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现状分析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但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存在部分导师为了满足自身的工程项目需求,主观上不关心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在缺乏响应知识体系结构的情况下就马上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往往无法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变相成为了“高级农民工”。
加之,高校对研究生课程重视不够,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与学科教育分离,更无从谈及创新创业教育,使得研究生培养无法与国家整体战略方针融合。1。
2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缺乏相应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浪潮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发展落后,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优秀研究生。 在评价研究生以及各个奖学金评定方面,仅仅依靠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片面性,造成了诸多高校研究生存在造论文的现象,并没有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对研究生创业也缺乏相应的支持。1。
3 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目前,我国诸多高校的研究生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和快的发表论文,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了研究生整体氛围较好,但是创新创业氛围较低,并且所发表的论文跟风式研究较多,难有创新点。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后,使得研究生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在研究生群体中非常薄弱。
2 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必要性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创业意识。
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2010年,我国在《2010年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 为了推进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教育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若干指导意见,依托各个高校的科技园、科研平台等,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场地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联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公司企业等共同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明确建设创新性国家的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整体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需要有大批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研究生群体已经成为了国内科技进步的主力军,高校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力场所,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技进步要求创新创业型研究生人才,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和高铁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简单分析工业装备的性能,不仅仅需要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前沿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能够引领国内国际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引导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国际领军研究生人才。
环境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决定了研究生整体教育的成败。 因此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型研究生人才的需求。
由于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在性质上属于知识团队的范畴,因此其除了具有传统意义团队组织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行为目标和以互补技能进行有效交流与合作等特征外,同时还存在着目标模糊性和粗略性、成员高动态性管理协定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其管理模式在总体原则和策略手段上都应该发生相应变化。 为此,本文构建了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管理的创新模式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管理的创新模式 在该模式中,团队管理内容主要分为总体原则和具体策略两部分。
总体原则主要有管理理念人本化、管理手段综合化、管理内容阶段化;具体策略包括结合目标的过程管理、注重协作的人员管理和突出效果的绩效管理三方面内容。 其中,管理人本化是实现团队有效管理的基础。
在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中,团队管理者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比成员更知道如何做事,而在于他是否能够提出目标和决策,通过协定和价值观培养,帮助大家明确并完成团队及各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团队管理者必须将领导管理方式由权威型方式向支持、协调的“赤字型”管理方式转变,实行人本化管理。 在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团队中,由于成员个性的异质化,使得团队管理手段必须采取多样化,通过沟通、协调、任务分配、目标设定、激励、教导、评价、适当批评、建议、授权、开会、奖惩等手段的具体综合运用,加强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团队目标的完成。
对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来说,由于其目标的高模糊性和粗略性,在团队的不同时期,其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团队,要根据每一阶段的团队特点来确定不同的管理内容。
由于成员间所拥有的背景、技能、知识不同,具有高度的知识的互补性、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这就根本上决定了团队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程度决定了团队目标的顺利完成状况。 因而,对于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的人员管理,关键在于关注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性。
团队的运作,仅仅依靠信任关系的维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 。
创新模式,提高“双创”软实力。
开设“韶峰实验班”、“师昌绪班”和“卓越法律人才协同培养实验班”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大学生创业基础》等7门MOOC课程,明确要求每名学生必须修读2学分以上方可毕业。
打造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培训,进实务部门和企业培训、学习实践活动等,积极引进、聘请企业人员等来校为学生授课。 营造氛围,激发“双创”新活力。
成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盟”等创新创业学生组织,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广泛开展“三创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赛事。 举办“大学生创新论坛”、“就业创业大讲堂”、“韶风·名家论坛”等主题活动,邀请校内外名师名家传授创新创业经验,开展SIYB培训。
投入1700余万元用于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积极选树创业典型,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大创项目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简称,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对考研是有些帮助,表示本科期间有科研背景,可以加印象分。拓展资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83秒