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炮射方式与多旋翼折叠式骨架相结合的“鲁斯”无人机采用碳纤维增强的羽翼结构、改进型PIR(被动式红外传感器)姿态调整方案、基于PEM 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使无人机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采用多变形/飞行模式设计、分布式智能体系等新技术设计的“智蜂”集群多用途飞行器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快速发射至目标附近,可满足多重任务的执行……8月27日,首届“空天杯”全国先进飞行器设计大赛决赛在京举行,契合国家“双创”精神,搭建科技创新展示交流平台,以技术“比武”,用创意“过招”。
大赛汇聚了航天航空领域优秀人才,引领飞行器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及其应用,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助推航天事业发展。本次大赛由国防科技工业空天防御创新中心和中国宇航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承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八部、中国航天科工十院十部、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协办。
大赛的设计主题以在大气层内、临近空间、外太空单域或跨域飞行的智能飞行器及其它新型飞行器为依托,聚焦当前热点技术方向、紧密贴合新时代技术特征,同时积极鼓励跨界合作,各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提供导师式辅导,助力参赛选手实现梦想。经由院士、工业部门资深专家和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预赛三轮的严格审查,组委会从来自高校学子、航天爱好者等创作的98份参赛作品中共遴选出15组作品进入决赛。
在决赛环节,15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以PPT、方案、动画、实物等形式,讲解作品的设计方案、作品原理及创新特点。评委们从设计思路的创新性和技术的融合性、方案设计深度及技术可行性、应用前景、表现形式等方面综合打分,评选出大奖归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予获奖者更好的就业平台,在符合二部招聘条件的基础上,获得本次大赛特等奖的第一、第二作者可获得直通就业的“绿卡”,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团队第一、第二作者可获得面试机会。同时,所有参赛选手均有机会与国内飞行器领域大师级专家零距离接触,深度交流、激发灵感;还可与主办方深度合作,将创意构想落实为国家级创新项目。
在本次大赛的宣讲工作中,大赛宣讲人员足迹累计历经西安、武汉、长沙、南京、天津、北京、哈尔滨、上海、杭州9大城市,走遍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5所高校。宣讲结束后,组委会收到了高校学子们的踊跃投稿,两周内共征集到39家单位的191个作品申报,其中联合申报作品10项,社会上以爱好者身份申报作品8项,包括智能飞行器、新型飞行器等多个方面,涉及大气层内、临近空间、外太空等多个领域,让大赛筹备人员深刻感受到了来自高校的青春力量,同时达到了本次大赛筹备初衷中对于激发民众航天航空热情和创造力,培养航天航空后备人才的期望。
作为我国空天防御装备建设的摇篮,二部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科技强军和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在新形势下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从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人才交流形式等多方位角度,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培养创新能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主任郭大勇表示,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智能科技将引领军事技术领域实现群体式突破。
二部举办本次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航天精神与文化,汇聚青年学子的创新力量,引领航天飞行器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催生颠覆性创新技术及其应用,加速我国智能飞行器实现技术能力跃升,这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民生领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加油,会越来越好的。
一 创新人才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创新人才的涌现为科学技术的萌发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培养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使一些后发国家迎头赶上。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发展教育、鼓励创造与发明、培养创新人才对于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二 造就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时代都有其特殊的人才需求,掌握时代的特征,是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和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根据时代特征划分: 1是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研发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得创新要素重组优化,降低了研发与成果转化的成本,提高了效率。 一个国家能否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强弱和创新人才的规模与水平。
2是社会走向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掌握最新的知识和信息,特别是掌握知识生产的能力,以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传输与使用能力,成了个人、企业、地区与国家取得发展优势的关键。
3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科学技术不仅要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着经济发展,而且要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创新人才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4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竞争,是造就创新人才能力的竞争。 5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尊重人权也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三 我国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 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研究生可以参加竞赛有:
1、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
2、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在中国电子学会的支持下,从1996年8月开赛,到2020年8月,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参赛规模从第一届13支队伍39人参赛到第十五届的二百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818支队伍参赛 ,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得到了各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且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力。
3、“cctv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合办的全国性英语演讲赛事。
4、esri 开发大赛;是一项由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主办,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承办,并由数所高校协办的全国性GIS比赛。
5、“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85年没有大事,86年有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日,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24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幕。
作为主场活动的“重头戏”,首次举办的中国航天大会随后隆重登场,吸引中外航天政研学界逾两千人参会,共话航天发展。今年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当日的主场活动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
在主场活动开幕式上,嫦娥四号中继星及其搭载的两颗小卫星名称揭晓,分别被命名为“鹊桥”和“龙江一号”“龙江二号”。国家航天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中国航天创新创业大赛和首届“航天基金奖特别奖”颁奖等也分别举行。
同时,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还签署并发布合作意向书,三方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战略计划,充分发挥中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国际领先优势,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天气预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等出席开幕式,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张克俭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授“中国航天日”旗帜,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主持开幕式。
多个国家驻华使节及来自美、俄、英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还专门发来祝贺视频,感谢中国政府多年来对联合国外空司的大力支持,赞赏中国为全人类带来空间利益所作的贡献。她说:“我期待着我们不断的合作,实现我们共同目标。”
“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之后,旨在打造中国航天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和科普传播的综合性盛会——首届中国航天大会随即拉开帷幕,来自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的代表,与中外航天专家学者及中外航天员等共两千余人相聚一堂,围绕航天技术助力龙江振兴、航天科技发展与创新、遥感应用与国际合作、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航天教育与文化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据了解,今年“中国航天日”活动期间,中国各地围绕“共筑航天新时代”主题,将举办300余项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覆盖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纪念这一重要日子,中国国务院2016年3月批复同意,自当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