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业务 有人说,政和科技就是科技服务业的阿里巴巴,无论其业务量、美誉度,还是开拓性贡献,都在科技服务业内堪称翘楚。
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业+互联网领域,政和科技做得风生水起,大有行业老大的风范。但在8年前,它就是公司创始人朱涛一个人的业务。
2000年从山东大学毕业,朱涛没有选择当时炙手可热的政府机关或外企,而是来到由山东大学几位教师创办的民营企业积成电子试验所(后来在深圳上市的积成电子)。法学专业毕业的朱涛,自然成了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员,这也为朱涛投身于科技服务业埋下了伏笔。
由几名大学教师创办的积成电子,具有与政府政策对接的传统,报项目就成了朱涛的主要工作。从开始的一头雾水到后来的模式化操作,积成电子的政府项目越来越多,朱涛的业务也越来越熟。
一个人逐渐就忙不过来,朱涛不仅需要公司其它部门的协助,常常要把整块的业务外包。整整七年,朱涛亲眼目睹了一个民营小企业是如何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快速成长并发展壮大,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商业机会。
到2007年,他已经是积成电子的行政骨干,也是报项目的行家里手。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年底,省经贸委系统出台一个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他接到通知的当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把申报书送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申报。
由于申报政策把握准确、技术要点突出,积成电子成为那一批唯一获得支持的民营企业。甚至省经贸委领导在评审会上都指点道:有不懂的就去找积成电子的朱涛。
朱涛思量,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专业为企业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呢?其时,已经在电力自动化领域卓有成效的积成电子即将上市,放弃大有“钱途”的上市公司高管职位,2008年,朱涛辞职创办政和科技。一天签约120万 这是多大的市场?朱涛迄今也心里没底。
按照他今天的实践和认知,只要社会的创新创业不止,科技服务业的市场就没有底。2009年初春,渤海南岸的山东莱州市寒风凛冽,朱涛来到这里拓展业务。
驱车前往的路上,他还在设想如何敲开企业的大门。没想到,从头一天晚上到达,到第二天下午返回,24个小时签订服务合同120万元。
闻讯的几家企业,一大早就来了两家,早餐的当儿,30万元的合同签署。本想到企业一家一家谈,可一个上午没有走出酒店门就又签下3家45万元的合同。
到下午又跑了几家企业。这一天,朱涛带着120万元的合同返回济南。
今年只有30岁的公司副总经理李洪升至今不能忘记,他刚到公司那年在济南举办一场企业培训会,会议室门口的文字资料100块钱一本,培训还没开始就被抢个精光。而2010年加盟公司的李淼,由于研究生专业是“科技创新管理”,刚进公司就被委以重任,“封闭在一个会议室里审读修改企业资料。
整整两个多月,都把我看吐了!” 对于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2008年前后是一个坎。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财税优惠政策作出较大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
朱涛和他的创业伙伴们站到了一个产业的风口上。从服务济南到服务整个山东省,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公司2010年的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把科技服务业简单地归结成为企业跑项目,那就没有政和科技的今天。”在朱涛看来,科技服务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在于能为客户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
“七八个人,两三台电脑。”这是政和科技的初期状态,也是当下很多科技服务企业的基本形态。
事实上,高企认定、财税优惠政策申请这些来自政府的服务一直是政和科技稳定的收入来源。“仅山东省一年的发明专利申请近10万件,每件发明专利申请按5000元计,这就是5亿元的市场。”
而今,朱涛的目光已经不再聚焦于这个市场。11月份参加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投标的,不乏北京、上海的大公司,政和科技以对标的的准确把握、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和长期积累的综合优势,获得了这份总额一亿元的大合同。
今天的星辉数控已经是国内有名的非金属数控设备研发制造商。从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济南市成长型企业、济南市创新型企业,到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软件企业、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创新型民营企业,乃至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还有70多件专利,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软实力背后几乎都有政和的贡献。
星辉数控基本上把科技服务的事务全部外包给了政和,双方的合作已经存续了6年。“我们不只是给企业做材料、报项目。”
负责为星辉数控服务的李淼这样解释公司业务。由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各类政策,导向、目标、措施、重点甚至节奏都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在不同方面做出努力。
比如高企认定就有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要求。科技服务不仅要梳理企业存量资源,还要帮它们补齐短板,规范并提升公司内部管理。
专利不足的要帮助企业申报,人才不够的要帮助到处物色招聘,甚至帮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管理建议。而初创企业往往忙于产品开发、生产过程和市场开拓,没有人员和精力顾及这些眼前看来不重要的事。
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1984: 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 1987: 联想成功推出联想式汉卡。
IBM推出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
柳传志
1988: 联想式汉卡荣获我国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香港联想成立。
1989: 北京联想集团公司成立。
根据马云创业成功的原因,我觉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和驱动因素有 1、有明确发展目标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难自弃”让他笑到现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2、团结人才是他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如果将马云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马云语录”,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马云不断地“洗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精神控制法”。
马云的精神控制法让公司员工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所谓的“蚂蚁雄兵”。直到上市前夕,马云才高薪聘请了一些“虎豹豺狼级”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加盟。
3、选对参照的人 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偶像”。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的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
4、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核心指导原则。 “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你们是负责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元钱先变成50元钱,然后再从中拿走5元钱。”
马云说。
2004年1月,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7年来,为适应客户和市场的需求,何恩培和他的公司不断调整业务方向和公司理念,公司名称也因资本的介入而几次变化。有人批评何恩培和他企业总在“变脸”。
何恩培却认为,正是由于不断地自我否定和创新,才使得公司有今日的成就。 “我小学的时候想当飞行员,初中、高中想当老师,大学一年级想当科学家,毕业后想当一个企业家。”
何恩培坦率地说,他自己的理想也随着岁月的延伸而不断改变。 2008年,交大铭泰主要有三大股东,一个是公司总裁何恩培为首的创业者团队,约持有30%的股份;二是上海交通大学,占据20%的市场股份;三是香港实达和实达集团,占据40%的股份,为交大铭泰最大的股东。
有人说,一面在企业每次融资中不断稀释自己的股份,一面一直在融资后的公司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像何恩培这样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创业者太少了。 1998年6月从实达集团引进600万元后,2002年4月,何恩培又从上海交大引入1000多万元,并以优良的业绩促使交大铭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1998年底,何恩培还并购了当时在汉化翻译软件市场中独占鳌头的南京月亮公司,并于2008年8月收购了香港博汉语文汉化公司。 何恩培表示,从实达集团融到600万元的产业资本时,“创业才一年多,企业刚推出新产品,营业额很小,没有成规模,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管理思路,没有什么资源去进行跳跃式发展,实达资本进入把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
谈到自己屡次成功融资的感受,何恩培说,投资者主要看团队,也就是看人,具体的项目并不是太重要。 另外,在1998年左右,很少有人明白资本,谁明白资本谁就占有了先机。
“现在竞争的层面和规模与当初不一样了,以前可能几十万元就能起家的,现在动辄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创业或成功的成本也高了”。 一、摸着石头过河 1月9日的上市,令交大铭泰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国内第一个通用软件上市公司、亚洲首只“信息本地化概念股”、2004年香港股市第一家上市企业。
在交大铭泰的2004年战略发布会上,何恩培指出:“信息本地化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准之一。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必须发展信息本地化产业。”
尽管公司的转型现在看来很成功,但让何恩培一直难以释怀的是soyou网的失败。这个连老员工都不愿意再谈的项目和往事,这个在互联网第一轮投资浪潮中的兴起而又破灭的梦幻,让何恩培至今都感到可惜。
“互联网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整个世界,我认为所有的商业模式也会通过互联网再生和重演。可由于片面追求现金流,不愿意对soyou网持续投入,从而放弃了这个很好的机会。”
何恩培反思说,“1999年开始做的soyou网是我们推出的一个目录式服务,由于我们的不成熟,放弃了。如果能坚持到今天,soyou的结果会比google还要好。”
soyou网整个项目的投资达到2000万元,融资来源于香港实达。在今天看来这是个不小的数目,但和当时互联网一烧就是上亿元的项目相比,soyou网的投资并不算大。
soyou网的失败和当时的网络大环境密切相关,但除此之外,何恩培分析,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团队自身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但何恩培至今只是感到可惜,而并不后悔。
他认为,带领企业向前发展就如摸着石头过河,有时难免出现错误,关键是怎么让企业生存下来和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机会是不断有的,只要我们不断地进步。”
二、做好一面镜子 何恩培1995年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去日本读博士的机会,到了珠海一家台资企业。没想到技术出身的他,一个月后,就被老板安排去做管理了。
1997年,为了更好地发展,何恩培来到北京的中关村,在一家软件企业任副总经理。那家公司是个家族企业,老板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而他希望能参与决策。
这一矛盾的无法解决导致了他的离开。 正是由于这种经历,让何恩培深深地体会到,企业领导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要学会包容。
“我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不一定比其他领导者更强,但我最擅长做团队中每个人的一面镜子。 比方说领带打歪了自己不知道,面对镜子的时候就知道了。
因此并不需要我绝顶聪明,我只要做好一面镜子,做好一个交流者,沟通者。” 为了更广泛地听取管理团队的建议,1999年,何恩培提出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必须有3个顾问,第一个必须是行业的老大,第二个必须不在自己的行业,第三个至少在某一方面有特长。
在外人看来,何恩培和他的公司可以说是一帆风顺、一步一个台阶,但他却说:“当你从远处看海的时候,海只有一条线;但你走到近处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各种波浪。 当你离我们很远的时候,就会看到一步一个脚印,因为你只看得到脚印;但你近看的时候,才会看到我们遇到的很多挫折和问题,以及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何恩培立志使交大铭泰成为翻译行业的联想和戴尔,到2008年做到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 “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带领别人去成功。
我不希望是做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成功。
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是“万众创业”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在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还很大。高校还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现在大学中创业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大学里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中,学术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关于创业的较少。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
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创业的文化和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在营造创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不仅是就业和挣钱,更是一种更高一层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创业应该是比简单的就业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价值。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是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创业,。青年处于创新创业的活跃期,大学生是“万众创业”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比率只在2%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率的平均水平20%相差还很大。高校还应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创业教育究竟该如何开展?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大学营造一种创业文化很重要。现在大学中创业的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大学里的各种讲座和报告中,学术方面的内容居多,而关于创业的较少。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
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创业的文化和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在营造创业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创业不仅是就业和挣钱,更是一种更高一层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创业应该是比简单的就业具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价值。
要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加强创业实践教学是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创业,仅通过开设课程是难以完成的。创业是综合多方面内容的复杂实践,因此创业教育一定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和训练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借鉴MBA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鲜活的创业案例,学习和体会创业中需要的工商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在模拟创业练习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两年一次,参加人数有限。各个学校可以在学院层次定期举办类似的创业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硅谷的创业教父彼得·泰尔从2011年起,启动资助“20 Under 20”创业青年人项目,鼓励大学生退学创业。虽然我们不一定要鼓励退学创业,但这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活动,在美国乃至很多国家引起了很大反响。
激发更多大学生创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创业空间。实验空间就像乔布斯家的车库,是创新创业的原始空间。因此,利用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空间很必要。这方面需要高校予以重视,出台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到科技园创办企业的政策和措施。这方面工作做得好,我国的大学也能够像斯坦福等国外大学那样,在大学科技园中产生很多有影响的创新企业。
创业教育还要求高校转变办学思路,与社会加强联系,使更多的金融、法律等资源进入学校,为创业服务。由于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较为缺乏实践经验,这就促使学校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创新,使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走进学校,以多种灵活的形式到学校上课或任教。这也可借鉴德国大学的经验,对一些学科的教师要求有企业工作的经验。
朋友合伙一般是觉得信任没问题,但如果观念不一样,一是考察你的合伙人是否适合你的项目,我觉得几个人要合伙我现在也面对合伙创业的问题,合伙成功的案例很多:谷歌;能力互补/高度信任,虽然先期会很麻烦,但在之后的矛盾中可以有据可查,合作中问题在所难免,能力相似或者相差很多,也很难合作成功。
二是在正式合伙之前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把将来合作中可能发生不一定发生的能想到的所有事详尽的规定在合作章程中。三是合伙人是否有足够的气度,起码要做到三个方面的高度认同:观念统一/、微软、苹果都是著名的例子我觉得合伙要想成功,如果因为一点问题不能释怀,斤斤计较必定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