摘得二十多年来首枚奖牌,投资建设的机客科技鑫城投入运营,成为山东省最大的无线通信产业基地。新波浪动漫科技荣获全国动漫最高奖项“美猴奖”。目前,开发区已集聚美国IBM、印度SRM公司、印度班加罗尔IIHT集团、软通动力、清华紫光等140家IT企业,11万平米的临沂软件园被评为省级软件园、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创业中心、省级创业辅导基地,成为全市最大、全国知名的软件产业基地。
做靓生态旅游。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生态旅游品位档次。沿西部沂河,依托皇山东夷文化4A级景区,建设国内首座东夷文化博物馆,打造我国两大图腾之一——与中原地区龙文化相对应的龙凤呈祥的凤文化发祥地和展示体验中心;推进“沂河水城乐园”和少林寺开发区下院等文化观光项目建设;先后成功举办世界四大顶级赛事之一的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我国内陆河首届帆船公开赛、中美明星滑水对抗赛等重要水上赛事,极大提升了开发区和临沂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沿东部沭河,建设东部生态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先后建成国家4A景区——临沂动植物园,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临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示范项目,推动国内一流的海洋世界公园、太空传奇主题乐园和爱飞客空中小镇建设,争创5A级旅游景区。沿南部运河,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苗木花卉、特种养殖等生态观光农业,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投资20亿元,对开发区内李公河、玉白河、彭白河、解白河等进行治理,打造防洪屏障、生态长廊和观光景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让开发区真正成为天蓝地绿水清花红的优美高地。
发展社会事业。教育方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新建、扩建16处中小学。其中,临沂外国语(国际)学校与加拿大SBS合作打造国际教育机构,实现全程国际化教育;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卫生方面,成立医疗卫生集团,全面推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创建全市首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发区人民医院挂牌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全国顶尖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成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沂分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目前正全力争创三级综合医院。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骨干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先进数控装备、新能源三大重点战略产业迅速崛起。
2011年,新能源产业集聚通用电气能源(杭州)有限公司、绿华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项目,总投资34.27亿元。其中总投资3.2亿元的杭州海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LED项目等新能源项目相继投产。 2009年,萧山开发区加快平台建设,创建先进装备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方案上报至工信部,杭州湾信息港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及一期10万平方米开工准备。中国化纤网、雅库城市网等十大电子网络发展迅速,珍诚医药网成为全国率先获批并投入运营的B2B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并成功承办全国第三届药品博览会。
2009年7月20日,萧山开发区向科技部正式申报杭州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根据《关于认定2009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的通知》,科技部正式认定全国77个基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杭州江东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名列其中。该基地面积24.7平方千米,重点培育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LED产业。这一国家级称号对萧山开发区(江东新城)做大新能源产业和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市北区块,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完成开发面积6.5平方公里。位于萧山新区北侧,并与之接壤,紧靠钱江三桥及机场路,到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需10分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各类基础设施及公建服务配套完备,环境优美,并通过ISO9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是开发区管委会和驻区服务部门的所在地。
据官网显示,区内企业云集,已有200多家中外投资企业落户生产,成功建设了日本静冈工业团地、台湾机械工业城及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按照规划,该区块尚有2.7平方公里三产服务区可开发投资,并可为科研、金融、商贸企业提供高档办公场地。 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1999年9月经省科委批准创建,2003年7月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园区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块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综合区块规划面积0.6平方公里。经过6年来的开发建设,目前,园区道路、供电、供热、通讯、给水、排水、排污、绿化等基础设施及市政工程配套完善,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近10亿元,初步成为功能完备、生态环保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园。
1999年至2006年,来自美、日、欧、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如美国GE、日本日华化学、法国ECL等高科技项目相继进驻园区。2006年10月底,园区累计投产企业53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企业有14家),从业人员13124人,1-10月产品销售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59.2 工业总产值63.26亿元,增长53.6%,远远高于萧山全区的平均增幅;利润总额3亿元,增长52.9%;税金总额21258万元,增长32%;出口创汇16587万美元,增长70.6%,其中高新产品出口额达4543万美元,同比增长51%。
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园区设有7500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现有孵化企业30家,涉及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据官网显示,创业中心已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列为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萧山拓展区块,有5家企业进入首批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创业中心正在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杭州(中国)女装产业园位于开发区桥南区块,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园区以发展服装业为主,分生产加工区、综合展示区和配套服务区。园区致力于引进国内外知名女装品牌企业,建成中国女装设计、制造、销售的生要基地。
杭州(中国)女装产业园享受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据官网显示,已有来自美、英、法、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家知名女装企业进园。 市北区、桥南区和江东区三个区块设有三产服务功能区,其规划面积分别为2.7、2.3和3平方公里。交通方便,距杭州市中心、机场均只有20分钟左右车程。区内规划有居住、教育、科研、金融、商贸、宾馆等三产服务业。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1、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吸纳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决策和实施。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定期研究制定发布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继续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作用,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成果转化。2、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术交易市场为核心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机制,引导政产学研用按照市场规律和创新规律加强合作,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
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4、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和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创新知识和工程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面向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大科学研究和实验设施,提高核心企业系统集成能力,促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5、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发挥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建设标准创新研究基地,协同推进产品研发与标准制定。
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快我国标准国际化进程。
大力推动国防装备采用先进的民用标准,推动军用技术标准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大力推动标准实施。
6、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
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稳妥推进国防知识产权解密和市场化应用。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鼓励和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专业机构在重点领域合作开展专利评估、收购、运营、风险预警与应对。构建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开展跨国知识产权许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申请、保护及维权成本的政策措施。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1、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编制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是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非学历非学位教育培训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实体,代行研究生院培训工作的管理服务职能 。
培训学院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顺应经济转型、管理创新以及国际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立足深圳、辐射珠三角、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社会(特别是深圳市)提供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服务。培训学院已成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开放式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补充。培训学院正致力于成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产学研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于2001年,座落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合作创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直属清华大学,为清华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是清华大学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圳研究生院设生命与健康、能源与环境、信息科学与技术、物流与交通、先进制造、海洋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管理七个学部,依托校本部的综合优势,瞄准深圳市产业特点和产业优化升级需求,着力发展信息、先进制造、网络与媒体技术、环境、材料、新能源、物流、海洋等学科,培养高端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也落户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批学科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包括7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室或分中心;15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5个市级实验平台;2个省部产学研联盟;1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6个与海外高校建立的联合实验室和一批校企合作科研基地。信息科学技术、健康科学与技术、清洁生产等3个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标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正按计划积极推进中。
目前校园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正全力推进深海研究、能源与环境、新型光电与先进制造、互联网科技等四个创新基地。四个创新基地规划10万平米、投资5亿元,全部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同时也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
培训学院依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响应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学校和企业及社会间的交流合作,努力为清华探索异地办学经验、为深圳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